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型经济走势背景下如何对待通胀与通缩

2016-09-21李文增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202

产权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经济

◎ 李文增(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202)

L型经济走势背景下如何对待通胀与通缩

◎ 李文增(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202)

5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局面以及趋势看法的文章——《开局首季问大势》,这是自去年5月25日以来“权威人士”第三次发声谈中国经济。其中提到,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这一文章让宏观经济L型走势成为了新的热词,引发了众多媒体、民众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到底什么是L型经济?我国为何会进入L型经济?L型经济背景下如何在有效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把握通胀和通缩,进而促进人民大众的收入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何为L型经济

经济衰退类型一般分为V型、U型、W型和L型:V型衰退是指经济陡降并快速到达底部,然后迅速回弹,这是最理想的衰退类型经济走势。典型例子是1953年的美国经济衰退,即1953年7月至1954年5月,历时10个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6.2%。1954年后,艾森豪威尔试图以信贷扩张的手段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当时确实出现了两年左右的繁荣,形成V型经济走势。

U型衰退是指经济以相对V型衰退缓慢一些的速度下滑,然后在底部停留一段时间后实现反弹。典型例子是1973年至1975年的美国经济衰退。而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衰退主要表现为滞涨危机,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直到1975年3月,美国的宏观经济才跌到谷底,然后才逐步从谷底回升,形成了U型经济走势。

W型衰退是指开始像一次V型衰退,但很快又再迎来一个或多个V型衰退,也被称为“双探底衰退”——因为它在真正复苏前至少有两次探底。这种衰退非常痛苦,因为投资者在第一次V型衰退结束时重新杀入市场,他们认为真正的复苏已经到来,其实还有恐怖的波谷正等着他们。典型例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经济衰退。

L型衰退是指经济陡降并无力快速复苏,L型衰退是最糟糕的一种衰退类型,因为“没人能知道复苏的时间,没人能提供复苏的希望”,它的特征包括“抑郁”、“失去的十年”和“不适”。典型例子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日本经济衰退。

L型衰退曲线意味着经济前景不妙,经济增长率下降,未来发展势头不明或经济放缓的时间较长。简而言之,L型经济是指经济增长率下降之后,上升无力,在相对较低的增速上基本保持平稳运行的经济状态。

当然我国的L型经济与国际上通行的L型经济也有不同的特点,就是经济并未陷入衰退,而是经济仍在增长和发展,只不过增长和发展没有以前那样的高速,即在目前和未来的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处于中高速增长。

2 中国为何进入了L型经济

首先L型经济未来走势是中国未来最有可能走出的一个经济态势,同时也是比较好的一个经济态势,因为V型和U型都不可能了,这是由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决定的。

一是中国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3年(1979年-2011年)年均9.9%的高速增长,特别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增速达到两位数(5年年均增速为11.6%)之后,从2012年开始,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到2015年增速已下滑到6.9%。经济增速连续4年低于8%。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转入中高速。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在调结构和提质量的环境下,维持在6.5%左右都将是一种常态。

二是中国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主要表现为工业增速明显回落,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到了2015年三大产业的比例为9:40.5:50.5,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从工业内部来看,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以及煤炭等能源类行业产能过剩,增速明显回落,制约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是中国的经济是开放的,受国际经济的影响较大。目前来看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从国际上的新兴经济体来看,增长动力趋势以及产能过剩等蕴含的系统性风险凸显。即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为应对危机并防止经济下滑,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采取了宽松或者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冲击的影响,但一系列刺激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后遗症,其中最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日益突出。这种长期积累的过剩产能和高库存压力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无疑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产业结构性调整矛盾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次,从国际上的发达经济体来看,除了美国经济出现复苏外,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从而使国际经济增长仍然是政策推动的外生性特点,即主要靠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影响,其本质仍属外生性增长。这种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主导推动的外生性经济增长所形成的经济运行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趋势的特点,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再次,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和态势出现分化特征。即近两年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FDI)净流入量逐年递增,并实现了对新兴经济体的反超。其中美国的吸引力要明显好于众多欧洲国家。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以及美元汇率的升值预期所致,这种趋势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这都将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全球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增长动力尚未真正形成。即未来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走向新一轮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形态,尽管近几年以特斯拉、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多元化创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锂电池、电商、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但整体来看,目前国际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中,处于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的过渡时期。因此中国现在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的,而且外部环境短期内出现一个大幅的改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中国L型的走势应该是必然的,且难于在一两年之内完成的。

当然还有一种过度悲观的担忧,即担忧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一个倒L型。客观地说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处于自然回落的时候,我们用“大水漫灌“的方法不断地进行强刺激,硬是不让其回落,然后撑几年,在撑的过程当中,产能过剩、债务过高、库存过大,这三个问题导致的经济进一步恶化,到撑不住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个崩盘式的回落。其实这种经济走势在未来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因为中央已经放弃了”大水漫灌“的宏观经济调控方法,而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采取了警惕和防止经济衰退的政策措施。

3 在L型经济背景下如何治理通胀和通缩

3.1通胀和通缩的区别与联系

通胀和通缩分别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简称,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从区别来看,一是含义和本质不同。即通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缩是与通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二是表现不同。即通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三是成因不同。即通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四是危害性不同。即通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五是治理措施不同。即治理通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从联系来看,一是,两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二是,两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3.2在L型经济背景下如何治理通胀和通缩

治理通胀和治理通缩都是当今世界上较为艰难的课题。一般来说,治理通缩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以扩大财政支出,直接增加总需求,进而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治理通胀时正好相反,一般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压缩财政支出的财政政策。但由于事务的发展是复杂的,不能采取机械的方法,而应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采取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十分复杂,常常是通胀和通缩交织在一起,在CPI表现为多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温和持续上涨,而在PPI则表现为多年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温和持续下跌。两者若不能有效控制就都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但又不能采取简单的单纯的一致性政策措施。

仅从治理通胀来看,因为不同原因的通胀,治理方法就可能完全不同。因为虽然通胀的本质都是流动性过剩,即货币发行量过多,但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当前治理我国通胀的难度在于如何在治理通胀的同时保持经济的发展,并避免经济进一步减速,甚至导致PPI通缩进一步加剧的发生。

事实上,保持适度的通胀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一观点是凯恩斯主义的典型理论。其认为人们喜欢存钱,取得了收入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储蓄起来,从而导致生产过剩,于是其提出实施通货膨胀政策,使人们感到通胀后储蓄不利,会贬值,这样就促使人们少储蓄多消费,从而使生产扩大,进而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这一理论和实践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七十年代之后逐步失灵了。最主要的表现是不仅长期形成的通胀日益严重,而且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甚至停滞,形成滞涨(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当然,在美国比较特殊,美国凭借其“美元霸权”,将通胀输出转嫁危机,特别是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推出的QE计划,虽然美联储并未直接标榜输出通胀,但客观上确实达到了这种输出通胀的效果。即货币发行量继续加大以刺激美国经济,而同时维持了美国国内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只是新兴经济体的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发生了输入性的通胀。因此关注目前我国国内通胀的问题,主要看目前通胀的原因,即目前我国通胀的性质是既有典型的输入型通胀特点,主要由于长期的出口顺差,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同时对应流入的外汇美元发行了大量的人民币。此外还有结构性通胀特点,即商品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商品多了怎么还会发生通胀?主要是由于有不少的商品不适销对路,因此,解决此通货膨胀,既要适度控制货币发行和流通量,又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故,近年来我国政府不仅没有数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而且适时降低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并努力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主要是考虑我国经济在PPI方面处于通缩状态,不能投鼠忌器。在此基础上通过疏导流动性的方向,并通过压缩过剩产能,使货币资金等资源向有效产能的生产集中,不仅有利于克服通胀,而且有利于缓解PPI方面的通缩,同时促进GDP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

4 L型经济对我国大众收入增长的判断

L型经济对大众未来的财产性收入增速可能会放缓。过去,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少人的个人财富出现了几何式增长,比如,买一套房子每年就有10%甚至20%以上的增值。未来这种情况将很难再现。“权威人士”指出,要明确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各自的功能定位,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这意味着,中央对于过去在调控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有清醒的认识,决心不再重蹈覆辙,以往股市、楼市“疯涨暴跌”的情况将会改变。

在财产性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工资等劳动性收入的增长也将减速。过去几年,中国工资水平增长很快,这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但同时也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弱了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在“降成本”的改革要求下,工资过快增长将不可持续。这些都是L型经济未来走势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在调结构,控通胀和通缩过程中,既要避免大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减低,也要避免大众工资收入的过快增长导致国内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下降的情况发生。

(作者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