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疆沙漠经济惠及少数民族农民

2016-09-20程勇

中亚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买买提防沙红柳

□文/程勇



商机无限
Безграничные возможности

中国新疆沙漠经济惠及少数民族农民

□文/程勇

“风吹城跑,沙埋家园”曾经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的真实写照。经过数十年的人沙和谐治理,全县的防护林、经济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沙漠里栽植的红柳大芸、石榴、红枣、核桃等经济作物,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今,全县已建成生态林3.07万亩、经济林8.37万亩,全县森林总面积达91.69万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过去不足1000元达到了5732元。新疆策勒县不仅“收服”了被黄沙吞噬的大片土地,而且成就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沙产业。□图/新华社

对于生活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买买提明·努尔来说,春天是最繁忙的季节,他不仅要查看防风治沙防护林的成活率,还要及时采挖防护林中种植的大芸。

“大芸是前几年和防护林一起种下去的,随着防沙林逐渐长大,大芸也开始大量上市,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收益。”刚从大芸收购商手中拿到500元的买买提明高兴地说。

大芸学名肉苁蓉,新疆维吾尔族居民称之为“吐什干斋代克”,意为“兔子吃的胡萝卜”,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常寄生于沙漠中的红柳根部,是用途广泛的珍贵药材之一。每年4月份收获,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

1999年,有“红柳王”之称的中科院新疆分院沙漠研究所的刘铭庭教授,结合防沙、治沙的研究,人工种植红柳大芸并获得成功。经多年实践,新疆现已掌握了成熟的红柳大芸栽培、制种、接种技术,并成功进行了大规模试种。

买买提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从插种红柳的年份算起,到收获大芸需要4年时间,按每0.06公顷地年收入5000元计算,到收获大芸的第二年就可以把前期的投入基本收回来。

新疆且末县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的县,但四面环沙。2008~2009年,当地河东生态治沙基地在梭梭根部完成寄种大芸2600亩,2013年,2600亩大芸全部出土,加上采集到的种子,效益非常可观。

现如今,该基地林间种植大芸面积已达近4万亩,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在防风治沙防护林中种植大芸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们通过积极探索沙漠生态经济化经营模式,使防风治沙林不仅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沙漠经济反哺治沙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且末县林业局局长蒋建安说。

买买提明说,在沙漠里种植植物后,沙子将会逐渐土壤化,以后农田里能种的作物也能在这里种。等这一片林子长大,他还计划在树林里搞一些养殖,发展林下经济。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

在沙产业无人问津之时,治理荒漠化主要由政府主导。在业内人士看来,民企领衔的沙产业更加尊重大漠的生态规律,在民企的大力推动下,沙棘、梭梭、罗布麻等土著灌木成为大漠锁沙的王牌军。

当前循环经济模式治理沙漠已成为防沙治沙的共识,新疆根据当地特色开发了各类沙产业,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产业链不断延长,走出了一片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天地。

策勒县策勒乡托帕村维吾尔族农民买买提依布拉音在展示他收获的红柳大芸。买买提依布拉音承包了900亩沙漠红柳荒地,靠着精心管理,去年收入超过30万元。 □图/新华社

猜你喜欢

买买提防沙红柳
离太阳最近的树
大漠红柳
买买提的冬不拉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艾力江·买买提国画作品
离太阳最近的树
五千个买买提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五千个人叫买买提
戈壁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