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车王府曲本中的窦娥文学

2016-09-20龙灿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六月雪金锁记窦娥

龙灿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45)

论车王府曲本中的窦娥文学

龙灿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车王府曲本中的窦娥文学有京剧《斩窦娥全串贯》、子弟书《炎天雪》两种,它们对元杂剧《窦娥冤》进行改编,重点刻画窦娥坚贞贤惠、孝敬温顺的性格特征,渲染了窦娥与婆婆之间的深厚感情,突出了神明惩恶扬善的积极功能和作者对统治阶级的维护,肯定人伦、道德和天理。车王府曲本中的窦娥文学对后世京剧《六月雪》的创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车王府曲本;《斩窦娥全串贯》;《炎天雪》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奠基者关汉卿的代表作,王国维评价它“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后世不乏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窦娥文学,如明人袁于令(一说叶宪祖)的传奇作品《金锁记》、后人在《金锁记》基础上创作的《金锁宝卷》、清末民初流行的《窦娥宝卷》、程派大师程砚秋的京剧《六月雪》,以及秦腔、越剧、黄梅戏等各地方戏中的《六月雪》、《羊肚汤》、《斩窦娥》等剧目,由于时代、作者等多方面的原因,各代的窦娥文学都呈现出与《感天动地窦娥冤》颇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对此进行研究和梳理,探讨窦娥文学的流传和演变不无价值和意义。另外,当前学界虽已经对历代窦娥文学的改编展开了研究,但基本上都是以《金锁记》、程砚秋《六月雪》等作品为对象,如诸葛元元《<窦娥冤>改编本研究》、王会敏《经典的消解——论京剧<六月雪>对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的改编》等,实际上,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锁记》到当代的窦娥文学,期间尚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近些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发现和整理,尤其是收录了清咸丰至光绪年间戏曲、曲艺的车王府曲本的面世,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段空白。

车王府曲本数量庞大,包括戏曲、子弟书、影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的窦娥文学有京剧《斩窦娥全串贯》、子弟书《炎天雪》两种。

《斩窦娥全串贯》演的是窦娥在狱中遭禁婆索要灯油草铺钱,因无钱险被殴打,她向禁婆诉说冤屈后得到同情;窦娥的婆婆带饭食前来探监,见窦娥受苦,二人相对痛哭,窦娥嘱托婆婆为其收殓;行刑之日,风神、雪神大显神通,六月飞雪,皇王(即皇帝)断定窦娥必受冤屈,命令重新收监以待来日另审。

在该剧中,窦娥给我们的主要印象是坚贞,她丈夫出门经商命丧黄河渡口,剩下婆媳二人孤苦度日,“家中无有田和地,缺少儿女接门庭”,欠下他人债务无力偿还,债主为逼娶窦娥,将婆婆吊在松林内拷打,被路过的乞儿母子搭救,婆婆为报恩德将二人带回家中;乞儿在羊肚汤内下毒想要毒死婆婆,不料却错害自己的母亲,乞儿借机要挟窦娥改嫁,窦娥坚决不从,最终受冤下狱。其次是孝顺,行刑前窦娥还担心自己死后婆婆年老无人照料:“再不能堂前把孝尽,再不能侍奉婆婆身。再不能穿孝把节守,再不能与夫看血灵。再不能与婆调治病,再不能与婆叙寒温。再不能家中习针指,再不能每日侍殷勤。再不能与婆来作伴,再不能日夜对孤灯。再不能与夫把坟上,再不能与夫把纸焚。再不能每日奉茶饭,再不能工课作衣衿。再不能与婆来谈论,再不能与婆讲书文。再不能与婆吟诗对,再不能与婆把酒斟。再不能梳头并净脸,再不能绣鞋足下蹬。”她一口气连唱二十处“再不能”,无不是对婆婆的牵挂和对亡夫的思念。

同样,窦娥的婆婆对窦娥也十分爱护。当债主要强娶窦娥,窦娥立志守节时,她支持儿媳,宁肯被人吊在树林中毒打。到后来窦娥受冤入狱,她见儿媳被折磨得不成人形,顿时又十分后悔:“早知姣儿遭贼害,不该留他在家门。”可见她是真心疼惜窦娥。

作品还塑造了一个身为剥削者,后来被窦娥的冤情所打动并同情窦娥的禁婆形象。她上场便宣称“有钱的是朋友,无钱的是对头”,向窦娥索取灯油草铺钱,当窦娥无钱给她时她就要动手打人,可见她惯于收受贿赂,打骂囚犯,在狱中作威作福。但她的内心深处仍不无善良、同情弱者,窦娥喊冤时,她让窦娥坐下诉说冤情,并发自内心地怜悯窦娥,“听一言来泪纷纷,不由叫人两泪顷”。窦娥婆婆探监送来饭食,窦娥请她吃,她也推辞让给窦娥,该形象对于揭露狱中黑暗、烘托窦娥的不幸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该剧的结局是皇帝见六月飞雪,断定窦娥必是冤枉,命令将她收监重审。可以说,窦娥得以不死,一方面是因为“皇天有报应”,上天降雪暗示窦娥的冤情,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权者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地避免错杀无辜。这种处理,既突出了神明惩恶扬善的积极功能,也流露出创作者对统治阶层的维护。

子弟书也称单鼓词,是鼓词艺术中的一支,据清代《天咫偶闻》记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①。从文学的角度看,子弟书是抒情意味浓厚的叙事诗歌,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来叙事,因此,取材于窦娥故事的《炎天雪》在笔法上有其独特之处。

《炎天雪》开篇仅以两句话交代窦娥蒙冤的经过,其余部分主要渲染婆媳间的感情。窦娥入狱后,婆婆在家坐立难安,痛哭不止:“日倚柴门啼血泪,夜眠短榻梦妖魔”,“老人家眼皮儿哭肿”,“泪眼啼干眉蹙蹙,悲魂惊断怔”,她怜惜窦娥无辜蒙冤,也曾愤愤不平地控诉“却怎的举头三尺没有神佛”、“不睁眼的苍天你坑了窦娥”,但仍无计可施,只能无奈地哭诉:“孤零零伤心话语向谁人诉?冷清清卧病床头把哪个托?”“老身何罪干天怒?屈死儿媳枉受了张罗!”

此处的窦娥则更为温顺贤惠,当婆婆控诉苍天不公时,她一半出于宽慰,一半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将自己遭受的冤屈和不幸统统归结于命运的安排,“佳人痛道奴命蹇,‘前生冤孽怎逃脱?带累得老迈的娘亲啼红泪,妨的那青年的夫主丧清波。’”并且反复叮嘱婆婆多加保重。

此外,比起《斩窦娥全串贯》中通过塑造禁婆形象来反映吏治黑暗,《炎天雪》对狱中残酷场景的直接刻画更让人印象深刻:“但见愁云怨雾遮天暗,惨气阴风透心窝。枷锁声奇活地狱,哀号悲苦现世的森罗。”

最后,作者又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推赴法场阴云忽起,三伏大雪粉饰山河。新巡按就知有屈情重提审,张驴儿正法,窦氏冤白。到后来昌宗荣归一门聚首,才见得报应循环有神佛。”故事设计了夫妻、母子大团圆的喜剧结局,突显了官吏的明辨是非、神佛的公正无私。

与其他时代的窦娥文学相比,车王府曲本中的《斩窦娥》和《炎天雪》(以下统称车王府本)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主题诠释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以下选择最具代表性、成就为人们所公认的三部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金锁记》、程砚秋《六月雪》进行比较。列表如下:

首先,在情节设计上,车王府本对比《感天动地窦娥冤》改动很大,探监未见于原著,《金锁记》第二十出《探狱》以及《六月雪》第十场中有类似的情节;除《六月雪》保留了窦娥刑前的三桩誓愿和被斩的悲剧结局外,其他作品中均将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以示反抗的情节改成窦娥诉说对婆婆的牵挂和因神明显灵而六月飞雪,结局也改为暂缓行刑或大团圆结局,如此改编,一方面削弱了窦娥故事的悲剧性和作品的批判力度,另一方面却强调了神明之力和对官员的维护。

其次,在人物形象上,窦娥身上顽强、坚定的抗争精神被大大削弱,而重点刻画她的贤惠、贞节、孝敬、温顺;同时,蔡婆也被塑造成一位孤苦无依却又慈爱善良的母亲形象,张驴儿的父亲也被改成母亲,这样就略去蔡婆许婚劝嫁的情节,避免了窦娥对婆婆“接脚”行为的指责,再综合探监戏来看,作品在极大程度上渲染和肯定了婆媳间的深厚感情。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改编,车王府曲本中窦娥文学的主题以赞扬、肯定人伦、道德、天理为主,同时从侧面揭露了牢狱的黑暗与残酷。这当然与清代统治者独尊程朱理学,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不无关系。

就窦娥文学的创作发展而言,车王府本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由上表的梳理看,并非明代之后的窦娥文学都改编自明传奇《金锁记》,《斩窦娥》中的禁婆形象、内容更为丰富深刻的探监戏,以及《炎天雪》渲染的婆媳深情,对于后世作品,例如程砚秋《六月雪》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清]震钧.《天咫偶闻》,《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十二辑》[M].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526.

[1]黄仕忠.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第十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2]黄仕忠,李芳,关锦华.子弟书全集(第七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4]袁于令撰,李复波点校.金锁记醉乡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中国戏剧研究院.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6]诸葛元元.<窦娥冤>改编本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4.

[7]王会敏.经典的消解——论京剧<六月雪>对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的改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I207.3

A

1007-0125(2016)09-0007-03

龙灿宇(1983-),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六月雪金锁记窦娥
六月雪的栽培技术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窦娥冤
王玉林教授运用六月雪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谁杀死了窦娥
悲悯中的苍凉一一透过《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的底色
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