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成矿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6-09-19史志宏王静
■史志宏 王静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 山西太原030031)
花岗岩成矿及找矿前景分析
■史志宏 王静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 山西太原030031)
浑源县千佛岭乡新利花岗岩矿位于燕山断块西部灵蔚块坳西侧与五台山块隆交接部之唐河断裂带上,区内地层较齐全,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燕山期晚侏罗世具多期次活动的火山喷发岩,构成了区内火山岩地层的主体。
花岗亚地质特征矿石质量
1 地质特征
1.1构造
本区位于唐河断陷带西侧,浑源断陷盆地边缘。中生代以来,本区断裂活动尤为发育,并以北西向中等倾斜的张扭性断裂为主,断裂总体走向北西-南东,断裂性质属张性正断层,断面倾向北东,上盘滑落,地表延长达数百千米,是划分Ⅱ级构造单元的主体界线。因矿区范围较小,断裂构造表现的不十分突出,未见较大断裂,对矿床开采影响小。在开采范围内未见明显的断裂构造及位移,岩脉两侧围岩局部以塑性变形构成的形态各异的复式褶皱为主。
片麻理产状为倾向280—300°∠倾角40—50°。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
(1)五台期片麻状花岗杂岩体之大坪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Dgn):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颜色为暗灰黑色,鳞片粒状柱状变晶结构、各种交代结构,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斜长石(40-60%)、石英(10-30%),角闪石(15-20%),其次为黑云母(5-10%)、微斜长石(5-10%)等,斜长石呈柱状,可见聚片双晶,表面具高岭土化。石英呈粒状。黑云母呈鳞片状,多已弯曲。片麻理产状为倾向280—300°∠倾角40—50°。
(2)吕梁晚期辉绿岩脉(βμ2)。在矿区范围内出露长度为240m,脉宽25-30m,平均27m。岩脉走向326°,倾向北东,倾角79—82°,平均为80°。岩石呈灰黑-黑绿色,具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50-55%)、辉石(30-35%),有少量的角闪石、磁铁矿、石英等。该辉绿岩经切片抛光后,颜色墨绿,微带雪花状,质地优美,为优质建材石料。
2 矿体特征
2.1矿体特征
矿区内矿体(辉绿岩)呈岩墙状贯穿于五台期片麻状花岗杂岩体中。区内共圈定1条矿体,编号为H1。
H1矿体:位于矿区中东部,该辉绿岩脉在区域上延长达7000 多m,在矿区内出露长度约240m,走向326°,倾向北东56°,倾角平均80°,地表出露平直。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厚度为16-17m,平均为16.5m。矿体地表风化呈球形,风氧化带矿石节理发育,并将岩石切割成块度大小不等的岩块,荒料率低,下部岩石中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明显减弱,可开采出较大块度的石料。矿体赋存标高1830-2016m。
矿体上、下盘均发育有厚度约3-5m多的节理裂隙密集带,该带内因节理裂隙发育和风氧化作用加剧,受其影响,矿石质量差,成型块度小,不能作为饰面石材矿开发利用,基本上全部作为废石被剥离。
2.2矿石质量
(1)矿石物质组成。矿石外观呈灰黑、绿黑、黑色,块状构造,辉绿结构,矿石基本矿物组成为斜长石、辉石。斜长石呈自形板状及针柱状,自形程度高,含量约55-60%,镜下多见聚片双晶及卡钠复合双晶,略呈不明显的环带构造,斜长石牌号为An 50-60,粒度d=0.35-0.64×0.75-1.50mm,属拉长石;普通辉石含量为20-30%,呈淡绿黑色,半自形粒状,局部边缘被角闪石交代,常被黑云母或绿泥石交代呈假象,粒度d=0.8-1.3mm,角闪石及次闪石少量,约占5%左右,粒度d=0.05-0.85mm;其它矿物如:黑云母、绿泥石、石英及钾长石微量。
矿石类型为辉绿岩型或辉长辉绿岩,且以前者为主,结晶颗粒中等或稍粗,矿物粒度为0.31-1.40mm,其中0.80-1.40mm者约占90%以上,粒度均匀。新鲜面岩石,颜色以黑为主,微显绿黑色,总体看来颜色均匀,差异不大,矿石手标本观察,无明显色线和色斑,未见金属硫化物颗粒的集合体。
(2)矿石化学成分。该矿石以黑色为主,质均一,化学成份稳定,成份简单,粒度细—中等,机械强度高,耐酸耐碱,耐磨性能好,可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厚度、规格的板材,其抛光性能好,镜面光洁度可达100度以上,可长久保持其观赏性。据板材加工厂资料,板材率可达30.0m2/m3,岩石化学成份、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
浑源县地区辉绿岩化学成份分析结果表
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
3 结语
浑源县新利花岗岩矿矿石质量较好,颜色以黑为主,矿物结晶颗粒细密且均匀,无金属硫化物颗粒及集合体,矿体的整体也较理想。通过目前采场的开采情况看,可采矿体厚度较大,平均在16.5m左右,节理裂隙发育差,可开采出较大块度的荒料。
[1]郭新成;郑玉壮;高军;朱志新;新疆西昆仑中太古界古陆核的确定及地址意义[J];地质论评;2013年03期.
[2]赵来时,龚淑云,赤诚,浑源县"山西黑"花岗石矿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 [J].非金属矿,2000(01):45-47
[3]姜耀辉,芮行健,郭坤一,贺菊瑞;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J];地球学报;2000年01期.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