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木头谈恋爱

2016-09-21王新芳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阿公木雕木头

王新芳

前不久,在杭州举行的一场名为“初开”的木雕展览,特别引人瞩目。无论是小件的木器还是大件的家具,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成。木头上或深或浅的刻痕,都在无声诉说着时光的宁静,木艺别样的美让接触作品的人陶醉其中。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作品的创作者竟然是一位80后大学生海弟。

十年前的海弟,还在广州上大学,读的是化学食品专业。他喜欢穿牛仔裤、白衬衣,给人干净清爽的印象。他的性格却有点木讷,说话也比旁人慢半拍,人送外号“木头人”。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一家检验机构工作。稳定刻板的工作环境让海弟很不满意,所幸单位还有一个木头实验室。那好闻的木屑味让海弟安心、着迷。他经常带一些木头回家,试着做一些童年的玩具。

从一见钟情到恋上木头,海弟花了三年的时间。苦恼的是,自己只是处于爱好阶段,对木头的知识了解甚少。2006年,他认识了著名的木材鉴定专家、已经快八十岁的苏中海,从此跟着老师看木头,闻木头,摸木头,学习木头鉴定的知识。时间越长,他的知识越丰富,对木头越着迷。在老师家里,他经常对着砧板指指点点,或者蹲在地上长时间看着地板。他发现,砧板竟然是由坚硬的枧木斜切而成,地板原来不是黄花梨,而是重蚁木。每一个发现,都让他惊喜不已。

在做木头鉴定的同时,海弟爱上了雕刻。雕刻木头需要的不只是想法,手不顺刻不出如何表达?海弟找到了一家木工厂,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木匠学徒生涯。在厂子里,他慢慢感受传统木作的智慧。刨、凿、磨刀,每天重复单调机械的劳作。他有着天生的灵性,别人学三年才能做出一张四角八开的凳子,而他仅仅学了三个月,就做出了一张正常的凳子。

有了飞翔的心和翅膀,海弟对木头的追求升级了。他从单位辞职,自己弄了一个木艺工作室,专心创作自己的木雕艺术作品。每隔三五天,他就会骑着单车走街串巷收木头。那些没人要的破烂,在他眼里都是宝贝。几年中,他收集了上千种木材的标本。清洗、除尘、整理、研究,各种木头堆满了工作室,木头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他的家中,小到勺子,大至桌椅橱柜都由木头制成,工作室里更是木头的海洋。创作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雕刻作品不是随便戳几刀,而是创作者的思索和表达。海弟用心制作每一件作品,无数次的尝试才可能达到最完美的表达。

有时候,他的创作也会遭遇瓶颈。看美剧时,海弟发现主人公都有一个从小就保存记忆的纪念盒,在网上找,也没找到好看的,就决定自己做一个。于是有了现在的全盒系列。他最初想到的是用整块木头凿出来,但横截面比较脆弱。后来他又改为榫卯结构来结合。虽然用了含水率极低的柚木,但木头因为气候变化产生伸缩,过一段时间,他发现,盖子还是有些变形。他心情烦躁,就走出家门,到野外散心。

在郊外,他遇到了一位阿公坐在田边,一动不动,就忍不住走过去问他坚守的原因。阿公说田里种了一种豆子,至少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发芽成苗的过程。在这期间,会有一种叫做“咕咕”的鸟来吃。为了一棵健康的小苗,阿公准备一直在田边守下去。

海弟被阿公的精神感动了,他静下心来,又回到工作室,继续设计自己的全盒作品。这一次,他用三块木头来做,变形的几率降低了很多。

折腾了10年,终于有了“初开”的木雕展览,还有了一家叫“里白”的家具店。他拥有大批拥趸者,生意也非常红火。从一个坐在化学实验室里做质检的理工男,到充满文艺情怀的木艺大师和家具店老板,海弟用10年时间打磨技艺,完成了自己的华丽嬗变。当记者采访他时,海弟用了一句名言来表达情感。他说:“我很喜欢艺术家萨贺芬说过的话——执著于自己的作品,在锅里也能找到上帝。”

是的,匠心有的不只是寂寞和坚持,还有爱。只有执著于自己的作品,你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编辑 欣然)

猜你喜欢

阿公木雕木头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聋子阿公的秘密
春雷
木雕鱼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