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的艺术研究

2016-09-20潘咏阳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510631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三彩唐三彩器物

潘咏阳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510631)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的艺术研究

潘咏阳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510631)

本文通过对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深入挖掘陕西西安地区的唐三彩的本质特点和艺术价值,进一步探究唐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中外文化交流;艺术

唐三彩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其进行艺术研究能更深刻地了解唐代的艺术文化。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作为唐三彩器的代表性作品,其研究更是价值匪浅。

一、历史背景

在唐代,因低温铅釉技术的成熟和厚葬之风的盛行,诞生了瑰丽辉煌的唐三彩。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是唐一种陪葬明器,目前共出土三件,皆发现于开元年间的唐墓中。本次主要研究的是1959年于陕西西安郊中堡村出土的骆驼载乐俑,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二、制作工艺

该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生产于唐开元年间,是唐三彩的鼎盛期的产物,因而其制作工艺是十分精湛成熟的。从出土地点看,它符合陕西铜川黄堡窑出土的唐三彩的特点:三彩胎质属高岭土范围,胎泥细腻,两次烧成。下面主要研究其制作材料和方法。

要了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就必须要了解其制作过程。在《唐三彩鉴赏与收藏》一书中写道:“唐三彩是一种钴釉陶器,它的胎质是由陶土或瓷土做成的,先入窑素烧至1100度左右,陶胚烧成后,再涂绘上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三彩釉汁,再进行900度的釉烧。”由此可见,唐三彩的胎釉和烧制都是十分讲究的。

(一)唐三彩的胎

该三彩骆驼载乐俑的胎骨为瓷土胎,胎体装饰上则是采用了先刻花后填彩的手法。

(二)唐三彩的釉

该三彩骆驼载乐俑在施釉技法上主要采用了“分区施釉法”和“点染融彩法”。前者是指器物上单彩、双彩和三彩的痕迹同时存在;后者则是借鉴了国画中的水墨晕染的手法,在陶器表面点上釉色以出现斑驳淋漓的效果。进一步说,这件器物在施釉手法上主要采用的是“溜釉法”,即采用勺子等容器盛满釉汁从器物周围慢慢溜挂以施釉。在上釉过程中,由于唐三彩的釉流动性很大,玻璃质感较强,不同颜色的彩釉便会相互掺杂和融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这也是唐三彩的精妙所在。同时,该件器物的釉的配色也是值得探究的:黑、白和黄赭相间的菱形方格长毯,身着绿色、黄色和黑色衣服的乐舞俑等。不同于唐代早期偏重于素色的配色,该器物上釉主要是以浓重强烈的颜色为主,而且色彩层次分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世俗风气,标志着唐三彩技术的成熟。

(三)唐三彩的造型制作

该三彩骆驼载乐俑使用了模制法、雕塑法和粘接法。唐三彩的模制法主要受铜器制作的浇铸翻模法影响,通常来说,模制分为单面模和双面模,该器物的骆驼为左右合模,骆驼载着的乐俑则是前后合模,因此骆驼和人物之间的接合需要运用粘接法。而且整件器物许多局部经过了工匠的精密加工,也就是运用了雕塑法加以深入。因此无论是骆驼还是乐俑们的造型都极具写实风格,而且最可贵的是每一个乐俑的表情都细腻传神,绝不会雷同,可见当时的工匠雕塑技术之高。

三、造型艺术

这件三彩骆驼载乐俑高56.2厘米,长41厘米。骆驼背上有一平台,台上垫着菱格毛毯。台上盘坐着七名身穿汉服的男乐俑,分别手执着萧、笛、箜篌、琵琶、拍板、排箫、笙等乐器,他们中间站着一名身穿长裙、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的女舞俑,共同形成一组乐舞俑。

(一)整体造型

整体来看,该器物的人物和骆驼的比例是不符合客观情况的,这里面有着工匠的主观意识的处理,而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也使得整件作品的气势加以壮大。

(二)局部造型

局部来看,该载乐骆驼的身体线条也十分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其笔直的腿及向上仰起的头形成一种变化,使其更具艺术审美价值。而驼背上的乐舞俑更是造型准确、比例恰当,表情极其写实传神,其典型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当时唐朝的雍容华美、融汇中外的文化内涵。

四、装饰艺术

唐三彩的装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与唐代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对外交流密不可分。受时代风格的影响,三彩釉面装饰十分注重视觉艺术效果,与其他同时期的艺术品风格趋于一致。同时,唐三彩的装饰也受到了绘画、金银器、雕刻、漆器等方面的影响。

在这件骆驼载乐俑身上可以看出,其骆驼和人物的造型受到了唐代的绘画艺术、石窟艺术以及手工艺制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人物绘画在盛唐时期得到极大发展,特别是画家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渗透到当时各个艺术领域,这也是唐三彩人物俑造型丰满、线条流畅的原因。

五、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

该三彩骆驼载乐俑出土于西安,即唐代长安。唐代长安是“丝绸之路”东段的起点,一个国际化商业化的大都市。因此当时中外交流频繁,旅居长安胡人数量众多。胡人大多以游牧生活为主,擅于调教骆驼,而且骆驼是当时陆上重要的交通工具。由此观之,这件三彩骆驼载乐俑的产生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唐代社会的文明开放程度之高。

唐人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多方面地吸收了西域的异族文化,使得唐代文化艺术显露出异国情调,这点在唐三彩上异常突出。

(一)胡汉文化的融合

许多出土的唐三彩上都反映了“胡风”在唐代盛行的情况,这件三彩骆驼载乐俑也不例外,其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而且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出胡乐在当时的长安颇受欢迎:乐俑手上的乐器既有汉族的传统乐器,也有西域胡乐。其中而反映“胡风”最典型的乐器莫过于琵琶,“批把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

(二)印度佛教的影响

另外,唐三彩俑的创作上也体现了其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尤其是南亚的印度文化。唐代佛教文化盛行,因此随着佛像造像艺术在中国的普及,佛教的石窟艺术对三彩俑的人物造型有着深刻影响,并为三彩俑人的造型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模式,这点从三彩骆驼载乐俑的端庄秀美的人物外貌上可以看出。

六、总结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是一件十分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稀世艺术珍品,它不仅代表了当时唐三彩制作的最高水平,而且反映了唐代的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气概和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三彩唐三彩器物
唐三彩烧制技艺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深埋千年的瑰宝
——唐三彩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唐三彩”是哪三彩
巧借“三读”,写出”三彩”
中国三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概念问题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