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写作指导的“罪与罚”

2016-09-21朱帮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罪与罚习作生活

朱帮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指导分为“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两类。作前指导,即“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指导学生怎么写”;当学生的习作批改完毕之后的讲评,则归为“作后指导”。

满地黄花堆积

当前,很多老师把大量精力放在“作前指导”上,希望通过自己事无巨细的指导,能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可往往事与愿违,“精耕细作”非但没有开阔学生的思路,反而成为学生写作的束缚,出现千篇一律的习作。

我们的“作前指导”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想首要是教师的理念出了问题。我们通常认为,不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怎么可能写好习作呢?但是,人的表达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吗?其次,“作前指导”的各种要求,给学生套上了枷锁。教师条分缕析习作要求,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不得不写成迎合老师要求的当代“八股文”。再次,“作前指导”的内容有问题。教师的出发点总是希望学生有内容可写,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各种例文和模块充斥习作课堂。在这样的指导下,写作不再是自由发挥的广阔天地,不知不觉成了“填空题”。最后,“作前指导”的技巧指导过多过滥。习作教学课堂中,各种开头方法、结尾技巧、三段式、总分总、结尾点题等等高明的技巧不一而足,唯独缺失了“文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既然表达能力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我们是否还需要“作前指导”?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仅需要、而且还要开阔学生的眼界,从更宽、更广的范围去发掘学生的思维力与想象力。“作前指导”不仅仅是教师讲怎么写,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平时观察生活与世界、自主阅读的积累、阅读课堂中的积淀等内容。习作教学最怕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我们总归咎于学生缺乏生活,没有源头活水,自然缘木求鱼。所谓学生缺乏的“生活”是非常态生活,诸如秋游、运动会、文艺演出、外出旅游等,这样的生活对于学生来说通常一年有一两次甚至没有。数量已然稀缺,除去“不精彩”,剩下的“精彩”则所剩无几,能被学生选择进习作的素材自然凤毛麟角。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点亮学生的常态生活呢?睡觉、洗脸、上学,这样习以为常的生活,不能走进习作中去吗?因此,我们“作前指导”的关键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和发现多么高深的习作技巧,而是应该学会如何点亮生活,让常态生活从被忽视的角落走到舞台中间,登上大雅之堂。

从“作前指导”入手,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集中注意力去感知常态生活。此时,常态生活就可以是习作素材。其次,确定观察角度。同样的生活,因为观察角度的差异,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相同的,因为角度影响观察。观察生活的角度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比较自己与好朋友上学路上心情、交通方式的不同,还可以感知上学路上的美好与遗憾……当学生的感知有了许多的不同点,呈现的文字便精彩纷呈了。选择的同时意味舍弃,当选择点亮某个角度时,必然舍弃其他细枝末节,当然被舍弃掉的,还可以成为下次习作的聚焦点。最后,把握生活中的每一点细节。生活只有在细节中才能显现它的精彩。所谓言之有物,所谓的写具体、写生动,全赖这种对生活的知觉。知觉不够,语言无味。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老师们在不经意间用“精批细改”强行夺走本该由学生承担的修改习作任务。习作是学生自己心灵的发现,习作教学同样应该贯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原则。

然而,什么样的“作后讲评”才是有效的?细细品读众多名师的课例,我想以下三点至为关键:

1. 欣赏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习作讲评应当以正面表扬为主,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果实的甘甜冲淡过程的苦涩,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愿望。教师的赏识不应是优等生的专利,即使整体得分不高的文章,也有其独到的亮点,尊重那无边黑暗中的星星之火,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的焦点。这样的讲评,能为学生提供持续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

2. 拭去学生习作的瑕疵。欣赏让学生对习作有一种较好的心理期待,此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的习作挑挑刺。修改习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诸如关联词语的滥用、不必要的修饰、千篇一律的开头、口号式的结尾。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重视这些小问题,久而久之,这些积弊就会阻碍写作水平的提高。评精彩处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明白何谓好;评瑕疵处,能让学生避免走类似的弯路,知何处糟。

3. 引领学生习作的方向。欣赏激励与拭去瑕疵能解决细节,学生的言语训练与语篇布局仍需要教师的持续磨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作指导中,这“利器”就是习作的知识与技能。我们需要在这个环节舍得花力气,根据习作内容与体裁,设计相关训练点,引导学生经历“感悟——实践——说——写”的过程,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样的训练要贯穿课堂始终,必要时需要利用老师的下水文给学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树立写作意识,用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形成独立自主的习作观。

周国平在谈到写作时这样说道:“对于我来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时辰进入我的生命,唯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与我终生相伴。”为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教会学生“真正的作文”。我们欠缺的不是时间与精力,不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与尝试,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习作指导,不妨粗一点;习作讲评,不妨细一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小行小学)

猜你喜欢

罪与罚习作生活
明星逃税罪与罚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百度商业模式“罪与罚”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
从《鸿门宴》《项羽之死》看项羽的罪与罚
洋奶粉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