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2016-09-22慕永强
慕永强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教学越来越重视,因而对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进行探究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文章以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初中语文课本中语言美、结构美、情境美、社会美、道德美五方面的分析,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提供有效的实际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人教版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教学也是初中教学的一大要求。语文课程中美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可以使学生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塑造健全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初中语文的教材编写渗透了许多美学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具体分析能够为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一、语言美的渗透
中国几千年的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教师在语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美是审美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点,要在课文语言中不同程度地体现纯洁、朴素、真实、诙谐等美感,通过反复朗读对这些语言美进行深入的体会,让学生在了解文章表达内涵的基础上,感知作者表达的语言魅力,利用不断朗读、品味的过程体会其中的美感。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桃花源记》的学习中,对“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这一句进行反复的朗读,并通过对学生背诵的要求,让学生感知其中真实、精练的语言美感,感知其中表达出的作者情感与美感。
二、结构美的渗透
结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又一需要学生感知的美,这种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文章结构进行美的感知,另一个是对文章中利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结构进行美的感知。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划分段落对段落长短进行讲解,进而呈现出其整体结构的美;对文章内容中呈现的美,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想象、绘画、图片展示等形式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苏州园林》一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文章结构的划分让学生感知文章的结构美,对其中表达的文章美感,老师可以通过文章的朗读,让学生对叶圣陶所描述的苏州园林进行想象,并通过绘画、语言表达等形式对所想象到的进行表达,最后通过苏州园林的图片及影像播放,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真正的结构美。
三、情境美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章中出现的各种美学元素,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发现,对文章中所描述出的情境,老师要在语言朗读、解释、分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描述情境,进而感知文章中的情境美,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的应用,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够带入自己的感情色彩进行美的感知,这种美的感知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挥及性格的塑造。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理解文中表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送别的情境,并通过《父亲》《送别》等歌曲的播放,让学生走入文章表达的情境,感知其中情境的美感;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将所有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鸣。
四、社会美的渗透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与塑造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不清,老师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这种美包含劳动美、自然美、社会美,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认识到劳动本身就是种高尚的美,也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社会的美,能够文明用语,树立环保意识。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间接引入有关黄河环境现状的讲解,通过对文本之上黄河重要性及现状的分析,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五、道德美的渗透
道德美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对社会中的现象有正确认识,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品格与态度,这种道德美的教育是美学教育的核心。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课文的内涵进行延伸教育,让学生能够多角度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道德美。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发现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程中,无论是教材安排还是课程设置,都对不同的美学元素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通过对这些美学元素的分析可为初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帮助,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具备感知美的能力,进而提升美学素养,也为其良好品格的塑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覃 芳.民间文学与审美教育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文本为例[D].吉首:吉首大学,2013.
[2]彭青青.以人教版为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新课程(中学),2012,(7).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