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互批作业要讲求实效

2016-09-22张景辉

教师·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评判学困生分层

张景辉

学生间互相批改作业是作业批改的形式之一,是学生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交流面广,能够彼此发现许多新的方法技巧,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不足及原因,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为了尽量减少学生互批出现的负面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互批所具有的其他作业评判形式难以比拟的优势,让学生作业互批更有实效,而且还最大程度地实现省时省力,笔者觉得对作业的内容一定要精选,以期达到讲求实效的目的。

一、围绕训练重点批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将学生互批内容放在重点知识的训练上面。对于教材中重点章节,尤其是那些考点多、知识相对复杂的章节,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互批。为了掌握知识,教师平时习惯反复练习,耗时多,通过“做作业—评判—交流分析”,学生能在相互交流中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方式方法,而且还能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因“势”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往往因“势”而起,随机性大,大多都是教师一时的需要,这样的“势”在课上经常遇到。比如,教师在检查中偶然发现了有的问题学生使用了较为独特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教师就可以随机设计问题供大家训练互批,让这种新方法在互批中得到交流和推广;某学生提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学习疑问,教师就可以当成作业让每个学生进行探讨、交流,通过互批,评判自己对问题判断及分析上的优点与不足,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在学习过程中,本来不属于难点问题,学生却意外出现了学习障碍,比如在学习地图的应用时,发现不少学生对地图功能及使用范围的认识存在不足,教师就随机设计了几个小题让学生练习互评,在互评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分层教学分层批改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学识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层次的学生开展的,以分层分段提高、共同进步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这样作业的设计就体现出知识难易程度的层次性、针对性。教师事先要根据自己对不同学习段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了解以及教材知识重难点等知识结构的分析,以纸条、小试卷、小黑板等方式预设一些供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

1.个人作业

学习进度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学优生或学困生,以及对某一知识点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在完成本层学习任务或知识点的探究后,教师可以设置个人作业,作为对个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作业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而且题目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对其他知识内容的学习。如果事先预设的作业里有类似的,可使用预设作业,否则随机生成。而个人作业的处理则尽量在学习小组内由其他学优生批改,如果有两个以上学生共同使用一套题,则进行互批。

2.小组作业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习惯将学生分为三层:学困生、中等生和学优生;学习任务也相应设计为三级:A级、B级、C级,A级针对的是学困生,中等生的学习任务是A级和B级,而学优生需要完成三级的全部学习。在同样的学习状态下,下一级学生可以在认为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尝试对上一级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这样在作业的设置上也相应分为三类:必做题(这是对最基本知识的检查)、选做题(体现出知识难易程度的层次性,有的题一些学困生也能做)、探究题(主要针对学优生,属于知识、方法的拓展延伸,不作特别要求)。完成作业后,由组长组对分配互批任务。还有一种是临时性学习小组的作业,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属于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出现了类似的学习问题,或学习进度明显区别于同层其他学生的同学,分别组成临时性学习小组,教师以纸条、小黑板等方式生成作业,分别完成各自的分层作业,由临时组长负责相互批改。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互批情况,减少由于互批中出现的错误而影响写作业者对知识的正确掌握,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下个别辅导的学生,降低作业互批的负面作用等,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点,教师随时参与学生的互批交流。教师不但要解答互批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要及时观察互批时学生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在参与评判中,教师还可以及时指导学生们的评判标准、等级,避免出现错误,降低复查的可能性。

第二点,建立通畅的反馈渠道。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评判情况,随时将本组学生的答题情况、存在的不足以及互批时出现的情况、评判结果等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老师掌握学习情况,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如对自己作业的评判存在疑问,可与评判者及时交流,如有必要可向老师反馈,并寻求指导。

(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湾学区中心校)

猜你喜欢

评判学困生分层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雨林的分层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