利用初中数学课堂启发学生思考的研究与实践
2016-09-22王利卿
王利卿
【摘 要】 利用初中数学课堂启发学生思考十分必要。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关注学情、为学生的思考打好地基;关注情境创设,引发学生乐于思考;把握课堂,在合作学习中促进有效思考,交流共享;难点要分散,让思考有序化,习惯化;启发式教学和自立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关 键 词】 初中数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4-0048-02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自己正常的思考轨道和思考状态,形成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爱上数学。
课堂上引发学生思考如此重要,那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来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呢?
一、关注学情,为学生的思考打好地基
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挖掘教材、扩展思维,让学生自然、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才有思考的基础,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易于引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对教材应做到心中有数,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努力把握教材内容的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每节课的设计中都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如笔者在讲图形的旋转和圆两章时,由于圆的知识点大多是以旋转为基础的,因此笔者先讲图形的旋转,然后再讲圆。教材只能作为我们设计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只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思考状态,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能只顺课本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衔接情况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能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方式来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及课程实际,可以适当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然进入思考状态。如在学习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从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4、9的算术平方根)过渡到非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2、5的算术平方根),从而引出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这样设计比较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关注情境创设,引发学生乐于思考
如用恰当的情境创设,用生活中的、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来导入,或以游戏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具教具以及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当然还有我们所教知识本身实用价值的作用,如我们在勾股定理一课导入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实例。不仅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乐于思考。
三、把握课堂,在合作学习中促进有效思考,交流共享
首先,教师要注重新课导入环节。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着学生能否从一开始就进入极佳的学习和思考状态。笔者往往采用提出疑问的方式来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疑问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中去,易于引发学生思考。
为了保证学生正常有效地思考,我们教师必须做到无论何时都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急于给出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教师只是适当点拨引导。那我们又如何做到呢?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以便在课堂上及时调控,预设的学生难点问题我们要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合作学习来解决。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每一节课我们都要适当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结合自主学习的平台,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共享学习成果,在合作中学生会进行有效思考,从而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学生合作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适时点拨、引导。总之,要做到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代替学生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四、难点要分散,让思考有序化、习惯化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并不代表教师就无事可做,把所有的事情交给学生去办,把课堂上的难点都一股脑推给学生绝对是行不通的。我们也见到过这样的课堂,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仅没有学生思考的效果,反而使课堂失去色彩和活力,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形成非正常思考,从而失去思考的信心和勇气,甚至造成思考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深入考虑课堂上的难点如何分散,应设计有思考价值又难度适中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让学生明确提出的问题,问题要有层次,能分解难点,要一步一个台阶,由简到难,也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每一节课都这样教学才能真正有效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信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创造发明、发现规律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上,笔者侧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甚至是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有所得,能够比较轻松地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艺术,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学生讨论来讲解例题。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无论讲得对还是错,都给予夸张性的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课堂变成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改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状况,而变成了学生“百家争鸣”的舞台。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采用灵活作业量的方式,就是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来决定作业的多少,如果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很高,甚至可以不留作业,只告诉学生下节课将要提问的问题范围及难度就可以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复习。所有这些都可以变“课堂”为“学堂”,使学生逐步做到“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要首先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关注学情,关注情境创设,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分散难点的做法,能让学生把这种好的做法形成习惯,从而学会数学、会学数学、乐学数学。
(编辑: 张 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