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的显性训练与隐性训练策略

2016-09-22陈美元

教师·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显性训练方法隐性

陈美元

教师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训练”,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出现的“少教多学”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的课堂训练。不管何种模式的课堂训练,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训练效果。训练原则把握很简单,但方法选择的制约因素很多。叶圣陶先生说:“特别需要调查和研究的是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1]本文结合个人体会来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训练与隐性训练。

一、显性训练与隐性训练的概念与意义

显性训练是指教师有着明确的训练意图,学生也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的课堂训练模式。隐性训练指的是教师有着明确的训练意图,但学生却毫不知情,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接受训练的课堂训练模式。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的知识普及性相比,高中语文课堂在保证语文的文学性与工具性之外,还与高考升学选拔考试的功利性紧密相连,因此训练效果成为选择训练方式极其重要的因素。隐性训练与显性训练的合理选择,既是语文课堂人文性、趣味性的坚守,也是对高考分数实效性的兼顾。

隐性训练可以保持课堂气氛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让学生如沐春风。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诗意语文追寻的正是这样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一种融入整体语境中的‘有机训练。”[2]显性训练,师生都清晰知道训练目的,以“做对题目”“得分”为终极目标,虽有损语文诗一般的美感,但对提高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好处。因此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需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训练目的、不同的学生层次而分层,加以区别对待。

二、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训练方法

中学语文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3]放到语文课堂训练之中也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对于工具性方面,尤其是语言、文字等语文基础能力训练内容宜采用显性训练,让学生明确训练目的,提高训练效果,对字词的记背、对古诗文基本意思的识记理解,如对基本故事情节的熟识等,都宜采用显性训练。对于文学性、趣味性、思想性等发散性思维训练内容宜采用隐性训练,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思索、完成训练任务,以保持课堂思维的连续性,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人物行为的评价、对篇章主旨导向的探究等宜采用隐性训练。

三、不同的训练目的,不同的训练方法

教师课堂训练的目的也会决定训练方法的选择。以知识巩固、目标达成为目的的训练宜采用显性训练;以思想引导、情感激发为目的的训练宜采用隐性训练。讲评试卷,老师要将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讲明白,将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思路、答题步骤归纳整理,再加上强化训练,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显性训练可能是最佳选择。对于文本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苛求一致的答案,学生只要动脑思考,开口表达,就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至于说得好不好已经不太重要了,显然隐性训练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四、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选择也取决于所教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老师的训练目的,会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进而顺利完成训练任务,适合采用隐性训练。理解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主动思考意识淡薄,不容易体会到老师的用意,就很难达到训练目的,应当明确告知学生训练的内容和目的,宜采用显性训练。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强,宜采用隐性训练;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宜采用显性训练。

总之,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目的、学生类型选择不同的课堂训练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周正奎先生说:“语文素养应以语文知识、文化教养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为导向,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正所谓“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适合学生的高效的课堂训练方法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只有做到合理选择训练方式,优化训练过程,才能既不损坏语文魅力,又达到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夏丏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第一中学,云南省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显性训练方法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