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朋友圈”:机遇与挑战
2016-09-20伍明春
伍明春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汉诗的写作、阅读和传播带来了又一场话语狂欢。与第一代互联网相比,网络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移动互联网具备的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传统媒体编辑“把关人”角色的不断疏离和淡出,都有力地推动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让现代汉诗的想象和表达,获得了一个更为广阔和自由的虚拟空间。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近年来微信平台中各种诗歌群的纷纷建立与快速扩张。就本人目前已被邀请加入的微信诗歌群来看,比较活跃的就有“中国诗群大联盟”“天读民居书院”“海峡国际诗汇”“《诗选刊》(外二首)”“福建诗人联合会”“诗意神州”“反克诗歌俱乐部”“〖诗客〗诗意人生”“客家诗群”“福建诗群”“砸诗会”“石竹风诗刊”“闽省举人诗歌学院”“福建诗人-中国诗歌网”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由不同身份的发起者建立的诗歌群,一方面主要为诗歌写作者和读者提供发表作品、交流讨论、发布信息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也和其他以一般社交为主要目的的微信群一样,发布各种时文、心灵鸡汤、搞笑小视频等,还不时下起一阵“红包雨”,大家一边抢起红包一边插科打诨,煞是热闹。这种混杂性特征让微信诗歌群区别于第一代互联网时代曾一度流行的、相对较为纯粹的诗歌论坛。迥异于纸质出版物的单向度、平面化阅读,也不同于诗歌论坛以文字为主的网络阅读,微信诗歌群的阅读是多向互动、立体的,往往具有某种超文本的意味。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关注各种诗歌微信群和诗歌朋友圈的最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它感受现代汉诗写作当下现场最鲜活的脉动。除在各种诗歌微信群搜集诗歌界最新的各种信息外,我还比较关注一些诗人在微信中发布的近期作品,借此了解他们新近的诗歌写作状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人臧棣和沈浩波的微信朋友圈。臧棣不仅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发表新作品,也常常发表诗话式的简短诗论。沈浩波的微信朋友圈则专门开设了“每日贴首诗”栏目,用于发表他的新作。从读者尤其是研究者的角度来说,微信朋友圈的建立,为他们了解某一个诗人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的途径。
不过,以上所谈及的,基本都是从传播技术层面来考察移动互联网或自媒体和现代汉诗的关系。按照韦勒克·沃伦的说法,这个关系只能算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外部问题。我更期待作进一步探究的,是移动互联网或自媒体技术的普及如何内在、深刻地影响或改变了现代汉诗的写作。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展开:一、移动互联网或自媒体技术普及条件下的当下世界,为诗人想象世界的方式带来了哪些改变?二、移动互联网或自媒体时代,现代汉诗的语言和形式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三、现代汉诗文类的先锋性在移动互联网或自媒体时代是得到砥砺还是遭遇阻滞?当然,移动互联网毕竟还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它对世界的影响也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但关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不仅是研究者的课题,也是诗歌写作者必须直面的现实。
我作为现代汉诗的研究者,也试着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粗浅的思考。首先,移动互联网或自媒体时代的世道人心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当我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和外部世界和他人发生物质和精神的关联,我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质地正在悄悄地被改变。这种改变理应被敏感的诗人发现、捕捉,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其次,经过百年发展行程的现代汉诗,尽管历经坎坷挫折,却也已然形成一个自足的艺术传统。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等艺术传统寻求新增长点提供了诸多可能。譬如最近出现的“截句”写作就值得关注。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吸引了包括于坚、西川、柏桦、臧棣、伊沙、欧阳江河、朵渔、沈浩波、桑克等不少当代诗坛大咖的积极参与。关于“截句”写作,也有不少反对者在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出了尖锐的讨伐声。在我看来,“截句”不失为现代汉诗在当下自媒体时代的一个有益尝试,至于对其成败的评价,不该过早地、武断地下结论,应该给这个写作实践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行文至此,我觉得有必要援引一段臧棣发表在其微信朋友圈的关于“截句”的观点:“遇到反对的声音,没准恰好说明截句运动戳到了汉诗现代性的痛点。1.截句是开放的,它还在各种实践开放。2.截句不是要解决当代诗的所有问题。它是在探究并释放汉语的一种能量。3.按俳句或古体短制,或格言来理解截句,绝对是把截句的意义看走眼了。4.可以反对截句,甚至可以骂。但说到人,还是要放尊重点。蒋一谈就是蒋一谈。截句运动因他而起,但却属于汉语诗歌。5.即使目前的截句都写得不够好,但也并不就表明,截句没有前途。相反,如果没有截句这样的东西出现,我们绝对愧对汉语。”臧棣这个观点既高度肯定了作为现代汉诗一种新体制的截句的意义,又理性地回应了反对者的某些极端论调,整体看是比较中肯的。最后,我认为,出于某种天然的文类优势,现代汉诗的先锋性势必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异质性产生激烈碰撞,从而生发出另类而绚丽的艺术光芒。
十余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把现代汉诗和互联网的相遇比作一场艳遇。如今看来,现代汉诗和移动互联网的相遇,可以说是这场艳遇的延伸和发展。至于它是否能结成正果,仍然需要写作实践和文学历史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