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6-09-22郭丽君沈婉婉戴红勤王泽洲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25期
关键词:治未病医务人员上海市

郭丽君,鲍 勇,沈婉婉,冯 晋,孙 炜,戴红勤,王泽洲



·调查研究·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

郭丽君,鲍 勇,沈婉婉,冯 晋,孙 炜,戴红勤,王泽洲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技术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215名(54.8%)认为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会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254名(74.3%)认为中医“治未病”主要用途为预防保健,207名(51.9%)对自己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感到满意,278名(69.3%)认为中医“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养途径为继续教育和进修。近3年来,382名(94.8%)社区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外出进修,329名(81.7%)未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254名(63.0%)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366名(90.8%)未参加过相关非学历教育。不同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及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有待加强,建议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加强相关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素养,同时开发适宜技术。

上工治未病;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上海

郭丽君,鲍勇,沈婉婉,等.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090-3093,3098.[www.chinagp.net]

GUO L J,BAO Y,SHEN W W,et al.Status of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hanghai[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25):3090-3093,3098.

目前,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推广已初具规模,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在2010—2013年共推广了32项中医适宜技术[1]。中医“治未病”的技术和方法对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标准和规范,提高中医“治未病”整体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刘保延等[4]和谢雁鸣等[5-6]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也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的主体背景密切相关。康殿巨[7]的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方式是影响成本效果分析的重要因素。董莹[8]通过研究发现,北京市的对口支援医院通过专家巡诊、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式提升了社区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和科研素养。因此,本研究调查了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现况,包括技术和知识来源、使用情况、满意度及培训情况等,进而发现问题,为上海市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和改善提供支撑性政策建议,为百姓得到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以其中问卷填写有效的403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中医“治未病”的相关文献,明确国内研究现况和水平,完成《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413份,因空白、缺失及漏填率>5%剔除1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0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7%。

1.3统计学方法采用 EpiData 3.0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核对录入进行逻辑检错,以控制录入质量;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社区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403名社区医务人员,男121名(30.0%),女282名(70.0%);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9±13)岁。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现状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215名(54.8%)认为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会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254名(74.3%)认为中医“治未病”主要用途为预防保健,207名(51.9%)对自己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感到满意,278名(69.3%)认为中医“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养途径为继续教育和进修。近3年来,382名(94.8%)社区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外出进修,329名(81.7%)未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254名(63.0%)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366名(90.8%)未参加过相关非学历教育(见表2)。

2.3不同岗位、职业及认知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不同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及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10],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是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区发展中贡献率的重要动力[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和单位内部培训,且医务人员的希望培训途径也主要为继续教育和进修。因此,应重视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开阔在岗人员视野,提高在岗人员技术水平。另外,在中医课程培训中,应增加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及中医内科学等课程,使医务人员在良好掌握中医“治未病”基本理论的同时,熟练掌握中医“治未病”常用健康评估技术、干预技术操作、预防调养方案及常见病高危人群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但近3年来,上海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较差,调查中未接受过外出进修的医务人员占94.8%,未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的占81.7%,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的占63.0%,未参加过非学历教育的占90.8%。建议各级卫生服务行政和业务部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管理,重视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表1 社区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n=403)

注:职称、岗位、职业分别缺失12、29、18名

表2 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现状(n=403)

(续表2)

注: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来源、中医“治未病”的用途、中医“治未病”的技术满意之处、中医“治未病”技术亟待提高之处分别缺失11、61、4、2名;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来源、中医“治未病”的用途、中医“治未病”的技术满意之处、中医“治未病”技术亟待提高之处、希望培养途径均为多项选择

表3 不同岗位、职责及和认知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n(%)〕

注:认知情况数据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9]

3.2注重中医“治未病”技术在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中的实践性本调查中,在工作中会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的医务人员仅占52.4%。74.3%的医务人员认为中医“治未病”技术的预防保健效果较好,55.3%的医务人员认为其可增加健康干预手段,35.4%的医务人员认为其可增加健康评估手段。可见,中医“治未病”技术在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中的实践价值较高,故建议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

3.3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水平社区医务人员认为,在中医“治未病”技术中较为满意的领域为理论知识,其次为人文知识、技能、管理知识及其他。而亟须提高的领域主要为技能,其次是理论知识、管理知识、人文知识及其他。故建议着重加强对医务人员技能的培训,主要内容应涵盖健康状态辨识技术、健康状态干预技术、中医健康评估及体质辨识、常用预防调养方案、常见疾病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指南、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等。以此提高社区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3.4不同一般情况和认知水平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使用情况不同研究结果显示,与西医医生相比,中医医生的中医“治未病”技术使用情况较好;在职业方面,除中医全科医生的使用率较高外,其他医生的使用率并不理想。所以,应将西医全科、中西医结合、西医其他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医生列为培训重点,加强对其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中医健康意识和服务技能。另外,中医“治未病”认知较好医务人员的相关技能使用情况较好,所以应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反过来,在工作中运用到的中医“治未病”技术越多,医务人员越了解中医“治未病”情况,越能正确理解“治未病”概念,越认为“治未病”的实施有必要,实施信心也就越高。

作者贡献:郭丽君、鲍勇负责试验设计与实施、撰写论文、成文并对文章负责;沈婉婉、冯晋、孙炜负责试验实施、评估、资料收集;戴红勤、王泽洲负责质量控制与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1]谢雁鸣,张兆华,张年,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3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1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EB/OL].(2013-03-25)[2015-04-20].http://www.satcm.gov.cn/e/action/ShowInfo.php? classid=31&id=17260.

[3]郭丽君,鲍勇,孙炜,等.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发展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34-41.

GUO L J,BAO Y,SUN W,et al.Cognitiv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policy among communit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34-41.

[4]刘保延,谢雁鸣,荆志伟,等.中国十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89-792.

LIU B Y,XIE Y M,JING Z W,et al.Surve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suitable techniques on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untryside in 10 provinces[J].Chin J Epidemiology,2006,27(9):789-792.

[5]谢雁鸣,荆志伟,杨龙会,等.中西部五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8):60-62.

[6]谢雁鸣,王思成,龚彦冰,等.东北两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7):1-3.

[7]康殿巨.甘肃省中医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8]董莹.北京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推广效果的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9]郭丽君,鲍勇,戴红勤,等.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3-1217.

GUO L J,BAO Y,DAI H Q,et al.Cognitive situation of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 in Shanghai[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0):1213-1217.

[10]马洪瑶,申俊龙,徐浩,等.中医药特色社区健康管理的理论依据与路径创新[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3):1543-1546.

MA H Y,SHEN J L,XU H,et al.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4,17(13):1543-1546.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9-07-09)[2015-10-26].http://www.satcm.gov.cn/e/search/result/?searchid=2831.

(本文编辑:王凤微)

Status of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hanghai

GUOLi-jun,BAOYong,SHENWan-wan,FENGJin,SUNWei,DAIHong-qin,WANGZe-zhou.Collegeof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and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MedicineandHealthSciences,Shanghai201318,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BAOYong,SchoolofPublicHealth,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HongqiaoInternationalInstituteofMedi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250,China;E-mail:baoyong10101010@163.co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kills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hanghai and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MethodsFrom Dec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5,we randomly selected 430 in-service doctors from 1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in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cognition 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was used to conduct survey on include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general data,the cognition on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A total of 403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ResultsAmong 403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215(54.8%) thought that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were mainly acquired from continuing education;211(52.4%) learned the skills from work;254(74.3%)thought the main purpose of TCM is preventive health care;207(51.9%)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278(69.3%) thought the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290(72.0%) hoped to receive relevant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In the past three years,382(94.8%) community health worders didn′t received relevant ci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329(81.7%) hadn′t participated in relevant academic conference,254(63.0%) hadn′t participated in relevant training class;366(90.8%) hadn′t participated in relevant non-degree education.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with different posts and occupations,different awareness leve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different understanding degrees,different cognition levels of its necessity and different confidence levels in its implem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usage of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P<0.05).ConclusionThe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We suggest the skills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furt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ould be enhanced,the service ability of health workers should be improved,and appropriate skills should be developed.

Superior treat before sick;Medical staff;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Technology;Shangha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315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14年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13YJAZH003)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资助项目(2014SY001)

201318上海市,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郭丽君);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鲍勇,沈婉婉,孙炜,王泽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鲍勇);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冯晋);上海市黄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戴红勤)

鲍勇,200250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

E-mail:baoyong10101010@163.com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6.25.019

2016-04-21;

2016-07-30)

猜你喜欢

治未病医务人员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