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培养高中生的体育思维
2016-09-22沙建伟
沙建伟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训练的种类较多,各种动作变化多。学生如果没有思维活动,那么学习动作是盲目、机械的模仿和重复。采取问题教学,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技术,开发学生智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培养;高中生;体育思维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体育训练就是通过反复训练来促进学生掌握某些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并不需要思维方面的训练。实则不然,学生要将自己看到、听到、感知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分析和处理,才能形成对某一个动作的正确概念。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用各种形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促使他们提高体育思维能力。
一、风趣幽默,“问”而快乐
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思索某些体育技能,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
以实心球投掷训练为例,在实心球投掷的过程中,八字握球法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让学生牢记并掌握正确的持球姿势,教师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来引发学生思考。如提问:“大家知道实心球投掷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有学生回答:“是要扔得更远。”教师此时幽默地回答道:“不,我认为是要握得更紧,不要让球掉下来,砸到头。”此时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欢快,在这个时候可以追问,引发学生思考,如:“大家能否想到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握球的时候更为稳定,确保在手臂做鞭打动作的时候,实心球不会从手心里脱落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了可以使用八字握球的方法,使得双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如此研究出来的运动技巧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而风趣幽默的教学也会使得他们增加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训练之中。
二、循序渐进,“问”得有条理
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提问变得有条理,从而促使学生思索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规律,提高他们的感悟。
例如,在跳远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让有条理的提问来引发学生层层思考。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跳远的时候需要助跑,那么大家认为为什么要助跑呢?”学生在思索后觉得助跑能够取得一个初速度,这能有效提高跳远距离。在学生明白了跳远时助跑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在助跑的过程中什么最重要,要如何合理运用助跑来提高跳远的距离?”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让助跑更有效。在思索后学生一致认为要控制好助跑的距离,使得脚能正好落在起跳点。此时教师可以将计算助跑距离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再一次提出问题:“下面大家可以实践一下,看看自己要选择怎样的助跑距离。另外还可以思考一下,在助跑的时候是一开始就跑得很积极好,还是慢慢加速比较好?” 循序渐进的提问能够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渐渐地掌握运动规律,这对于学生求异思维和联想思维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关注差异,“问”向全体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基础较好,能够回答难度较高的问题,但是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也要兼顾到这些学生,向他们提出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所有的学生都深入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
以足球运动为例,有的学生比较喜欢足球,对足球规则了如指掌,对足球运动中的战略战术问题也了然于胸,但是也有些学生并未深入接触过足球,可能连足球的规则也未全部掌握。在足球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就要注重差异性,对于那些对足球颇为了解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如给学生播放某一个精彩的足球比赛片段,让学生尝试说说在这个片段中双方运动员的战略战术分别是什么,哪一方的战术起到了作用等。而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循序渐进地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足球的开球方法是什么,足球的计胜方法是什么等。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设置问题,能让全体学生都增强自信心。
问题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提高体育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选择风趣幽默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选择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条理性,可以用差异性问题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合理设置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促使学生在提高体能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骆 峰.在体育课堂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J].学理论,2013,(20).
[2]环建平.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