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任务”文中有“我”

2016-09-20韩延明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任务本题课外

韩延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本题有四个特点:

一是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题目的指向是要让考生关注自身,这样的题目更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三是指向反思总结。要求比较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的特点,要求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任务明确。

解读本题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可能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共三个方面。“比较”三种途径,既是要求,其实也是提醒,审题立意最简明的办法就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的三种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如果只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的角度立意,或者行文之中没有“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文中无“我”,那么这样的文章都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

面对这个题目,考生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写精彩,出亮点,得高分,也很不容易。这就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课堂内与课堂外,这就需要考生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放眼看天下。

猜你喜欢

任务本题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