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社会责任的本源在于提升竞争力
2016-09-19杜娟
文|本刊记者 杜娟
十年坚守:社会责任的本源在于提升竞争力
文|本刊记者杜娟
访谈嘉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
“十年前的2005年1月份,当时的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带着我们到北美进行社会责任第一站的出访,想想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充满活力的青年,而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中年。人终将老去,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去推动事业的发展。”2015年12月10日,“2015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10周年纪念活动”上,孙瑞哲分外感慨。
十年,对于每个人来说,的确是一段够长的时光。十年间,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见证并推动着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他希望,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精彩一笔”。互为印证的是,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对行业发展的了然于心,对企业的熟稔和殷切期望,以及作为《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行业负责任未来的谋篇布局。
纺织业变化与行业社会责任绩效改进互为因果
《WTO经济导刊》: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十年间,中国纺织业在迈向纺织强国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孙瑞哲:十年以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在迈向纺织强国的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可以总结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具体表现为:
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2010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出口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回落明显,呈中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发展状况要好于国家经济总体形势。
结构调整特征明显,全面优化成为行业发展主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带动了行业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正在往合理化方向迈进。
行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二五”以来,行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了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例,多项高技术纤维成套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化纤、纺织、印染、产业用纺织品关键技术取得进步,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助推传统纺织产品向高端化发展,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新型纺织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纺织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并开始应用。
《WTO经济导刊》:这些变化和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孙瑞哲:应该说,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既催化了这些转变,尤其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也为这些转变指明了价值方向也即转变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行业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这些转变与行业整体的社会责任绩效改进互为因果。例如,在要素驱动的条件下,行业的市场竞争容易发生在劳动力、环境等领域恶性的“向下竞争”。而随着行业在劳动者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履责水平的提高,行业企业失去了“向下竞争”的空间进而就会寻求在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和结构(产品结构及供应链结构)方面的正面“向上竞争”,而这又会在企业运营的市场本质上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如更加符合社会和政策价值导向的创新,以及更为高效而负责任的供应链管理。
《WTO经济导刊》:是否可以理解为,履行社会责任和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内在统一?
孙瑞哲:十年来,行业社会责任工作与时俱进,责任维度不断扩展,责任内涵不断延伸,但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基本理念:社会责任必须回归到提升竞争力这个本源上来。为此,我们倡导社会责任必须整合进企业战略,必须整合进产品和业务,必须整合进价值链。
同时,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始终坚持发展导向也即社会责任工作必须既有利于利益相关方,也有利于提升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例如,我们倡导人本责任,既是为了满足对人的责任,也是为了保障行业生产力,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倡导环境责任,既是为了治污、节约资源和减排,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内涵,保障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我们倡导对市场的责任,既是为了强化市场运行效率,也是为了确保市场系统的公平性。
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纺织业已做出了准备
《WTO经济导刊》:纺织工业是我国较早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目前来看,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有什么新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否是一个新的机遇?社会责任可发挥什么作用?
孙瑞哲:当前,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重塑新格局,发达国家在全球纺织价值链分工中研发设计、高技术融入和品牌等环节仍处于主导地位,新兴市场在制造领域依托要素成本优势持续进步。这些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都形成了重要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带一路”将极大拓展纺织工业区域发展空间,提升行业企业跨国配置技术资源、创新资源、营销资源、管理资源和制造资源的能力,推动区域结构调整和行业“走出去”。而社会责任的作用则在于确保这些发展空间的可持续性和行业拓展的“软实力”。
《WTO经济导刊》: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体系的强制性要求,比如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就纳入了竞争政策、劳工标准以及环境标准等非传统因素。纺织行业准备好迎接这些变化了吗?
孙瑞哲:的确,国际区域性投资和贸易协定向纵深推进,TPP等新型贸易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和环境要素与生产和贸易的结合。这实际上也验证了前面提到的我们在社会责任工作领域一贯坚持的理念:即社会责任必须与业务相结合,必须回归到行业竞争力的本源上来。因此,可以说,我们在根本理念上已经为应对这种要求做出了准备。
当然,在操作层面上,我们还必须强化行业社会责任工作与国际规则的对标与协调,同时不在产业所及的区域范围内留下责任实施的空白。因此,未来,我们一方面会强化与经合组织等主流国际组织的合作,另一方面也会积极探索如何将我们在国内形成的经验推广到行业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和运营。
五大发展理念是纺织业“十三五”规划的主轴
《WTO经济导刊》: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十三五”奠定了基调。据我们了解,您正在负责《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未来五年,纺织业会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孙瑞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是指导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的主轴和灵魂,而行业的发展重点也将围绕这五点展开。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这五大发展理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最新要求和发展方向。同时,这些理念和战略的实现也有赖于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支撑,这五大理念下具体目标的实现,同样也是负责任的企业的巨大发展机遇。
创新发展将贯穿行业始终。“十三五”期间,行业将在完善创新发展体系、把握创新发展关键、厚植创新发展土壤三方面发力。比如要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体系建设;要把握创新发展的三个关键:智能制造、纺织材料和品牌建设。此外,“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基础能力,优化教育体系,丰富人力资本实现人才“引进来、动起来、聚起来”。
绿色发展就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清洁生产体系;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开发绿色纺织产品;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深化社会责任内涵,扩展责任履行领域。
协调发展有助于拓展成长空间,包括区域之间、集群区域、国际国内的协调发展。企业内部之间,则要在人才、生产、文化、制度、基础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产业之间,行业要做到“融智、融资、融创”三个方面,即以智能制造、资本市场、文化创意为三大抓手,推进纺织产业链优化重构、延展链接,实现产业内、行业间的协同与融合,形成大纺织、构筑大平台、营造大生态。
开放发展,将增强行业实力、魅力、内力。“十三五”期间,行业将实施输出与引入并重,提升行业开放发展“实力”;发展与责任并举,塑造行业开放发展“魅力”;质量与品牌并联,增强行业开放发展“内力”。
作为重要民生产业,共享发展是纺织工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事实上,共享发展强调的不只是结果,也是过程,即开始人人能够参与,过程人人能够尽力,结果人人能够享有。结合行业现状和时代要求,发展共享经济是新时期纺织工业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除了推进行业信息化,还将完善基础设施,培养共享发展生态。
机遇和挑战共生共存
《WTO经济导刊》:在纺织行业进一步推进社会责任,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有什么样的推进思路?
孙瑞哲: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民生与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创意、引领生活方式的时尚与消费产业,国际化发展、高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导与基础产业。在新形势下,行业承担着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的六大作用,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新使命。
我们认为,行业推进社会责任的机遇和挑战与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机遇和挑战经常是共生共存的。例如,要素成本上升促生有效创新和结构调整;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增长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则变大,国内纺织消费市场也酝酿出新动力,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就将是纺织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纺织工业加互联网催生新变革,“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新时期纺织工业发展带来更高要求的战略机遇;国家战略促进产业经济新调整,“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进一步拓展纺织工业区域发展空间。
对于行业社会责任工作而言,就是需要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工作机制最大化机遇和价值,最小化挑战和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增强行业竞争力的发展导向,将社会责任与业务运营紧密、有机、动态地结合,从而使得社会责任成为行业企业自觉、自愿和自主的市场行为。
编辑|高丹丹dandan.gao@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