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尖山第二铁矿生产矿盲矿体勘探工作经验
2016-09-19马世青
■马世青
(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红云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吐鲁番838204)
浅析尖山第二铁矿生产矿盲矿体勘探工作经验
■马世青
(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红云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吐鲁番838204)
本文简要阐述了尖山第二铁矿地质情况,矿床特征,盲矿体勘探情况,浅要分析总结了盲矿体勘探的部分工作经验,以便找寻盲矿体。
尖山第二铁矿地质特征矿床盲矿体盲矿体坑内钻
1 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Ⅲ23)的东部的三级构造单元内。北以乌勇布拉克大断裂为界,紧靠伊犁微型板块萨阿尔明—库米什古代沟弧带,东与卡瓦布拉克—星星峡中间地块毗邻;南至辛格尔大断裂与库鲁克塔格早古生代前陆盆地相接。出露的地层有:中—上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组(Chx),晚古生界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D1a)和未分的D1、S-D,下石炭统雅满苏组(C1y);新生界第四系(Q)。区内构造运动以华力西构造旋回为主,其次是吕梁构造旋回。区内侵入岩不甚发育。
1.2矿区地质
矿区属于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卡泽尔复向斜北缘次一级尖山向斜北翼。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上亚组,为一套连续的变质较深的片岩、片麻岩夹大理岩,分为八个岩性段。由于受后期构造、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岩性复杂,变化大,褶皱断裂较发育。
矿区位于尖山向斜北翼的次级短轴背斜以北。矿区东部为“二矿东部向斜”,西部为“却勒塔格背斜”,中间形成了“构造交会地带”,矿区南出现了次级短轴背斜,因而为地层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矿区内褶皱发育,其中20号勘探线以西为次级倒转背斜向斜发育地段,产状变化较大,总体地层倾向北东(5-10°),倾角30-60°;矿区北西角倾向30-50°,倾角50°左右,倾伏端附近的倾向北东东或南西西,20线与28线间为平缓波状褶皱发育地段,倾向5-10°,倾角20-50°;28线以东为正常单斜构造,地层倾向由北东5-10°向东转向40-70°,东部倾角变陡为60-75°。矿区西北角为北西-南东向,在平面上近似“S”型。矿区内更次一级小褶皱发育,断层一般规模较小,节理亦较为发育。
矿区节理较发育,分布普遍,大致可分为北西-南东走向和北东-南西走向,两组节理相互呈“X”型,其走向与矿区两组小断层走向一致,推测本区内小断层是在两组节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走向北西-南东的节理与矿区大多数伟晶岩脉的走向一致,说明与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本组节理其倾向190-205°,倾角57-78°,与成矿关系密切。
矿区区岩浆岩分布很少,未见大面积出露。岩脉主要发育伟晶岩脉,次有石英脉、闪长岩脉、花岗岩脉。岩脉与矿体的时间先后关系,除闪长岩外,均生成于矿体形成之后,对矿体起破坏作用;闪长岩(脉)可能生成于矿体形成之前。
2 矿床特征
尖山第二铁矿区主要产于大理岩中或与片岩接触处,少数产于片岩中。产于大理岩中或与片岩接触处者一般矿体较大,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质量良好;产于片岩中者则呈凌乱脉状,矿石质量差。目前,共圈定主要矿体15条。编号从左至右、自地表至地下分别为1、2、3、4、5、8、10、11、12、13、14、15、2-1、2-3、2-4号矿体,总体呈近东西向走向,倾向北-北东。矿体空间分布形态呈斜列的透镜状、似层状。
矿区控矿因素主要为构造和岩性。矿区位于尖山向斜北翼的次级短轴背斜以北,处于多个构造的交会处,也就控制了成矿范围。黑云石英片岩的阻隔作用和良好的大理岩性使其易生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体。常见磁铁矿交代石榴石、透闪石、透辉石等矿物,形成一些交代残余,交代脉状等交代构造,在大理岩中由于矿液的扩散交代使磁铁矿形成侵染状构造。矿区矽卡岩普遍,但规模不大,基本上无分带现象,铁化大理岩为典型的热液蚀变。矿床成因属产于高温热液交代磁铁矿矿床。
3 盲矿体的勘探
3.12-6号矿体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施工至CM26号穿脉顶板时,发现岩石较破碎,节理发育,有矽卡岩出现,且含暗色矿物多,属片岩与大理岩接触带。这些线索推测可能会有小矿体产出,于是将CM26号穿脉继续向前施工,但未发现矿体,只是发现了矿化带,仍旧是节理发育带。但在西侧一壁及顶上发现磁铁矿细脉,继续向西追索,发现了2-6号矿体(见图3-1)。
为了进一步探明2-6矿体的上下延伸,矿山在1057m中段向上施工了上山,作为探采结合的探矿工程,同时在CM30、CM32顶板向下施工了坑道钻。
经过坑探、坑内钻勘探后发现2-6号矿体产出于1021中段21勘探线。矿体呈透镜状、矿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平均倾角64度。控制长度60m,控制最大斜深8m。矿体厚度0.31-5.82m,平均厚度3.06m。厚度变化系数95%。矿体单样TFe品位一般在25-38%之间,单样最高品位38.68%,平均品位32.36%。品位变化系数22%。MFe平均含量44.77%。
3.22-2号、2-3号、2-4号矿体
2012年8月16日—9月17日,第一地质大队地调所完成地表钻探1200.20米,做了相关物探磁法测量;根据物探异常显示,北面施工钻孔情况,ZK263磁性体在钻孔的南侧,钻孔在东西向磁性体的中部位置,磁性体距井大致10-34米,深度在150米。ZK223孔总体异常在90米左右深度是见矿异常特征,异常最大幅值Z= 44000nT,而110处是磁性体旁侧尾部特征。由以上特征判断:磁性体在钻孔的南侧,钻孔在东西向磁性体中部位置,磁性体距井大致36米。
矿山在 1021m水平 CM6号穿脉掌子面施工了坑内钻KDZ2612、KDZ2614。发现了此矿体。为了更清楚的摸清此矿体的上下延伸情况,矿山把CM6、CM9继续施工,穿透了矿体,并在顶板施工了向下的坑内钻。
经勘探 2-2号、2-3号、2-4号矿体产出于 1021中段CM9-CM6穿脉之间。矿体呈透镜状、矿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受断裂控制。2-2号矿体平均倾角53度。控制长度42m,控制最大斜深18m。平均厚度6.22m。平均品位40.01%。2-3号矿体平均倾角38度。控制长度95m,控制最大斜深17m。平均厚度3.80m。平均品位39.81%。2-4号矿体平均倾角41度。控制长度88m,控制最大斜深14m。平均厚度3.07m。平均品位48.82%。
4 工作经验
经过上述例子,总结如盲矿体勘探经验:(1)根据矿体分布特点注重找矿线索和找矿规律,不放过任何小的线索规律。尖山第二铁矿矿体分布特点主要有①矿体主要产于第四、五、六岩性段内,或大理岩与角闪片岩的接触面上,一般含暗色矿物多,显层纹,厚度不大的大理岩含矿性较好,而质纯、粗晶、厚度大的大理岩含矿性性极差。②矿体一般与矽卡岩的关系较密切,矿体沿走向尖灭时,其尖灭端往往为矽卡岩,矿体中局部见早期矽卡岩残留体,矿体的顶底板多数见矽卡岩出现。③矿体埋藏西部浅,东部深,深部易出现盲矿体。(2)通过多手段勘探,重视物探在钻孔中的应用。(3)开采矿山可使用井下坑内钻进行勘探,投入少,时效快,但勘探范围有限,适合局部勘探。(4)要加强地质综合研究,从矿体成因中透析可能成矿的部位,倒推矿床演化历史,统筹开采矿山的矿体分布。(5)注重收集细小线索,与成矿有关的各种因素都要日常收集整理,以便与纵向横向多方位研究。
[1]吴昌志.东天山觉罗塔格红云滩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J].岩石学报,2006.
[2]王登红,李纯杰,陈郑辉,陈世平.东天山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的初步研究 [J].地质通报,2006.
[3]周涛发,袁峰,张达玉,范裕.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构造背景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J].地质通报,2010.
[4]黄绍彬.浅谈生产矿段隐伏盲矿体的寻找 [J].地球地质矿产,2014.
[5]杨新文.通过地质构造分析寻找盲矿体[J].中国锰业,2012.
[6] 刘国辉,冯晓宏. 《尖山第二铁矿2012 年储量核实报告》,2013.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2-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