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三个途径
2016-09-22李建孝
李建孝
关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阅读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内。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内应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范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范读就是老师亲自读,让学生倾听,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以启迪,使他们从中领会正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范读时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这些课文大多感情丰富、语句优美、富有文采。教师在讲授这类课文之前,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之前的范读,是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有效方式。如进行《草原》一课教学时,我用清新明快而又喜悦赞叹的语调朗读了全文,在全神贯注的倾听中,老舍笔下的草原美景图、欢迎远客图、亲切相见图、热情待客图、联欢话别图逐一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使学生顿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真切地感受到了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情美,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民族团结的赞叹之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学习课文的急切心情便油然而生。
二、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对语言文字所表达内容的感悟。强烈而丰富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的特点,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如《王冕学画》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尤其是“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这段话无论是遣词还是造句,都是值得学生们去学习和体会的。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结果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其中的“滋味”,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再如《花之咏》一课中这样写道:“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草原上,我舞姿轻盈,为她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芳香四溢。”像这样的精彩段落,学生唯有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才能领略到它们的美。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仔细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妙词佳句,欣赏文章的语言情景,使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不断加强、巩固。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仔细品味,既可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又可训练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方法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在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阅读方法的指导要寓方法于实践,主要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扎实的训练来实现的。
在教学中,我把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作为一个训练的素材。每学一篇新课文,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再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并且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用“勾、画、圈、点”等不同的符号,标出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第二步让学生精读课文。读听结合,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让学生把每个自然段的每一句话分清楚,然后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停下来想一想,这段话概括起来是什么意思。照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读下去,一层意思一层意思想下去,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第三步是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所讲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段末用“‖”表示;再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的大意串联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述三个步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步步落实,长期进行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得以培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克服急躁的心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潜心探究,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遵循阅读教学规律,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肃州镇武威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