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观察

2016-09-21何柳谢雯雯唐咸玉何嘉莉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论治半胱氨酸血症

何柳,谢雯雯,唐咸玉,何嘉莉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观察

何柳,谢雯雯,唐咸玉,何嘉莉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目的:观察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甲钴胺片以及维生素B6片口服,治疗组给予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肯定的疗效。

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痰瘀互结证;二陈汤;桃红四物汤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性指标,是蛋氨酸脱甲基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各种原因导致的空腹血浆总Hcy水平升高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HHcy既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早期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HHcy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为此,本院选取60例2型糖尿病合并HHcy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Hcy>15 mmol/L;符合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标准;入组前3月未使用过叶酸及维生素B12、B6;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精神病患者;④2型糖尿病出现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感染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⑥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HHcy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6岁,平均(67.13±7.04)岁;病程0.1~22年,平均(10.67±3.14)年。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7岁,平均(65.77±7.60)岁;病程0.1~28年,平均(11.71± 4.07)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嘱患者合理饮食;给予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钙拮抗剂(CCB)等降压药控制血压。2组均治疗12周。

2.1 对照组叶酸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天口服1次,每次1片;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每天口服3次,每次1片;维生素B6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天口服3次,每次1片。

2.2 治疗组给予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基础方:陈皮、当归、生地黄各10 g,法半夏、茯苓、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各15 g。气虚者,加党参15 g;阴虚者,加生地黄10 g;痰湿化热者,加茵陈15 g。每天1剂,加水800 mL,煎至200 mL,翻煎1次,混合2次汤液,一天服1次,餐后20 min口服。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Hcy水平的变化;②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包括痰湿壅盛所致纳呆脘痞、呕吐痰涎、头晕目眩等症,以及瘀血所致疼痛,皮下瘀血、瘀斑,肌肤甲错等症)总积分的变化。采用等级症状资料积分法进行统计,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为0、1、2、3分,然后累加。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2 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1。治疗前,2组TG、TC、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2 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12 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G 2.49±1.371 1.79±0.914①②2.46±1.362 2.34±1.035①TC 4.80±1.589 3.76±0.944①②4.82±1.237 4.33±1.122①HDL-C 0.99±0.270 0.98±0.225 0.98±0.207 0.93±0.227 LDL-C 2.90±1.031 1.98±0.930①②2.98±1.103 2.48±0.929①

4.22 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见表2。治疗前,2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22 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s)μmol/L

表22 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s)μmol/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21.29±6.620 21.08±14.989治疗后15.20±2.586①②20.40±11.432①

4.3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P<0.05)。

表3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s)分

表3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s)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14.13±4.167 14.17±3.505治疗后8.23±2.801①②13.57±3.530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在消渴的病因病机中,痰浊和瘀血至关重要。痰浊滞络,气机不畅,致血脉瘀滞,津液运行不畅而生痰。痰病系血,血病系痰,两者相互影响,日久致脉络痹阻,变证丛生,并发心悸、胸痹、中风、水肿等。可见,痰瘀互结贯穿消渴病始终。

现代医学研究也逐步证实痰瘀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痰浊和血瘀与糖尿病引起的脂类、蛋白质代谢异常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相关。痰为引起高血脂、血管内斑块形成等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瘀为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液高凝等病理变化的重要原因。痰瘀互结可引起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2]。

Hcy是一种反映血管损伤的氨基酸,在体内经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血浆中Hcy升高后,易使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使血栓易于发生,也说明了其与血瘀证的关系[3]。此外,Hcy可削弱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的合成与释放,导致内皮损伤[4]。当血管内皮细胞NO总含量减少时,将引起Hcy的毒性进一步加强,同时Hcy氧化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和过氧化氢也将损伤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的损伤,引起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改变,使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血管性病变发生[5]。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HHcy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TG、TC、LDL-C和Hcy水平,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考虑为本研究所用二陈汤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以杜绝生痰之源。桃红四物汤则祛瘀血、生新血、畅气机。两方合用,共奏燥湿化痰、活血祛瘀之效。鉴于两方合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HHcy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6-138.

[2]何卫东,衡先培.从痰瘀论治高糖性血管内皮损伤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71-72.

[3]王皓,张静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机与辨证[J].新中医,2007,39(12):91-92.

[4]Berwanger CS,Jeremy JY,Stansby G,et al.Homoeysteine and vaseular disease[J].Br J Sur,1995,82(6):726-731.

[5]Michael Brownlee.The Patho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J].Diabetes,2005,45(6):1615-1625.

(责任编辑:吴凌,刘迪成)

R587.1

A

0256-7415(2016)08-0095-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040

2016-04-15

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20131194)

何柳(1981-),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工作。

谢雯雯,E-mail:15915740808@163.com。

猜你喜欢

论治半胱氨酸血症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