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回响相隔72年

2016-09-20张晓惠

37°女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桂花酒雨花台雨花石

张晓惠

刀尖上行走的默契

1933年春,柳正绿,花正红,上海外滩公园。握着一卷《申报》,她穿着豆绿色长袍,在长椅上看似安静,却很是不安:联络站通知她今日来此接头,海关大钟就要敲响10点,却还没有人到。按规矩,时间一过,她必须撤退。

她款款而起,当钟声响起的同时,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小姐,请问您手中的是《申报》吗?”“是昨天的报纸呢。”“我就是想找昨日的。”她转过身,巧笑嫣然。

面前是一位个子高高、穿深蓝色西装的青年男子,剑眉星目,“我要查一查租房信息。”北侧,几个便衣东张西望。他伸出左臂,她会意地挽了上去,两人肩并肩向树丛中走去。

这是她和他的第一次相见。那年,她22岁,他20岁。

他是她的上线,也是她的领导,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重庆人。她是上海公学的大学生,江苏句容大户人家的小姐。组织上让他们以夫妻身份开展工作。邻居看他们出双入对,男的在银行做事,女的在绸厂做职员,常笑着说,看人家小两口多般配。

工作上,她服从领导,听他的安排。关起门来,她总指挥着他:不要将手帕团成抹布。衣服要换,再不换就不像职员了。他感激一笑,换下衣服再将手帕叠整齐。

她负责清洁卫生,他负责一日两餐。他住阁楼,她住卧室。两人很有默契,时常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彼此的喜怒哀乐就能感觉到。在这两个在刀尖上行走的年轻人心中,爱情逐渐萌芽。

眩目深情的红围巾

鞭炮声零星起落,为1934年初的夜空平添了几分生机。她今天回来得早,去买了他喜欢的排骨年糕、生煎包子,想着再烧碗蛋花汤,也算迎新年了。

门吱呀一声,他挟着几个包进了家门。“快,帮个忙!”她接过,嗬!糖炒栗子、芝麻糕团、糯米烧卖、一瓶桂花酒。还有一个纸包,他神秘兮兮拿进了房间。

嗅着桂花酒的芳香,她很感动。一次无意中谈及家事,谈起自家大院花园中的大桂花树,谈起心爱的桂花米酒。恋爱中的人总是心细如发丝。

他眼底眉梢都是喜色,“你闭上眼。”她闭眼,再睁开,一条鲜红的羊毛围巾捧在眼前,眩目深情的红。他轻轻替她围上,“嫁给我好吗?”

她脸红了。尽管倾心相爱,她还是有点猝不及防,“我们……要请示组织吧。”他笑意深浓,“组织上批准啦。团省委朱书记今天找我谈话了。”

“谁请示的?谁同意你请示的?”她幸福地倚在他怀中,用后脑勺轻轻撞着他。

然后,她跑进卧室,捧出一个丝绒锦盒,送到他眼前,一枚心形的殷红石块。他郑重地双手接过,雨花石映亮了双眸。

万箭穿心看着她离去

次日下午,她要去海鳞路。上午,她将家中清扫得干干净净,又把买来的红双喜,一个个剪好。临走时,她没将他的被褥搬到阁楼,而是放到了卧室,整齐地叠了两个被窝。她红着脸笑了。

在海麟路,工作布置完,巡捕凶神恶煞地冲了进来。她急令同志们从后窗撤退,自己从容下楼,走上了囚车。被推上车时,她身一转,电闪雷击般愣住了。

人群中那高高的身影,那浓眉下急切的目光,不是他是谁!原来他来接她,才到巷子口就听到人声嘈杂,就看到穿着紫红旗袍、一脸平静坚毅的她被押了出来。

他焦急心慌,却只能眼巴巴看着他的新娘被押上了车。四目对望,千言万语无法表达,他将双手合在了胸前。

她忽地大喊:“妈妈,你回去吧!你放心,女儿永远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这是她喊给他听的,也是喊给党组织听的。他心知肚明,万箭穿心。

她被押往南京。她拒绝签字悔过保释,受尽折磨,于雨花台英勇就义。狱中,她为他绣的那只大雁枕套,终究没送达他手中。她叫郭纲琳。

1934年4月,他在上海被捕。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后释放政治犯,他被送往延安。他叫李丰平。

穿越历史风尘的雨花石

在她走上刑场的72年后,2009年清明节,两位中年女子手捧鲜红的雨花石,来到雨花台,找到了烈士纪念馆。“我们是郭纲琳的义女。我们的父亲是李丰平,我叫李大纲,她叫李大琳。”

2007年,南京雨花台烈士展览到杭州举办,李丰平不顾才做完结肠癌手术的虚弱身体,坐在轮椅上到现场观看。在郭纲琳烈士的展台前,他久久停留,“纲琳,我来看你了。”

那枚雨花石,李丰平一直放在身边,即使在病榻上,也经常看着它,喃喃自语。弥留之际,他让女儿们将这枚雨花石,送到郭纲琳身边,告诉她,自己永远怀念她。

(木杉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6年6期)

猜你喜欢

桂花酒雨花台雨花石
雨花石遐思
雨花石的文化之旅
常宴铭
My Hometown:闾俊铖
瞻前·顾后·融会·贯通
——以“分式”为例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美丽的雨花石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雨花石文化博物馆
新型桂花酒的浸提工艺研究及抗氧化评价
秋来饮杯桂花酒
船内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