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生后师”模式的数学微课使用初探
2016-09-22王家润王云琦
王家润++王云琦
摘 要:文章结合“先生后师”模式浅议数学教学时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重复学习,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先生后师”;数学;微课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有很大改观,但我们课堂上以教为主的情况也仍然存在。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的“先生后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开展的。所谓“先生后师”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先为“生”后为“师”,先学后教,师生一体;学生首先自主学习,自学中有问题、有困惑、有疑难,问同学、问老师,接受同学、老师的监督、检查和帮助,先为“生”,先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监督检查同学学习、帮助同学学习,后为“师”。“先生后师”课堂教学就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构建生本课堂,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求知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好学数学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难学又枯燥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且知识比较抽象,脱离实际。其实数学思维缜密,与生活联系密切,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只要克服恐惧心理,由浅入深,就会逐步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会自主地去学习数学。
教师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课题制作成微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的问题生活化,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的微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感受数学有趣的一面。
例如,讲数列时,可以介绍国际象棋发明的传说,提问学生故事中的首相向国王索取赏赐的粮食到底有多少?如果这些粮食给全世界的人吃可以吃多少年?讲对数时,我们可以提问,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经过无限制折叠,需折叠多少次使其厚度达到1千米?学生通过微课的刺激,对数学课的兴趣大增,每天期待数学课的到来,上课时专心听课,假以时日相信学生会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数学应用题是高考的必考题,也是高考的热点考题,这些内容都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函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等。教学中使用有趣的微课或与生活中数学相关的微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数学成绩提高了,自然就会喜欢上数学。
二、使用微课促使学生会学数学
数学的重难点恰恰是学生学习时最大的障碍,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调动学生脑动、手动、口动,做到“手脑并用”,微课是很好的教学媒体,它是以视频的方式,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为一体,符合时代的特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也乐于接受微课,使用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的障碍。
我们将微课用于教学,发挥它的优势,使复杂难懂、理论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展示推导思维过程,使烦琐的数学推导变得简单易学。教师将数学课上的每个重难点问题设计成微课展示出来,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并在微课后面配上进阶练习,让学生边学边练,自我检测,从而突破重难点。例如,在学习“空间四边形”时,学生只通过观察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来学习,就会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但老师用动画微课展示空间四边形图形,学生从动态角度观察认识空间立体图形,就会知道“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知道“异面直线”,可见微课能实现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立体几何中类似的知识点还有许多,把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化解疑点,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的使用突破化解了许多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比如:函数的周期性、极值的概念与计算、微积分的计算应用、概率与统计等。老师将这些制作成微课,先讲解例题,加以适当的问题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相互讨论,先生后师,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在微课的影响下,学生学会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也不会害怕数学,学生学会后,作为“教师”互相指导,生生之间交流学习,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将数学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数学。许多学生通过微课的帮助,逐渐适应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掌握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使用微课帮助学生重复学
很多学生在初中感觉数学相对容易,数学成绩较好,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明显,数学成为“短腿”科目。高中阶段学习科目比较多,许多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加上数学学科本身难度大,课时紧,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进度,许多教学内容讲过一遍后就没有时间再重复巩固。鉴于这些实际情况,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弥补这种缺失。
首先,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利用微课突破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到位,教师可以将微课留给学生,让学生回家观看学习,没学会,还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弄清楚、搞明白,这时的微课是对教学有效的补充。
其次,制作例题讲解、习题讲评类微课,教师在微课中可以详细分析解题思路与方法,并且用一题多解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后面配套一些变式练习,让学生模仿训练,慢慢内化提高解题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会后也可指导其他学生,担任起老师的角色,这时的微课是“小老师”,是老师的好帮手。
最后,老师让科代表收集全班学生的疑难问题、常见性问题,整理设计成一系列微课来答疑,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惑,这时的微课就是课后答疑机、不知疲倦的老师。
经过这一系列微课,学生反复观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学习,即便是落下了一部分内容,也能够做好补救。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更多的微课来学习,“集百家之长”,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找到补救的材料和机会,使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微课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带来教学思维和模式的重大转变。数学是学习的重点科目和难点科目,微课的出现给数学教师带来新的曙光,教师压力得到大大缓解。微课直观生动的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微课深入浅出地解读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会学数学;微课可以不断重复播放,可以弥补后进生的知识缺陷,跟上学习进度,给予学生更多提升机会,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2]余文森.先学后教:中国本土的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5,(2):17—25.
[3]何秋兰,刘赣洪.中外微课程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8):14—16.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