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2016-09-20
2016年金融攻坚战开启
3月16日,全国“两会”正式闭幕。2016年,金融无疑是重头戏。“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处置责任,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被明确写进《“十三五”规划纲要》。
李克强总理表示:“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但金融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发展缓慢是金融最大的风险。2015年采取了一系列降息、降准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而是始终要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金融机构要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一条提出,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2016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被提到2016年政府工作清单的前列,将是2016年的重头戏。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明了2016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并且在报告中首次提出“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相对于此前的松紧适度,“灵活适度”是个新的提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之一即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处置责任,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金融深化的推进,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监管的难度也随之提升。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近期出现的A股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共振则是一个新的例证。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宏观调控方式和具体政策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金融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二者不能有效协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就会上升。因此,把货币政策和金融行业监管割裂的体系已经不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有必要加以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