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心态
2016-09-22王建平
王建平
新教师是一个生机勃发、激情无限、梦想张扬、潜力无限的朝阳群体,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科学的职业规划与良好的职业心态是教师拥有充实丰盈而又幸福从容的教育人生的关键要素,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做好“三段六期”的职业规划,持有“三心三意”的职业心态非常重要。
一、“三段六期”的职业规划
1.初为人师的“入格阶段”:适应期、模仿期
新教师群体有着明显的优势与不足,只有立足这些优势与不足,认真观察、了解,正确面对、接受,适应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换,迅速进入角色;适应食宿、交通、教学、办公的物态环境,做好妥善安排;适应校史校情、管理制度、行业规则、人际交往等精神文化,顺利融入团队,才能让自己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
新教师要有意识地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为人处世几个方面总结体会共同的规律。
一是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十个基本理念:①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切、大方、儒雅的教学仪态,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②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当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组织者。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把握突破高效有力。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⑤激趣导学引领得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分享机会。⑥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课堂结构完整严谨,课堂调控得法。 ⑦激励性、发展性、开放性、多元性的评价恰到好处,表达语言丰富多样。⑧独学、对学、群学形式选用得当,生生、师生合作学习开展有序。⑨教学效果反馈及时,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正确,教学策略调整科学及时。⑩关注生成,德育契机不忽略,课堂偶发事件处理有艺术。
二是要掌握班级管理的十大常用策略:①制订方向明确、激励性强、渐进可行、成员认同的班级目标。②科学培养、正确选拔、恰当运用班干部。③认真对待、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每一次班级活动。④真正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位班级学生。⑤平等地对待、赏识地看待、多元发展性地评价班级学生。⑥与班级学生保持不远不近的适当距离。⑦重视适时民主的师生交流、适度非贬的家校沟通。⑧言而有信,不怒而威。⑨注重任课教师间的协调联络。⑩妥善处理班际交流与竞争。
三是要体味同行职场人生的十点感悟:①厘清自己的生命中需要什么是幸福的起点。②破除内心宁静障碍的最好办法是找到生活平衡点。③教师的职业价值来源于平凡而生动的课堂。④凭良心与尽责任是做人从业的底线与边界。⑤教师爱的动力和源泉是“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⑥以教师的名义存在就要挺立。⑦不串道的奋力奔跑只为无悔。⑧在乎什么并不是纠结什么。⑨成全自己或他人都难离贵人。⑩唯有经历才会懂得。
2.小有成就的“定格阶段”:成型期、高原期
教师入行入格之后,学习借鉴了前辈同行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工作开始得心应手,对教育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但是如果就此止步不前,不能进一步总结提升,结合自身实际化用于无形,仍然有可能出现南橘北枳的不服不适。因而必须在此基础上,正确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深刻理解学科性质,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熟练掌握教材体系,形成教育教学个性和风格,长期用心积累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并反思,以求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一阶段也就是成为有思想、有个性、懂得教育的教师的过程。
3.大有建树的“破格阶段”:突破期、研创期
从没有章法到有套路,是一个从外行到内行的过程;从模仿到自创是一个从合格到骨干的过程;从有模到无模,就应该是一个从专业到专家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更需要底蕴底气,突破和超越自我,不受模式的拘囿,实践思想、理念,团结、带领教师团队进行研究探索,追求教育教学信仰,锤炼培养有志于教书育人的群体,著书立说,传经布道,这样才能成为会研究、会辅导、引领教育的教师。
二、“三心三意”的职业心态
1.佛心禅意
佛家讲究慈悲为怀,广结善缘,扶危济困,甘下地狱,普渡众生。教师每一天做的每一件烦琐小事,都是一项项细小的工程,而且这些工程都从属于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师宽容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灵魂,这是他们躬耕宏伟事业的必备素养。善待每一个灵魂,包括善待学生,不嫌贫爱富,不宠敏恶拙,不简单粗暴,不急功短视;善待同仁,不恃才傲物,不偏执独行,不搬是弄非,不挑剔相轻;善待家人,不狭隘自私,不索而不予,不淡漠疏离,不抛舍担当;善待自己,不消沉幽怨,不苛己自责,不弛而不张,不懈怠身心。
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一种方法,一种艺术,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走上教育岗位就该用心营造领悟教育的那份禅意。那是一份心的事业,当自己心中荡起丝丝微澜就能激起学生心中串串浪花时,那一定是一种科学的艺术的心之交融,这种交融何其幸福、何其快乐。
2.道心天意
老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在强调遵循自然而然的客观规律,正确作为、科学作为、有效作为。
一要遵守行业规则。每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要求,这是职场人坚守行为底线、享有职业尊严、维护自身权益的戒律,新教师一定要尽早熟知、习惯恪守。
二要不违生活常理。教师是教育人,更是社会人,应该在固守主流精神价值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社会、人情事理,切不可做“穿越的古董、天外的来客”,离经叛道,我行我素,格格不入。
三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有规律,教育要守规律。新教师加入教育行业就面临教育信仰的选择,好教师一定是矢志践行适应性、实践性、前瞻性、生命力强的教育精神的教师。面对形形色色教育改革的理论和行动,清醒辨识,智慧周全,既不顽固因循守旧,也不盲目跟风附和,不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代价成全一己一时之虚荣,以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未来的生存生活负责为最高教育价值取向,深藏于心并在一切教育行动中克己谕人,善始敬终。
3.儒心士意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形成起就贯穿于中国历史全过程,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是因为其博大精深。有学者认为“仁、礼、中庸(合适地做适宜的事)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有人认为“讲礼、爱国、尚教构成儒学的三架马车,驱动中国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历史上以春秋战国为代表的很多时期,尊士、争士、养士之风盛行,士也就成为知识、道德、勇力的集合者。不论何种学术流派都无法否认中国儒家文化倡扬的自我完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有识之士都以超强的定力忠于自己认准选择的事业。教师作为塑造人的知识分子更应该有这份儒心士意。
一是要讲责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思想道德、教学行为直接关联学生群体、学生家庭,小到个体的成长发展、生活生存,大到社稷族群的兴衰存亡,不一定能决定,至少会影响。一言一行的背后没有责任鞭策,便难免马虎随意。
二是要能坚守。如果不能从内心认同、满足、安于自己的职业,教师有太多的理由敲钟度日、心猿意马、改行换业,只有有了长期甚至终身从教的意愿才会有专业成长的动力。退一步说,不管是乐意还是被动从教,从教一天都得坚守职业良心一天。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