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一贯制衔接下的初中文言文学习入门方法探究

2016-09-21蔡志勇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8期
关键词:入门学习态度文言

蔡志勇

【摘 要】

现代教育有教无类,国家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的发展。但生源层次不一在所难免,面对此教育现状,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不难发现文言文一直是学生较为头痛的难题之一,溯其因即未能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加之文言文自身也比较难以理解,这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学好文言文。基于此,本文以初中文言文学习入门方法为研究主题,探索学生文言文入门学习的方法,以期学生更有效地学好文言文。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学习 入门方法

小中衔接是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才能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文言学习。为了能顺利地衔接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小学已初步学习浅易文言文,如《两小儿辩日》,并逐步过渡到比较系统的初中文言文,由浅入深。学习文言文对学生来讲意义非凡,既可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在思想方面受到熏陶,又逐步培养文言语感,对学好语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文言文学习态度的衔接

众所周知,文言文知识考查在试卷中占据一定比重,无法做好文言文就无法总体提高语文成绩。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看法存在偏差,甚至质疑要不要学习文言文,不能正确对待文言文学习,也是导致文言文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正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为何学习文言文至关重要。

初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带着应试教育的镣铐跳舞,故此在教育实施时必定存在着各种困境,而解决学生文言文学习态度则是关键[1]。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若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可设置竞赛游戏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通过心理疏导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厌倦、畏惧的心理,增强学习信心,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懂得学习文言文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以及文言理解能力,对学习语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文言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主动性,从而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

二、文言文学习方法的衔接

文言文学习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部分学生由于小学时未能打好基础,而无法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导致了语文成绩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衔接。

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自觉地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增加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并转换学生传统学习思想[2]。例如,教师在上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随机抽选学生走到台上,或即堂提问重点词句的意思,或复述文章内容、分析元方形象等。这样既把 “听”“思”“说”有机结合在一起,又培养了学生课堂专注力。课堂教学也不应局限于僵化的讲听问答之中,新课改精神要求教师应创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转变传统教法刻不容缓。如可采用小组共同学习的合作方式,将所学知识演绎出来。我在上《伤仲永》时,就让学生走到台前表演情节,再现情境,如“父利其然也,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句的情节表演。以激趣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学习的乐趣。也可通过让学生做学习笔记、制作卡片、互译词句、张贴文言名句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文言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趣味性课堂的构建也需承载必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着重从三个方面具体加以指导:如从读音、语气、节奏等方面进行文言文朗读入门指导;从直译法、意译法等方面进行文言文翻译入门指导,即留、删、补、换、掉、变等;从了解写作背景、作家作品情感等方面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入门指导。当然水无常形,教无定法,在此不一一赘述。只有强化课堂教学的指导力度,才能使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有章可循,从而逐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深层次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文言能力。

三、文言文知识的衔接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都为短篇,而初中文言文篇幅相对较长,考查面更广难度更大些。为了更好地学好文言文,就需做好文言知识的衔接和延伸。如词法的衔接,文言文中需重点掌握词语有虚词与实词,用法主要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活用等,虚词则主要掌握“之”“而”“以”“为”“其”“于”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文言入门学习中,需向学生讲解有关虚词与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如《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这里的“乞”意思是花钱请,并非乞讨等意思,这是一词多义现象,解释了是什么语言现象,学生就不会满头雾水而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读懂读好文言文,也需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主要有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如《陋室铭》的结尾句“何陋之有?”就是一个倒装句,即“有何陋?”,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关键在于“之”,掌握了“之”的用法和意义,句子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使之明白句式的特点,则文章也就更容易被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现象和句式,举一反三,培养文言语感,以此提升文言知识的学习能力[3]。

【结 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集腋成裘的过程,初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开展文言文教学,就应着重探究学生文言文入门学习方法,并做好小初文言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衔接,引导学生接受并喜欢上文言文,树立正确的文言学习态度,掌握行之有效的文言学习方法,逐渐积累文言知识,不断加深对文言的理解并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余志芳,赵娟.初中和高一文言文学习的衔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冯保华.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2(01)

【3】蓝秋燕.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门学习态度文言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通俗歌曲及通俗歌曲创作入门基础 教学设计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几何入门,四个“重视”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拒子入门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