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2016-09-22王建平

教师·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王建平

摘 要:高中数学的成绩分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纵观每年高考数学的试题评价,都会反复提及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数学的抽象性和灵活性让很多立志要学好数学的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从失望走向绝望。文章试图通过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尝试,让学生从高一开始认清形势,端正态度,充满信心,从而学好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大多学困生如果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恰当的方法指引,都可以摆脱数学学习的困境,甚至可以让数学成为高考总分上线的优势学科。依据教学体验,学困生的成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1)在迷茫中上了高中,在茫然中已经掉了队。初高中数学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的试题命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故初中升学数学成绩高分的学生比比皆是,很多初上高中的学生因为满足于以前的成绩,整天无忧无虑、不思进取。学习犹如蜻蜓点水,对诸多知识一知半解,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几次测验下来,见“数”生畏。就连家长都纳闷:“为什么我的孩子初中时经常考一百多分,可到了高中考八十分都很困难?”殊不知,初高中的差异才开始显现。

(2)轻信谣言、缺乏自信,从心理上畏惧数学。很多学生上高中后没好好学习数学,导致数学成绩偏低,从而就认为数学难学,并散布消极思想给新同学,歪理邪说传播得多了,就让很多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坚定的高一新生从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曾和很多文科学生交流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就是因为听说高中数学难学,所以才选择了文科。”这种避重就轻的思想不是个例,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不管选择了文科还是理科,数学总归是要学的,只是文科数学稍微简单了一些而已,逃避不是办法。

(3)学习方法不当,能听懂不等于会做题。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品质的好坏和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诸如课前预习的习惯、听课的效率、课堂笔记的整理方法等。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4)网络、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了学困生的幕后推手。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学生每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题目时,下功夫钻研的少了,问老师的少了,借助于电脑、智能手机和各类电子辅助产品查询的多了。在平时的作业批阅当中,鱼目混杂、好坏难分,看似一个个正确甚至是令人叹服的标准答案,背后却是不同知识的形成和积淀。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不懂装懂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分出好与差。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特级教师王金战说过:“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学生,高考数学都能取得120分。”每名学生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正确指导。下面就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浅谈一下自己的转化策略。

(1)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新课之前,很有必要花费时间对初中代数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尤其是“十字相乘法”等知识进行专项复习和拓展,因为这些内容很多学生掌握得并不好,如果盲目开新课就会对集合的运算、函数的定义域求解等知识的学习留下隐患。还有一些常见的解题规范,代数式化简时直接罗列答案等不良习惯须要及时纠正,否则会让高中数学学习无头无序、不堪重负。高一新生对数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迷茫,如果能使其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节奏,形成对高中数学常见的思维模式和解题规范,就能尽早树立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同章节几乎都有不同的思维体系和学习方法。如学习函数,就要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学习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就要熟悉和差角、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等公式之间的来龙去脉和变形技巧;学习立体几何,就要熟记并理解空间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还会用坐标法求夹角和距离。

不过,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宏观理解是表面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动手练习,数学成绩的提高,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比如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就决定了运算的技巧和速度,对函数图象和立体几何的作图规范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解决相应试题的突破口和结果正确与否。

(3)分层作业、分批指导,问题“不过夜”。高中班额相对较大,学生参差不齐,作业的布置最好能分层进行,这样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好学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这样既可以避免毫无意义的抄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如果能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批指导,让所有的学生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做到作业“不过夜”,问题“不过夜”,就不会让学生形成“夹生饭”。长期坚持,就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稳步提高数学成绩,在高考总分上凸显数学学科的优势。

(作者单位:甘肃省华亭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