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重构
2016-09-22
王宇航
80后的赵瑜是一名摄影记者,拍片过程中他常有想拍却无法拍到的镜头,借此契机他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了无人机领域,镜头架在无人机上,他能拍到别人拍不到的图片。每天晚上7点,他准时在电脑前将他的实践、方法、心得定时更新在个人公众号上。爱好加投入,赵瑜玩无人机玩出了名堂,这个公号在无人机圈子内也小有名气。他不仅成为无人机领域的牛人,也通过自媒体开拓出一些赚钱的新门道。
随着近年来前几批自媒体人开始盈利,整个自媒体市场呈现出高增长态势,其衍生的相应价值也日渐凸显。利益是最直接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自媒体大军中来,除了一个个独立的自媒体人之外,其中还包含很多公司。自媒体也成为了创业红海,这个市场快速膨胀,让后来者再也不能感受到一点红利。
不自由的媒体
在自媒体创业的大浪中,陈昭是后来者。他曾经是电力集团的一名工程师,85后的他计算机技术一流。在业余时间他还为好几家公司设计程序、提供技术维护与培训。行业经验丰富,理论扎实,关键是还能写文章。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陈昭,在自媒体最火的2015年,辞职创业,做起了专门的自媒体。每周定时更新5篇专业文章,内容从行业分析到实践操作,可谓勤勉。
公众号创立初期,看着每天快速增长的粉丝数,陈昭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很快他就陷入了麻烦。在内容筹备之外,陈昭还要进行版面优化、后台维护,以及小合作的商谈。在技术这一块,陈昭自信一流,但到了内容、版面、后台、运营等方面,这份自信就直线下降。
各种现实中的窘迫,让陈昭对理想中的自媒体未来开始打折。雪上加霜的是,他还面临着没有余力的困境。为了做好所有他擅长以及不擅长的事,他已经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从早到晚都用到了公号上。如果他临时有急事,公号马上就会停摆,千辛万苦积累的用户马上就有人会取消关注。在网上,他专门学习了一套锻炼身体的室内动作,锻炼不是为了健身而是怕一不小心生病。
陈昭的自媒体在他全力维护下兢兢业业做了半年,然而每篇陈昭付出过心血的文章的阅读量却始终徘徊在1 000以内,后台曾经飞涨的粉丝也从第三个月开始趋于平稳,到半年的时候增长已经几乎停滞,这样的数据也让陈昭曾经计划的商业宏图折戟沉沙。
自媒体做原创内容输出,是很多创业者的想法。然而陈昭式的失败给这个市场抛出了另一个难题,自媒体人不能只擅长某一方面,他必须是一个全才。
王晓就是这样个多面手,他运营着一个知名的自媒体:六神磊磊。他的公号上线不到3年,粉丝已经超过50万,文章阅读量已经能迅速破10万。在稳定更新内容之余,王晓还着手出版了几本书,并为每一个广告植入做创意,线下的分享活动也是一个接一个,王晓在多重角色中游刃有余,来去自如。圈内曾经流出一份公关对自媒体的报价,六神磊磊的对应报价在“20万~30万元”之间。撇开价格的泡沫,有魅力的自媒体商业价值清晰可见。
自媒体的难易也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们才能感知,但自媒体的潜力却是有目共睹。随着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传播平台的持续火热,有人预言,这将是自媒体创业最好的时代:内容创作源于兴趣,传播更是便捷、广泛,收益还有保障。有魅力的自媒体在这个火热的行业中,被各路资本青眼以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有三十多个自媒体项目获得了资本的认可,拿到了融资,总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
组织形态正在改变
然而价值非凡的自媒体塑造并不容易,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看到有趣的作品只能联想到作者,但作者的魅力却是整个团队的心血。以《罗辑思维》为例,其背后有一个10人的内容团队。他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筛选出有意思的书,罗列其中的核心观点交于罗振宇选择,此时罗振宇是团队内容最终的决定者。
到了固定的语音以及视频时间,他将每一个观点用他的方式进行阐述,从而完成一场内容标签化的闭环,罗振宇此时又成为了内容的输出者。这种以团队为轴,以公众人物为切口的内容运作模式,逐渐成为大部分自媒体的样板。这个过程中,罗振宇的身份在内容编辑、主播、口技选手中不断切换。
一职多能正在成为成熟自媒体的一个趋势性变化,这样的变化也正在重构组织形态。与传统组织形态不同,大多数自媒体的策划、市场、执行等各个以前需要专门设立的部门,被团队的几个人同时兼容。这些人身兼数职,以效率为目标,用更少的人形成了更小的组织结构,像树的枝丫不断延伸,形成自身的运营体系。
以视频类自媒体二更为例,该自媒体目前的运营团队已超过100人,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设有分公司,已经接近一家传统新闻类周刊的人员规模。但旗下拥有多个独立的小个体组织,它们各自拥有完整的运营生产流程。
但是类似二更这种内部多元进化完整的自媒体并不多见。常见的自媒体内部职能仍然需要专职化。出于盈利与影响力等考虑,内部多元不足的自媒体,开始抱团。每个小团队在更大的组织中去完成职能的多元。
自媒体开始形成各类组织形态,如联盟,有WeMedia自媒体联盟、微媒体联盟等。也有通过投资参股、控股的较为紧密的自媒体组织,财经作家吴晓波就频频出手,联合经纬中国合伙人曹国熊等人成立了“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快速完成了对餐饮老板内参、酒业家、十点读书、B座12楼等微信自媒体的投资入股。二更的创始人丁丰就收购了“深夜食堂”,更名为“二更食堂”,形成了一个“二更”“二更食堂”做原创视频为主的自媒体组织。这类抱团取暖,让自媒体的影响力从数据上得以凝聚。
一度被认为是小打小闹的自媒体,在2016年成了一股蔚然洪流,从美国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自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并习惯了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阅读模式的变迁,自媒体在生活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可预见的未来,自媒体将在内容上更加专业化、组织结构更加公司化、形象也将从个人魅力逐步品牌化,资本的介入将变得更为普遍,并加速推动自媒体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