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跟家人联系

2016-09-21

高中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机主大舅电报

无论有事没事,每个周末我都会用手机给爸妈打个电话,有时候还会用QQ视频和他们面对面聊天。这不仅是个人习惯,也是我们家的传统:无论去哪生活,走得多远,都不会忘记与家人经常联系。

据我妈讲,在上世纪80年代,想要跟家人沟通,需要用电报的方式。由于电报是按字计费的,常常是寥寥数字,句句珍惜。1980年,大舅同村里一批年轻的小伙子去深圳打工,一下走得那么远,姥姥整日提心吊胆的。两个月后,突然有人从乡里带回一份电报,说是大舅寄来的“家书”。当时姥姥很激动,让妈给她念念,结果只有一句话:“已到深圳,一切都好,不要担心。”虽然只有12个字,但全家人还是觉得很开心。过了几年,写信逐渐取代了电报,成为沟通的主要方式。巴掌大的信封贴上一张小小的邮票,就承载着千言万语。那时候,大舅每年都要给家里写上十几封信,家里也是每信必回。听我妈说,姥姥总是喜欢坐在家门口,等待邮递员将新的信封送来。

后来,大舅在深圳赚了钱。为了生意方便,1990年他找人花了近三千元买了一个BB机。那真是一个新鲜玩意儿,比现在拿着iPhone要洋气多了。大舅春节把它带回家,我妈拿在手上看了又看,特别羡慕。不过BB机用起来也比较麻烦,需要先用电话拨打寻呼台,如果是数字机要告诉接线员请机主回电话;如果是汉字机就可以告诉接线员具体事情,它会将留言以汉字的形式发送到机主的BB机上,不过价格也要比数字机贵一点。1995年,大舅又花了五千多块钱给家里安装了电话,姥姥抱怨大舅太奢侈,但一听说拨通号码就可以联系到他时,又高兴得不得了。那时候,家里有一个电话本,记着很多联系人的固定电话号码。电话费实行月租制,月租费大概每个月60元。

直到2005年,小灵通、安卓手机、苹果手机一步步出新,手机也不再仅仅为了沟通。同时,电子邮件、快递包裹也都在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回顾我们家通讯工具的改变,可以说是紧跟着时代步伐不断变化。但无论怎么变,我们都不会忘记与家人联系,尽管当年安装固定电话的费用是很多人一年多的工资,但我们一家人都不觉得贵,毕竟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大舅在深圳打拼了20多年,从来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与家里人的联系。这也让我觉得,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常与亲人联系。

(王玉洁)

猜你喜欢

机主大舅电报
图说
汤姆的电报
戒烟令
与大舅会酒
奶羊 奶娘
电报
你的智能手机将比你更懂你!
传“电报”
我爸只服我大舅
英航母出洋相:被无人机“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