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09-21顾天鸿大连科技学院交通运输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行车课程设计铁路

顾天鸿(大连科技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顾天鸿
(大连科技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未来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应与运输生产活动紧密联系,《铁路行车组织》是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铁路行车组织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化、职业化的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未来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应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与运输生产活动紧密联系。《铁路行车组织》是交通运输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既是先修的全部专业课程的整合应用,又是后续各种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论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状分析

我国开设交通运输专业的高校很多,但是,在各高校所开设的交通运输专业中,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着眼于铁路运输组织工作和铁路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的高校并不多,这就使得近年来对《铁路行车组织》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很少,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现从多年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方面来总结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多、部分内容无法深入。该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包括车站工作组织、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等,由于学时有限,有些理论和方法无法深入讲解,只能从宏观上一带而过,甚至有的内容只能有选择的进行讲解。

2.大量的专业概念、习惯用语,学生理解困难。该课程的专业性非常强,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概念和现场的习惯用语,例如“坐编车”、“堵门车”、“第一离去”、“天窗”等等,对于没有现场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授课教师费力的进行讲解,对于有些专业术语,没有现场环境,学生仍然想象不出其真正含义,而现场实习的教学环节又是在课程外集中独立进行,学生有了疑惑以后无法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及时解决。

3.教学环境单一,教师讲解吃力,学生没有兴趣。这门课程的全部授课内容均为理论讲授,虽然有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利用视频课件进行演示,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封闭式的、填鸭式的学习,学习过程很乏味,加之恰到好处的视频课件很少,这样大部分内容要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原本很生动的实践性内容变得很枯燥,原本很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更加难以接受,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没有了兴趣,不仅影响了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了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4.课程设计时间短,内容单一。课程设计的时间只有两周,主要围绕列车运行图的相关内容展开,而编制调车作业计划、车站作业计划以及列车编组计划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由于时间紧迫而无法涉及。

5.没有与本课程配套的习题集。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多,学生复习难度大,加之没有配套的习题集供学生参考,造成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无从下手。

二、改革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在于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真正地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场作业结合起来,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学生根据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选择课程设计题目,突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意义,真正为学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社会敞开教学窗口,从而建立学校与社会相联系的桥梁[1]。

三、改革内容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了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则包括了各种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在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环节除了课内实验外基本上都是采取任课教师在教室完成全部内容的讲授,而实践环节大都是单独集中地进行。从教学环节实施上看,理论和实践都是各自单独地进行的,虽然在教学执行计划的安排上似乎比较合理,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来看很难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甚至理论脱离了实际,对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操作技能是不利的。《铁路行车组织》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旨在实现 “变封闭式教学为敞开式教学、变单一式教学为多元式教学”,实施“让课堂教学走出去,将校外专家引进来”的策略。

首先,“封闭式变为敞开式”是指打破常规的室内教学,把课堂搬到铁路运输企业的现场。由于学分的限制,加之理论内容较多,因此设想将本专业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穿插到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根据理论课的教学需要以及授课进度合理地穿插实习环节,教师可以针对现场的实际作业过程进行讲授,及时消除学生理论学习的困惑,进一步明确实习的目的与内容,避免学生“到实习现场不知道问什么”的问题。另外,通过实地参观,部分内容变得简单直观,避免教师反复的解释,解决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具体安排建议如表1。

其次,“单一式变为多元式”是指打破一门课程只由任课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惯例,聘请现场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课外辅导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进度适当进行课外辅导,具体形式可以采取导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网络论坛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困惑的问题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的提问发帖,导师及时地给予解答。这样既可以使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又可以通过交流让企业更加了解我们的学生,为学生就业创造机遇[3]。

通过以上的改革和尝试,希望能够改善教与学的矛盾,教师的讲解不再是“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可以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后,适当的增加课程设计的时间,题目可多方面布置,学生根据兴趣和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选题,以突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肩负着为铁路运输业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校在制定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更加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改革研究已经刻不容缓,通过课程改革能够切实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

[1]侯洪凤,校企合作背景下交通运输工程系实践教学系统构建,《才智》,2016.3

[2] 张晓娟,铁路站场与枢纽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2012.7

[3]彭其渊,文超,马驷,“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第9卷第5期

表1 《铁路行车组织》与认识实习统一安排建议

顾天鸿 女 出生年:1979 职称:讲师 学位:硕士

*项目编号:1403大连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猜你喜欢

行车课程设计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夜间行车技巧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