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让个性化阅读梦想成真
2016-09-21赵凤琴
赵凤琴
[摘 要]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推进合作探究,让体悟内容个性化;契合学生需要,让情感表达个性化;依循认知规律,让分享形式个性化;激活原始经验,让感知历程个性化,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保障。
[关键词]学生本位 个性化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4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操作乏术,不是禁锢学生思维,就是听之任之,将个性化阅读体验演变成学生放任自流的温床。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达成呢?
一、推进合作探究,让体悟内容个性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是推进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的重要前提。阅读教学中的这种探究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对语言内容进行探究,也可以是对言语形式展开探究,还可以是在阅读分享、交流之后的自我反思。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师并没有落入理解古诗大意、感知古诗意境的传统教学泥潭之中,而是向学生介绍了诗人李白的作品风格,并要求学生针对全诗探究:诗中哪些地方凸显了仙气?这一看似较有难度的问题,却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被一一化解了。学生纷纷找出:“紫”色是神仙之色,“挂”字的运用可谓是神来之笔,“三千尺”以夸张之势显示出仙人的思维,“银河”与“九天”都是仙人的居住之所。
简单的28个字却在五处彰显出浓郁的仙人气息,这些蕴藏在诗歌中的言语都在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过程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了诗歌、解构了诗歌,达成了对诗歌内容的个性化探究。
二、契合学生需要,让情感表达个性化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本都是作者自身情感和价值观的符号投射。我们在阅读中不仅要关注文本语言的表面之意,更要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内核之中,探寻文本的言外之意。学生自身的体验一旦与文本中的语言形成共鸣,就能流淌出个性化的真情话语,让情感表达水到渠成。
例如,《二泉映月》一文第五自然运用生动真挚的话语展现了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深刻内涵,凸显了阿炳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意志。教学中,教师依循着作品的文字一边播放着二胡曲,一边引领学生潜入文字之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力量。学生聆听着、感受着、品味着,乐曲与人生的有机交融促动了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情感蓄积的高潮之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倾吐而出。有的学生表达着对阿炳的同情,有的学生倾诉着对阿炳的敬佩,有的学生将其与本单元课文中的其他人物联系起来……各种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和盘托出,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正是借助了文本的语言力量,激荡起学生内心的情怀,引发了学生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学生情感表达的个性化。
三、依循认知规律,让分享形式个性化
阅读教学要想真正释放学生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选择切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与展现形式。教师要在阅读形式和分享方式上努力突破,借助形式的个性化来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如在教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教师则引领学生紧扣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引领学生借助书本来感受萧红的言语风格,体会东北大地别样的情怀,走进人物的凄惨世界。而在凸显“多彩的风土画”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他们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展现。有的学生通过描绘的方式展现了呼兰河的基本样貌,有的学生则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浓郁的风土人情,有的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加以呈现……
整个汇报交流过程,学生展示的形式多样,交流的热情高涨,多样的形式也造就了学生多视角、多维度的汇报成果,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活原始经验,让感知历程个性化
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阅读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发现的过程。”这种发现之旅需要学生内在意识的不断介入,使阅读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留痕。
例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时,教师并没有按照既往的教学方法生硬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语言文字品味,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引领学生对课文中实验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与提炼。紧接着,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开展“鸡蛋浮上来”的实验,然后以“几番尝试—总结教训—最终成功”的顺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逻辑顺序进行实践练笔,在夯实学生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呈现出学生不同的个性。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生命个体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呵护学生的多元化感知,为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提供支撑的平台。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