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出真知柔女砺沧桑
2016-09-20俞新宝贺思聪
文|俞新宝 贺思聪
磨难出真知柔女砺沧桑
文|俞新宝 贺思聪
王柔桑是越剧范派著名的年轻小生,上海越剧院国家二级演员,2001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同年进上海越剧院,2015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在职研究生。她师从越剧大师、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著名的前辈范派演员陈琦,以及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章瑞虹。章老师是王柔桑的授业良师,王柔桑说:“瑞虹老师为人耿直,追求艺术一丝不苟,我很庆幸由她带教多年。在章老师出演的大大小小戏中都有我的身影,这让我有许多切身学习的机会。我心里始终感谢章老师对我的信任。”
王柔桑的主要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孟丽君》《甄嬛》等。此外,她曾获首届“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银奖、“越女争锋”第二季“龙凤配”金奖等多项全国和地方的大奖,以及“十佳小生”“东方戏剧之星”等荣誉称号。
生活中的王柔桑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懂得体恤他人。由于少年柔桑切身经历过家庭致贫的艰难磨炼,她比同龄人更早懂得沧桑人世。她曾经是由著名慈善家余慧文发起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外国友人助学活动的受助学子,也是上海戏曲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风回三峡,益增其怒号”。困境激发出王柔桑的昂扬正气。她感恩社会、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硬是凭着顽强的拗劲踏入了艺术之门。
著名越剧演员王柔桑
宁可“吃气饭”也要“吃戏饭”
1981年,王柔桑出生在上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普通家庭,父亲在国企工作,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喜好诗词,优于文笔,时有文章发表。他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爱好者,擅长摆弄多种乐器。父亲平时幽默、好学、睿智、积极,这对幼年柔桑和她的姐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柔桑每每忆及,无比怀念,她说:“受到父亲的熏陶,我和姐姐从小就爱唱唱跳跳,在家时拿着枕巾甩水袖,夏天乘凉开起‘家庭音乐会’,总是爸爸拉二胡,我们母女三人引吭高歌。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个全能爸爸,烧得一手好菜,有着好脾气,是个典型的好男人。慢慢长大后,父亲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人格上的影响,正直、坚毅、遇困难不屈不挠,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
还是在柔桑读小学时,一天放学后,父亲久等不见柔桑回家,便急着一路寻去,只见她正坐在一个同学的家门口,守着录音机专心地听赵志刚老师演唱的越剧尹派戏《桑园访妻》。那时磁带录音机很行俏,赵志刚老师也非常走红。父亲这才发现他的小女儿迷上了越剧。奇怪的是,父亲喜欢很多戏曲包括评弹,唯独不爱听越剧,大概他认为越剧是女性追捧的剧种吧。他没料到,女儿柔桑却成了越剧迷。
大约在1994年,柔桑的姐姐和同学约好去参加一个童星大赛,柔桑拖在后面一起去了。那是一个才艺比赛,姐姐登台唱歌后,柔桑上去唱了一段越剧。刚巧现场有一位越剧院老师,便问她知道自己唱的是哪一流派吗,柔桑快人快语:“当然是尹派。”这位老师当即说:“你来考上海戏曲学校的越剧班吧。”后来,姐姐陪她瞒住父母去上海戏曲学校参加初试考。姐姐是那种敢闯的性格,坚定地支持妹妹考戏校。那次通过了初试,但由于年纪太小,戏校安排柔桑第二年(1995年)直接参加复试考小班,这是一个六年制的班级,学得比较扎实。
谁知父母知道后都持反对态度。尽管父亲爱好文艺,但他并不希望女儿从业演戏,他认为这行业唱得好不过是“吃戏饭”,唱得不好就是“吃气饭”,唯有好好读书将来的路会广阔一点。然而这个女儿宁可“吃气饭”也要“吃戏饭”!这和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老师早年学戏遭老父反对的情形有点相似。当时范父扔给女儿一副碗筷和一只土篮,这意思很明白,你想学戏就准备好去讨饭吧!岂料这件事鞭策范老师一辈子,终于开创出她的精湛的艺术流派。年少的柔桑无从知道大师的这段往事,但那时的她立志专业学习越剧已经势不可挡。眼看木已成舟,开明的父母终于依顺了女儿的选择。1995年,王柔桑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实力跨出了迈向越剧人生的关键一步。
越剧大师范瑞娟指导王柔桑学戏
入戏校勤苦学艺 遭父病家道变故
翻看到王柔桑报考戏校时的报名照片,可爱得令人发笑:发际高于耳廓的乌黑短发,三七开各分左右;眉清目秀,浅笑盈盈,一眼看去就是个灵活的假小子。据说这个瞒着父母来报考的假小子那天还穿着一套西装,弄得不少同学真以为她是男生呢!也许这一天就注定了她将走上艰苦的小生之途。事后她说,从来就觉得自己是学小生的料,因为她一直钟爱尹派小生的戏。
戏校的学员前两年里不分流派,不分行当,就是学基本功。带教老师非常严格。到了第三年细化教学,学员要分行当了。分行当是根据学员的扮相、嗓音及性格特点的,柔桑理所当然地被分配主攻小生。带教老师认为王柔桑戏路宽,学哪个流派都不错,建议把尹派、范派作为她的主攻流派。这一时期的柔桑极其用功,连陆锦花老师的陆派戏她也认真地学过。
就是那几年,对王柔桑的家庭来说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看到柔桑勤奋进取、艺途有望,全家无不高兴;另一方面家境骤然陷入了前所未遇的困顿。一家的主心骨、两个女儿深深热爱且依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病倒在床。五十刚出头的父亲是家庭经济的支柱,正值其事业高峰却遭此一击实属不幸。偏偏祸不单行,母亲也患上脑炎,一度生命垂危,顿时整个家庭因病致困。顽强却半瘫的父亲不甘被病魔压垮,咬牙锻炼,并以书籍为伴坚持动笔,力求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谁知数年后父亲又被癌症缠身,真是雪上加霜!面对患病的父母,当时16岁的姐姐适逢中考在即,但为了早日挣钱,她无奈放弃升学机会,主动选择进了职校。以后几年,姐姐一直陪伴在患病父亲的身边,和母亲一同照顾父亲。他们含辛茹苦,却不愿影响柔桑的住校学习。柔桑的勤奋努力成了支撑这个家庭的力量,她是全家人的希望。
全家对柔桑恩重如山!她知道只有在学校里勤奋学戏,才能给父母和姐姐带去欣慰和希望。柔桑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无法忘怀仅仅年长她两岁的姐姐职校毕业后,曾欣喜地找到一份可以补贴父母的工作,但无法天天奔波于浦东、浦西,便在柔桑的学校附近租住一间仅容下一张床铺,天雨还滴漏的搭建屋,也为了休息天可以就近帮助妹妹一起晒洗床单、衣物。直到今天,柔桑对姐姐始终感到歉疚,她说:“那些年我住校学习,是姐姐为家庭做出了极大牺牲。姐姐有着文艺爱好,弹古筝、写书法都比我好,但为了父母和我,她放弃求学,以致今天还在苦苦追求着遥远的理想事业。我真希望能帮姐姐做一点什么……”感人的亲情、感恩的爱,让人心头震撼!
当年的资助人凡尔纳·塞勒先生(左二)与王柔桑(左三)等在一起
当她的家庭顿陷窘困时,上海戏曲学校鼓励王柔桑不放弃学业,别顾虑学费。学校教务处的范宜信老师及时联系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初升的太阳”外国友人助学基金,此后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安排下,在华美国友人、美国麦考林国际邮购公司的凡尔纳·塞勒先生开始与王柔桑结对,连续两年资助了王柔桑的学习费用。以后几年里,王柔桑品学兼优,名副其实。她担任了6年越剧班班长、团支部书记,并连任两届学生会主席。因此上海越剧院资助了她后4年的学习费用。王柔桑为人情深义重,她说,她将终生感恩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感恩助学基金发起人余慧文老师,感恩年过半百的美国企业家凡尔纳·塞勒先生。她至今不忘每年电话问候教务处范老师和“初升的太阳”的丁老师。她也与美国友人凡尔纳·塞勒先生保持友好联系,直至塞勒先生回国后多年。这么多年里,她随越剧界前辈孟莉英老师一起,积极参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笑口常开”文艺义工队下基层的公益演出。困难和压力没有压垮王柔桑,相反使她获得人生价值观的升华,非常难能可贵。
感师恩花放异彩 慰父心柔女情长
2001年从戏校毕业后,王柔桑进入上海越剧院。她的扮相俊俏潇洒,嗓音清澈亮丽,初看与戏迷们熟悉的范派风格并不相似。但她善于研究,有独到见解。她认准自己性格的内在本质与范派朴实流畅的风格非常契合,加上多年洒泪挥汗地跌打滚爬,基本功扎实,文武双全,因此坚定地选择了主攻范派的道路。
不久,柔桑开始准备“小蝶杯”参赛剧目《白蛇传·断桥》。这是一出由婺剧移植来的越剧剧目,剧中有许多对女小生来说很难的技巧动作比如劈叉、翻筋斗等。当时她练得非常辛苦,常常摔得浑身伤痛。有一次,她妈妈都看得泪水涟涟,心疼她硬拼身体学唱戏!
天道酬勤。王柔桑获得2003年“小蝶杯”越剧新秀奖。更重要的是这一场比赛演出时,王柔桑的扎实功底和表演灵气引起了观众席一位越剧前辈、素有“小范瑞娟”之称的陈琦老师关注,不久陈老师托人带话来,愿意亲自带教柔桑学范派戏,柔桑惊喜不已。2003年是王柔桑艺术发展路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年1月8日她正式跟从陈琦老师学戏。
王柔桑年少遭遇家庭变故,多磨难、懂事理,对陈琦老师深怀感恩之情,尤其敬重陈老师的做人品德和教学风格。柔桑谈到自己第一次登门求教时带了一盒银耳,陈琦老师当即坦诚相告:“你来学戏,我非常高兴,范派艺术有优秀传人,是我最大心愿。听说你父母身患重疾,东西带回去孝敬父母。以后来我这里学戏,什么东西都不准带来。”王柔桑说:“这就是陈琦老师教第一堂课的开场白,也是我一辈子要牢记的嘱咐,将来我带教学生,也要立好这一条规矩。”
以后几年里,陈琦老师教会了王柔桑整出《梁祝》《李娃传》《三看御妹》,以及折子戏《踏伞》《打金枝》《哭塔》等。陈老师教学严谨还体现在对柔桑的吐字发音要求严格,切不可夹进上海话。她强调演员演唱是以字发音,以声制腔,字不正则腔不圆。她不厌其烦地选出范派的经典唱段,一字一句地为柔桑做比对纠正。老师的影响是永恒的,当年陈琦老师切实地传艺教戏,为今天王柔桑的艺术发展打好了牢固基础。同时,陈琦老师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也让王柔桑毕生铭记。
难忘的2006年,病魔击倒了恩师陈琦。天不假年,欲哭无泪!柔桑写下了动人的诗《哭恩师陈琦》,字字含悲:“典范顿失日西沉,痛为越苑哭良臣。有情苍天语凄咽,无言桃李染啼痕。结缘断桥三生幸,传授梁祝百世恩。心香一柱和泪祭,舞榭歌台慰亲人。”此后,王柔桑潜心习艺、痛下功夫,曾先后获得首届“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银奖、“越女争锋”第二季“龙凤配”金奖等越剧界影响较大的荣誉。她励志要拿出优秀成果向陈琦老师报恩!
就在柔桑的事业日益成熟的时候,父亲的病体日渐消瘦。在柔桑的眼里,父亲是一个开朗的男子汉,天生才气,富有深情,勇于担当,然而命运多舛。在父亲生命的晚期,他仍抱病体强打精神,翻书阅读不辍笔耕,希望为心爱的女儿留下更多父亲创作的好剧本。每次看到重病父亲的慈祥目光,柔桑感到阵阵痛心,她知道父亲的心里始终记挂着女儿!而女儿忙于奔波事业,竟不能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刻多奉上一点孝心和慰藉。柔桑每思及此,愧疚不已,“子欲养而亲不待”,好不伤情!
当父亲的病情急转入危时,柔桑正在全力以赴参加“越女争锋”第二季比赛。为了让柔桑安心比赛,家里对她封锁了父亲的消息。比赛结束后获知病情,柔桑急忙赶到医院看望父亲,告诉他自己获得了荣誉,父亲露出一丝笑容。这时的他已经没有太多力气来回应女儿,持续的高烧已经消耗了他太多的体力……柔桑心痛欲绝!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王柔桑天天守着昏睡的父亲,每当父亲清醒的一刻,柔桑总会念诵他平时喜爱的诗歌和佛语箴言,希望父亲从女儿这里得到一份安宁和宽慰,因为父亲的一生为家庭和女儿做出了极大牺牲,他自己却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这一年父亲永远地走了。王柔桑强忍悲痛,万端无语,只默默地写下一句:“父亲,我想你。 您的女儿:桑。”
父爱是宽广深沉的大海。温厚慈祥的父亲以其不言之教让王柔桑真正懂得:人生就是戏台,只有在人生的戏台上赢得无愧于心的掌声,艺术舞台的成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王柔桑扮演的梁山伯
追求舞台的成功是演艺工作者的人生理想。实现理想则需要多样性的人生历练。在舞台上王柔桑是一个潇洒倜傥的英俊小生,在日常生活中,她既是一位笑颜常开、善与人交往的性情女性,又是一位奋斗目标明确、富有理智的女士,随时把握分寸,懂得如何说话行事。在专注于提高自身艺术水准的同时,她抓住每一次机会向人们传播越剧艺术的魅力。作为年轻的越剧演员,她也思考着中国戏曲向何处去这类宏观的方向性问题。她看完魔幻舞台剧《仙剑奇侠传》会思索如何借他山之石来发展改进当代越剧,当悟到一个创新动作她会半夜起身演练。这是一种堪当重任的品质,这种责任感源自经历过人生的痛苦炼。
时空浩瀚,斗转星移,若河出伏流,一泻千里。传统越剧在前辈艺术家的辛勤带教下薪火传承。可以预见,王柔桑等一批“80后”的优秀演员渐已成为当今我国越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日复一日,他们必将在我国戏曲舞台上肩负起更重的责任,发挥出新一代艺术家更大的创新能量,从而推动中国戏曲文化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