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6-09-22王菊芳张广吾查彦红
王菊芳,张广吾,查彦红
2型糖尿病患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菊芳,张广吾,查彦红
目的探讨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FPG、2hPG)3个临床指标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非糖尿病者(非糖尿病组)和60例血糖控制欠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来检测患者的血清血糖(FPG、2 hPG),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来检测全血HbAlc及用比色法来检测血清FMN,对比分析各项数据。结果糖尿病组FPG、2hPG与FMN均呈正相关(=0.76、0.84,均<0.05),FPG、2 hPG与HbAlc均呈正相关(=0.71、0.92,均<0.05)。两组FPG、2hPG、FMN及HbA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联合测定HbAlc、FMN与血糖可客观全面的反映患者血糖代谢情况,对糖尿病诊断、监测、治疗及预防并发症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糖尿病,2型;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良性疾病,常因胰岛素作用减少或分泌不足而导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长期血糖控制差或血糖波动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并发一种或多种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1],并发症严重程度因人而已,个体差异大,且治疗效果个体差异也大。因此,理想控制血糖且减少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患者远期获益大。为探讨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4个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导价值,笔者对60例非糖尿病患者和6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原工作单位)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组),均符合1999年WHO 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2.5±13.5)岁;且监测血糖控制差需住院调整血糖。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排除糖耐量异常、糖尿病、严重感染、应激、手术、大剂量使用激素等,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6±12.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1.2试剂和仪器检测血糖(FPG、2hPG)、FMN试剂均来自由罗氏公司;仪器是罗氏-DP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检测试剂及仪器均来源于日本爱科。
1.3方法HbA1c采用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TINIA),参考范围4.0%~6.1%;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参考范围:FPG3.9~6.1mmol/L;2hPG3.89~7.78mmol/L;测定FMN采用比色法,参考范围:1.10~2.15mmol/L。入组全部对象均在入院当天晚上8点后禁食至次日早晨6点,抽取静脉全血2 ml×3管,全血测定HbAlc,用血清测定FPG和FMN;首次采血之后全部对象吃100g馒头(15 min内吃完),自第一口馒头算起2 h后抽取静脉血2 ml,测定2 hPG。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组FPG、2 hPG与FMN均呈正相关(=0.76、0.84,均<0.05),FPG、2hPG与HbAlc均呈正相关(=0.71、0.92,均<0.05)。两组FPG、2hPG、FMN及HbA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糖尿病中以2型糖尿病居多,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一种或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给糖尿病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血糖控制理想及减少血糖波动可延缓糖尿病进程及减轻并发症的严重程度[2],故尽早发现血糖控制差并及时干预控制血糖对患者远期获益大。美国权威糖尿病协会(ADA)认定:传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FPG≥7.0 mmol/L或/和2 hPG≥11.1 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3],此建议可减少糖尿病的漏诊,但血糖(FPG及2 hPG)反应的是患者的即时血糖水平,临床上容易将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误诊为糖尿病患者,如严急性心肌梗死、重创伤、严重感染及大手术等患者,并且血糖是当时一次的测定结果,易受药物、饮食、运动、情绪及睡眠等影响,不能动态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实际情况。HbAlc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经过非酶缩何所形成的糖非酶结合产物,血中的葡萄糖不断缓慢与血红蛋白结合,在红细胞内的寿命约120 d,过程缓慢而不可逆,其浓度随着血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HbAlc水平可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通过检测HbAlc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此外,FMN是血清蛋白与血中的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物,又称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蛋白的半衰期为14~20 d,该产物只在患者长期持续高血糖时才会大量存在,引起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5],故FMN的水平反映患者近2 ~ 3周的平均血糖代谢情况[6];通过HbAlc、FMN检查对患者高血糖的持续状态进行观察,可以鉴别因糖尿病或临时因素导致的高血糖[7]。
表1 两组各指标比较 mmol/L
目前,临床上HbAlc、FMN的联合检测日渐重视,本研究结果提示血糖水平升高,HbAlc及FMN相对升高,上述3项指标均能反应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3项联合检查可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能增加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组患者的FMN、HbAlc、血糖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故FMN、HbAlc可间接反映血糖控制信息。由于HbAlc浓度上升可降低对血氧的亲和力,导致组织缺氧,引发糖尿病各项慢性并发症,故临床检测HbAlc对动态监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8]。FMN、HbAlc及血糖联合检测,可反应不同时间段的血糖代谢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近期、纵向、全程的糖代谢情况[9];三项联合检测更加客观的反应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的真实治疗状态,使临床医师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或减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钟淑萍,王兴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 (7):122-125.
[2] 王晶晶,田晨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细胞参数在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4(2):143-145.
[3]初开秋,周淑华,伦立民,等.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954-955.
[4]张红,李军民,张树苗.联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诊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3):1852-1853.
[5]徐晔.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测定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24-126.
[6]刘文晖.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4(3):67-68.
[7]赖基贤,林丽芬,沈加贤.血清果糖胺测定快速鉴别隐性2型糖尿病与应激性血糖增高(附82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生, 2003,31(5):36-37.
[8]苏亮,白书昌,Bundhoo Kaviraj,等.8种eGFR估算方程评价心血管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诊断价值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29(7):1220-1223.
[9]田小平,徐宁,尹冬,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及空腹血糖的相关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 (1):63-65.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5.014
R587.1
A
1671-0800(2016)05-0588-02
2015-12-15
(本文编辑:陈志翔)
315040宁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
王菊芳,Email:81299694@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