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研究分析
——以贵州省为例
2016-09-20李林媛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550000
李林媛(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0)
幼儿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研究分析
——以贵州省为例
李林媛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550000)
本研究从“评价”、“总体感受”、“行为意向”、“园内支持”、“园外支持”五个维度进行分析,阐释影响幼儿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因素,提出改进幼儿教师社会教育目标认同感的对策与建议。
《指南》幼儿教师社会领域认同感
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颁布,《指南》的颁布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国幼教系统共同开展学习,贵州省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了有关培训。[1]
《指南》帮助贵州省的新增教师快速有效地适应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贵州省一线幼儿园教师进行调研,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412份,剔除雷同卷,漏选卷,有效问卷共33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约为80.3%。
表1 被调查对象描述性统计
一、幼儿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认同现状
根据沃(R.F.Waugh)和庞奇研究成果,本研究将从“总体感受”、“行为意向”、“评价”、“园内支持”、“园外支持”五个维度分析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的总体感受。
总体感受这一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幼儿老师对实施《指南》的目的性和效果都表示了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幼儿教师虽然表示很满意《指南》社会领域的内容,但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表示了一些担忧。
(二)幼儿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的行为意向。
总体而言,幼儿教师在《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行为意向方面,是积极的、主动的,但在实际操作方面会因为地域、幼儿园性质、幼儿教师入职年限的不同,存在一些差异。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实施《指南》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方面是很积极的,很愿意在日后教育教学中开展这方面活动。虽然有困难、有阻碍,但认为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助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研究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认同感逐渐增强。市区幼儿园教师比县镇幼儿园教师认同感强,而公办幼儿园教师比民办幼儿园教师认同感强。
幼儿教师对“评价”这一维度认同感一般,大多数被调查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表示认同,认为其具有科学性,内容设计利于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评价方面认识不明确。具体来说,一是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行动能力上,对于自身知识储备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准确把握社会领域的核心内容,导致在行动上会有一些犹豫;二是环境因素。现在幼儿园大班额情况很多,教师们在照顾幼儿健康和安全方面都会花费很大精力,所以很难在有效的时间里照顾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社会领域的评价认同感上,幼儿教师虽然表示支持和赞成,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二、影响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教学能力有限。
教师本身对《指南》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方式和方法掌握有所欠缺,过多地担心实施效果、班额问题和教学方法。调查表明,教师实质上还没有真正理解社会领域教育的本质。根据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幼儿学习以模仿、同化、强化、体验为主。在《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方法中,专门提到加强社会教育的随机性和渗透性,在一日生活中贯穿社会领域教育。如果教师能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会认识到社会领域的教育不追求“教”,而是让幼儿通过实际生活及各种活动中积累的有关经验和体验,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注重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成长。
(二)新教师培训不够。
贵州省教育厅发布的《贵州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实施情况报告中提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贵州省新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16400人。在新教师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出现了新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新入职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入职教师在《指南》学习上还缺少系统性培训,态度比较犹豫,不太确定实施社会领域教育的是否有效、有意义。由于为适应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花费很多心力,因此很难在工作中考虑精和细。
二是在教师培训方面,新入职教师的学习机会相对来说较少,《指南》学习和培训并不系统,缺少对此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挖掘。
通过前面内容所述,盾构实时数据在经过Redis缓存之后,同步持久化至MySQL中,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而且盾构机的某些固有特征数据也要存储到数据库中,由于这些数据一般是结构化数据,所以可直接利用MySQL存储。对于盾构机特征数据和故障记录等并不会由底层数据采集系统传输,而是访问特定的接口得到,而此种访问是以JSON字符串作为数据传输的格式,因此在访问特定接口获得盾构机特征数据和故障记录信息的处理流程如图4。
(三)大中专院校教学内容教学水平较弱。
贵州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先后扶持和指导41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4所高职(专科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大专教育,13所师范院校开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三年行动计划以前,对于大中专院校开班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明文规定,所以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由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问题,直接影响未来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培训机构部门、教育专家支持力度有待增加。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培训是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加强《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培训工作,对教师有针对性地从理论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培训。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与形式不符合教师的需要和特点。以贵州省幼儿园老师为例,许多幼儿教师面临大班额、地点偏僻的问题,同时,乡镇甚至村级幼儿园很多,针对这部分教师,要如何尽快地让他们在《指南》社会领域内容方面得到能力提升,则需要教育机构、教育专家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是忽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专注专业知识培养外,还应注重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培训。要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教师的行动力,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敏感性,主动学习,积极提升,不断创新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社会领域不仅提升幼儿的社会性,更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社会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提升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宣传,提高其支持度。
近两年《指南》的宣传活动开展得很丰富,但专门的社会领域教育宣传有所欠缺。应多形式、多渠道向社会宣传《指南》社会领域。如利用儿童节及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契机,利用新闻媒体,向老师和家长主动进行宣传,以便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
(二)增加社会领域教育培训,增强实用性。
如何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增强培训效果是《指南》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培训重在为当地幼儿教师带来更具实际和操作性的知识内容,建议教育机构部门能组织专家组深入基层了解当地贯彻落实《指南》的困难和问题,研讨下一步深入推进的策略和方法。
(三)加强新教师培训。
去年我省正式下发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6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新建、改扩建城乡结合部及乡镇公办幼儿园900所,村幼儿园3000所,全省学前儿童三年毛入园率达83%,新增学前专任教师15000人[2]。日后新教师及转岗教师的培训任务十分重要,对于这部分教师在《指南》社会领域教育的培训应更加注重。
(四)提高大中专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现今,省教育厅对于学前教育的产出越来越重视,除了规范办校之外,还大力扶持大中专院校教师培训。今年贵州省国培项目中,有专门针对中职院校教师的培训,让部分教师进驻优秀大专院校跟岗学习半年。但这还远远不够,各大中院校应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提升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理解。
[1]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报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情况的函.
[2]贵州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黔教学前发[2015]10号)[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