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一)

2016-09-21方建勋

书画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曹全碑横画行笔

文 / 方建勋

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一)

文 / 方建勋

汉代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学习隶书者,汉隶为主要取法对象。从风格类型看,汉隶有朴拙一路,有野逸一路,有厚重一路,有端庄一路,有飘逸一路,等等。汉代隶书的载体主要有简、牍、帛与碑石两大类。本书技法解析的对象,是清秀飘逸一路的碑刻书法,选用了《曹全碑》《礼器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残碑》作为技法讲析的范本。

□ 图1-1 水平状横画

□ 图1-2 上弧横

□ 图1-3 下弧横

一、横要平

横平竖直,是隶书最基本的形式特征。与楷书比较,这个特征尤为明显。楷书之横,通常作左低右高状。隶书的横画,一般是水平状,但是横平并不是用尺子画一水平线那样的直线,而是在感觉上的左右之平。隶书横画有水平状之横,也有弧、斜变化之横。

(一)呈水平状之横。如《礼器碑》(图1-1)“王”字中间一横,“寿”字第一、二、三横。

(二)弧线横。隶书中许多横画带有弧度。既有上弧,也有下弧。上弧笔画往往中间拱起如拱桥。如图1-2中《曹全碑》“竟”字所有横, 《小子碑》“五”字第一横。下弧横画,如图1-3中《礼器碑》“作”字第一横,《小子碑》“皆”字下部“曰”的第一横,都是下弧横:两头(起笔处与收笔处)高,中间下凹。

(三)斜横。书法讲究笔势。笔势不仅包含力量、速度,还包含方向,即所谓的“势向”。横画虽在感觉上是平的,却有势向变化。既有向上走势之横,如图1-4中《礼器碑》“琦”字部首“王”的三横,《小子碑》“志”字的两横;亦有向下走势之横,图1-4中《曹全碑》“纲”字的所有横画,《孔宙碑》“勒”字右边“力”的横。这些横画的写法,与平横相同,只是势向不是水平方向。

□ 图1-4 横画的势向变化

□ 图2-1 波画基本用笔

□ 图2-2 波画的逆锋起笔

□ 图1-5 横的提按变化

(四)横的轻重提按。横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弧度与势向方面,还体现在用笔的提按方面,由笔毫的提按带来了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主要以下几种表现(图1-5):1.前重(粗)后轻(细):起笔处重,逐渐过渡到收笔处轻。如《曹全碑》“于”字第一横。2.前轻(细)后重(粗):起笔处轻,逐渐过渡到收笔处重。如《曹全碑》“令”字第二横。3.轻重轻:横画两头(起笔与收笔)轻,中间重。如《礼器碑》“圣”字第一横。4.重轻重:横画两头(起笔与收笔)重,中间略轻。如《小子碑》“矣”字中间一横。5.波动行进:横画的中间行笔过程中伴有轻微提按如《礼器碑》“元”字的两横。

□ 图3-1 《曹全碑》·河、工、年、雨

二、波画之美

波画,其实即横画,是一种加以装饰的横画。它是隶书所有笔画中最具装饰性者,是隶书区别于其他书体的重要标志。波画之美,古人谓之“蚕头雁尾”,讲究起头处如蚕头,收尾处如雁尾。对于清秀飘逸一路隶书来说,能否产生飘逸之美,波画书写至关重要。

(一)波画基本用笔。

波画这个特殊的横画之所以比一般横画的用笔要复杂,因为它不仅有势向变化,还有弧度变化(前为上弧后为下弧),以及其中的提按变化,并且所有这些用笔动作都只在一笔完成。波画的用笔大致可以分解为:向左下逆锋起笔→顿按→调整笔锋,向右上方向轻提笔锋→水平横向行笔→微向下行笔→继续下行笔,由轻到重→顿按→由重到轻提笔→调整笔锋,出锋。

如图2-1,《曹全碑》“布”字、《礼器碑》“乐”字它们的波画都较为典型,基本涵盖了上述的用笔法。

(二)波画之美,需一气呵成。波画之飘逸美,需把所有用笔动作前后贯串,一笔写成,切不可犹疑迟滞。另一方面,亦有习书者只一味地追求飘逸感,行笔速度过快,不够沉着,尤其收尾处令人有漂、浮之感;或者将波画的弧度弯得过大,不像是横画。这些都是值得规避的。

(三)波画的起笔处,往往借前一笔势逆锋而入。借前一笔笔势逆锋而入,一方面可以顺势而贯气,另一方面则可以获得一种“逆劲”。笔锋逆入下按时,会获得一种反弹之力,这种力比顺按笔提起行笔要劲健。书法追求骨力,逆锋行笔是主要手法之一。由于碑刻的原因,隶书的这种借前一笔笔势逆入的动作在汉碑中不太明显,但是从汉代简牍墨迹上却可以较为轻易地找到。(图2-2)

□ 图3-2 波画的长短变化

□ 图3-3 波画的轻重变化

三、波画之变

波画在隶书中,是比较“耀眼”的笔画,因为大部分字中均有波画,且往往是主笔。倘若缺乏变化,“耀眼”便会成为“扎眼”。隶书的法则中,广为流传:“蚕不二设,雁无双飞”,意在强调隶书的波画在一字之中不重复出现。其实,观照汉代隶书,蚕二设、雁双飞的例子并非少见。可见,波画在一字中不是不可以多次出现,而多次出现时,作为主笔的波画只有一个。再者,一定要有变化,避免雷同。变化之法,主要从大小长短、轻重提按、弧度以及蚕头下沉与雁尾上翘的高低等方面着力。

(一)大小长短变化 。

先看波画的大小长短变化在整体上字与字之间的体现。如《曹全碑》(图3-1)横向一行四个字中,每一个字都有波画,这四个波画中,“工”字波画最大,“雨”字其次,然后是“年”字,最小是“河”字。

再看单字中重复波画的大小长短变化。如图3-2中《孔宙碑》“登”字、《小子碑》“在”字,均有两个以上波画,因有大小之别,所以不觉单调。

(二)轻重提按。

从轻重看,波画的形态大致经历一个“重→轻→重”的提按过程。这种轻重对比,存在着明显或不明显之变化。如图3-3中“丘”“里”的波画,提按分明,轻重对比一目了然; “汤”“兼”虽同样有波画,但提按轻重对比并不是很明显。

(三)弧度大小。

波画的变化,弧度的大小变化也需注意。如图3-4中字例,是按照每个字里波画的弧度大小顺次排列,起初如水面微波粼粼,最后如波涛滚滚之状。习书者当细加观察与比较,方能探得其中变化之妙。

(四)蚕头与雁尾的变化。

蚕头与雁尾之变化主要体现在蚕头的大小、下沉程度,以及雁尾的大小、上翘的高低程度方面。看《曹全碑》“毕”“存”两字(图3-5),波画的捺尾部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毕”字波画的蚕头比“存”字大,并且更为下沉。再看《礼器碑》“存”与“寿”两字(图3-6),“存”字波画的捺尾大,上翘较高;“寿”字捺尾小,出锋上翘处也不如“存”字那么高。

□ 图3-4 波画的弧度变化

□ 图3-5 波画的蚕头与雁尾变化

□ 图3-6 波画的捺尾变化

作者系北京大学美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导师本栏目内容选自2015年12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技法讲坛——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45例》

约稿、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曹全碑横画行笔
第十讲 竹字头、草字头的写法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一)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张健书法作品
画说汉字——百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汉隶的刚柔之势
《曹全碑》技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