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多“说”训练
2016-09-22伍千维尹华琼
伍千维++尹华琼
教学实验证明:增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有力地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动口表述的积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促进思维的发展,最终达到能力和智力的双向发展。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说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述
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利用期待值,鼓励学生加强语言表述。老师关爱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充满爱意的微笑都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很自然就激起了学生想说的欲望。
2.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让学生敢说
课堂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害怕说错了受同学的白眼、嘲讽而不敢说。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礼貌教育,积极开导胆小的学生“大胆说”“大声说”,告诉他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是对的。当学生消除了心里障碍,在课堂这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敢畅所欲言了。
二、注重方式,让学生能说
1.采用学具操作形式,让学生边做边说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理解或者表达出来是教学中的难点。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所以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说话。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教师提出质疑:这拼成了什么图形?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都可以拼成这样的图形呢?每个三角形和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一边动手摆拼,一边和同桌交流观点,思考并整理,很快就能说出结论。
2.采用自由讨论形式,让学生易懂易说
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又要使学有困难的学生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说”的机会,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就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开口“说”。特别是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一些难以判断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倾听,就能加强理解,从中获取真知。如我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以下判断题:①平行四边形底越长,面积越大。②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些说法对不对呢?我就采用了学生自由的讨论形式,让学生在讨论、辩解中快速找到了答案。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当后进生处于理解思路不清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小学生对形象思维的优势(如画线段图等),让他们说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后进生的说法和学法上进行指导,尽可能地让他们用比较准确的说法表达出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并及时对他们的口述加以评价指正。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既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也促进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说”中理解了知识要点,提高了分析解题能力。
3.采用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会说
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有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多角度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将对知识的理解表述出来。如在教学“租船问题”时,怎样租最省钱?我设计了“评选优秀导游”的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分别由“导游人员”到“售票工作人员”那里购票,“导游人员”需要向“工作人员”咨询计算出每条船的票价,解释给游客听,再根据游客的多少增减船只,算出最后要付的钱数。“工作人员”为评委,听听“导游”的算法,评出“优秀的导游人员”。这样在小组中开展的说学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问题关系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实例的处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积极评价,让学生乐说
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恰当的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说中的特点,不同的学生定不同的要求,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只要他们大胆说、大声说,我们就应该给予表扬。在积极的评价中,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就会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快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学生想说、能说、乐说,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广泛挖掘教材的表述内容,让学生说得更准确、更精练。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楚江镇一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