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你们好吗?
——请走出对自闭症的误区
2016-09-21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编辑刘敏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编辑/刘敏
本期策划
星星的孩子,你们好吗?
——请走出对自闭症的误区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编辑/刘敏
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不爱说话,他们不善表达,但他们一样有纯真的脸庞和清澈的眼睛。作为成人的我们,不应用异样的眼光或怜悯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或许在他们心底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多一份认知,少一点误解,在一旁默默给他引导,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自闭症,从何而来?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在4.5%左右。这些现象显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2.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3.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
自闭症的典型症状
第一,在社会交往中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会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第二,自闭症的孩子语言交流非常差,自闭症的孩子不讲话,一方面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另一方面是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但并不是不讲话的小孩都是孤独症。
主要表现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第三,孤独症的判断不仅跟语言有关,也有行为上的异常。这些孩子的兴趣狭窄、活动刻板重复。在生活上,如果喜欢一件衣服,他会非常喜欢,要是换另一套衣服,他不一定肯穿。他的玩具也是很固定,他不会对什么都有很有广泛的兴趣,有一部分自闭症的孩子对旋转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第四,自闭症的孩子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但不会很差,不会到先天性的弱智,精神发育迟滞的那种程度。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随年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这些误区,你是否有过
误区一:自闭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
虽然很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育迟缓,但未必都是“弱智”。专家表示,把自闭症当成精神病患者是不对的,自闭症儿童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被视为异类排斥在外。
误区二:自闭症患者是天才
有些人以为,自闭症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才。确实,会有一些患者有着特殊的才能,如同电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事实上,自闭症患者中,有80%-90%存在智力问题。还有一些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
误区三: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
虽然自闭症有很多的治疗方式,但是目前为止,只有症状的减轻,鲜有治愈的案例,有人提出,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但是,确实是有许多孩子在专业的教育训练之后,生活规律了,也能够说一些话了,因此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误区四:不愿意说话=不会说话
自闭症的孩子语言交流非常差,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但并不是不讲话的小孩都是孤独症,现在很多人都把不会说话的孩子都说成是孤独症,实际上很多都不是自闭症,如果孩子能跟人进行眼神交流,跟别人的互动很好,就不在自闭症的范畴之内。
误区五:自闭症的孩子=安静的孩子
虽然自闭症的孩子行为古怪、动作重复、兴趣单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自闭症的孩子就是安静的孩子,孩子太过于活泼、好动,家长也要引起警惕。因为自闭症跟多动症往往是合并的,自闭症的孩子也有可能有多动症,他可能会一个人在房间里到处跑。
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的倾向,但是能与大人正常接触交流,那可能只是单纯的多动症;但是如果孩子有多动症,并且长时间自己跟自己玩,不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一般玩比较固定的东西或者玩具,大人跟他说话没有反应,那有可能就是自闭症了。
专家提醒:家长如何早期观察孩子的表现
▲出生:没有特征。
▲3-10天:没有明显特征。
▲4-6周:常哭闹,但并不是由于有需求。
▲3-4个月:不笑或对外界逗引没有反应,不认识父母。
▲6-7个月: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喃喃自语。
▲10-12个月: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叫,常刻板行为(摇晃身体、敲打物品等)。拿着玩具只是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对其他人不能分辨,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像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单调,不模仿发音)。
▲21-24个月:睡觉不稳,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刻板的手部动作(如;旋转、翻动、敲打、抓挠等)。肌肉松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现学舌,但迟缓。
大多父母缺乏带孩子的经验,即使孩子在婴儿期已表现出一些特征,也往往会被忽视。直到3-4岁,孩子的发育问题已到了勿容置疑的程度时,才想到带他去医院,这样就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