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政策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

2016-09-19黄祖辉钟颖琦王晓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黄祖辉 钟颖琦 王晓莉

摘要

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是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最直接的原因,为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政府颁布并实施了多种政策,但大多收效甚微。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主要表现在过量使用高毒农药、施用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以及农药残留物的处理问题上,如何针对农户不同的施药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达到有效规范农户施药行为的效果,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基于全国98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别回归了不同政策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不遵守施药间隔期的行为以及在施药过程中不阅读标签说明的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强令禁止高毒农药、对违反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处罚以及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检测等命令控制政策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效应,但对农户在施药过程中是否阅读标签说明的规范效果不佳;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农产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宣传培训的政策能有效规范农户在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但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影响不大;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阅读标签说明以及遵守间隔期均有显著的规范效果。由此提出,政府在实施命令控制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农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为农户提供农药施用技术培训;由于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能有效弥补命令控制政策的监管漏洞,从而更有效的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因此要建立激励惩罚机制,对使用生物农药、施用有机肥等具有正外部性的投入行为进行补贴,对使用高污染、高毒农药的行为进行征税,充分发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农药施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政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08-0148-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8.0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与以往相比,目前我国农产品供需矛盾面临着最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日益旺盛与耕地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与农产品安全堪忧的现实之间也存在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国家,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而使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从而保证粮食产量是必要的技术措施。因此,在现实条件下,保障农产品数量供应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依赖农药仍然是农产品增产增收的重要路径。然而大量农药流失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之中,难降解的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逐年增加,造成的污染日益加剧,对农产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可以预计的是,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但在将来农产品品质的供应不足的问题将更为突出并逐渐成为主要矛盾。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相当复杂,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贯穿于“从农田到餐桌”整个产业链之中,其中,“农田”环节,即生产环节是控制农产品质量的源头,而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第一”生产者,其农药施用行为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1]。为规范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此后,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2010年,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发布了《关于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分散化的特点,政府的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农户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往往违背社会最优的选择,过量施用农药。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农户对不同的政策反应不同,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由此,何种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政策最为有效?政府如何改善监管农户的施药行为?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键转型时期必须正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这就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题。

1 文献梳理与评述

农户在农药施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致使对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对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而内部因素则从农户的自身特征出发进行分析,其中,作为行为主体的农户的个体特征因素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Morris和Doss[2]研究了非洲加纳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发现性别差异影响农户对土地、延伸服务等资源的获得,从而影响其农用化学品的施用行为。Isin和Yildirim[3]通过对土耳其苹果种植户的调查发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种植经验等因素显著影响其农药的施用行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其对农药的认知水平从而对其农药施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4],由于农户的文化水平不高,过量施用相同的农药、不合理配比混合农药等现象时常出现[5]。国内学者还研究了家庭种植面积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周峰和徐翔[6]调查了南京市无公害蔬菜生产者的农药施用行为,结果发现生产者的耕地面积和经济来源是影响其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赵建欣等[7]对山东省蔬菜生产者的调查也发现,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模式显著影响蔬菜生产者的农药施用行为。此外,农业生产者家庭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也是影响农户对农药新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大的农业生产者,其经营规模较大,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倾向于规范使用农药[8]。

农户的施药行为同样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建立可以起到规范农业生产者施药行为的效果,而通过政府的政策干预以削减农药污染更是发达国家的主要举措。政府政策是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对此,Hruska[9]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总结了1985-1989年间尼加拉瓜政府农药政策的演化,指出政府通过采取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控制农药进口、开展农药培训以及发放生物农药补贴等措施来规范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对农户的施药行为具有重要影响。Lutz和Young[10]研究了污染者付费政策、财政政策、法律法规等农业政策的调整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指出农业政策对农户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药施用行为影响较大。

从政府的角度考察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当前国内外研究农药治理的主要领域。国外学者通过量化使农户减少农药施用、降低负外部性等政策的实施效率,评估了各类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例如,Goodhue等[11]研究了加利福尼亚教育项目对果农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可以显著地减少果农的农药施用量。Jacquet[12]对法国农药使用量减少潜力的模拟研究表明,政府通过培训和宣传教育的政策可使农药使用量减少10%-20%,然而要实现更高的减少量则需配合其他激励政策,如税收和补贴政策或其他更为有力的监管政策。Shumway 和Chesser[13]通过对美国德克萨斯州农户的种植行为的研究表明,对农药征收从价税可以大幅降低农药用量。而Therdor等[14]对荷兰经济作物的研究则表明,补贴和税收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农户使用高毒农药的频率,但农药配额政策对削减高毒农药施用量具有显著作用。国内学者也就政府政策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代云云和徐翔[15]的研究发现,政府的检测力度、宣传力度以及农技员的指导频率对蔬菜种植户安全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政府的检测力度越强,蔬菜种植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越少。

回顾以往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个体因素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集中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农药的认知水平是影响其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要增加农药使用技能培训、加大农药安全施用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然而,上述研究仅止步于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且较为空泛,并未深入研究这些政策建议对农户的施药行为的规范效果究竟如何?何种政策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基于实际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了不同的政府政策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政府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 模型构建

2.1 理论框架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生产者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依据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进行生产决策。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理论,假定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的数学表达式为:

D(R)=P{(U-C)>R}(1)

其中,U为农户施用农药的预期收益,例如使用农药增产所得的收益。C为预期成本,包括购买农药的成本和政府对过量施用农药进行处罚的成本。R为当前收益,D(R)为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决策函数。当预期净收益大于当前收益时,农户会选择施用农药,预期净收益越高,过量施用农药的可能性越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越大,从而施用农药所对应的风险也越高。由于个体特征以及对所处环境感知的差异,农户对使用农药预期净收益的判断并不相同,令第i个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预期净收益为:

Ui=∑K[]k=1βkXik+εi=Zi+εi(2)

其中,Xik表示对于第i个农户而言,影响其使用农药预期净收益的第k个因素。βk是相应解释变量的未知系数,如果βk>0,对某个特定的个人第k个因素取值的增加会导致风险水平的增加,反之,βk<0会导致风险水平的下降。εi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表示未包含在方程中的或者测量并不准确的因素。

为研究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风险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Yi表示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风险水平,取值为[1,n],取值越大表明风险越大。假设Yi的取值与Ui存在以下的对应关系:

2.2 变量选择

根据前文构建的模型,本文考察农户农药的施用行为,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主要分为农药使用量的选择、施用过程中是否按规定操作以及农药残留物的处理问题[16],选取“是否会过量施用农药”,“施药前是否阅读标签上的施用说明”以及“是否遵守安全间隔期”作为因变量,分别赋值为1、2、3、4、5,按照农户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划分等级,得分越高,表明可能带来的风险越高。由于本文着重分析政府政策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程度,因此,选取的自变量主要是政府为规范农户行为所实施的相关政策,表1为变量的定义与赋值。

2.3 调查设计

为全面考察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实地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各省代表农作物的不同,分别选取了以大豆为代表农作物的黑龙江、以蔬菜为代表农作物的山东、以小麦为代表农作物的河南、以水稻为代表农作物的江苏和以油菜为代表农作物的浙江等五个农业生产省份,每个省份抽取20个行政村,并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0个农业生产者,共计发放问卷1 000份。考虑到面对面的调查方式能有效避免接受调查的农户(以下简称受访者)对调查问题的理解偏误且问卷反馈率较高[17],本研究由经过训练的调查员通过面对面直接访谈的方式完成。共计获得有效问卷986份,问卷有效率为98.6%。

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1 受访者的基本特征

由表2可知,受访者中,男性占59.84%,高于女性所占的比例;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44.02%,以青壮年为主;受访者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的占绝大多数。

3.2 受访者的生产特征

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以3万元以下为主,高于一半的家庭农业生产收入占其家庭总收入不到40%;约70%的农户有打工经历,纯农户经营所占的比例不足50%;生产的土地规模较小,以6亩以下为主。可见,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分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等特点。

3.3 受访者的农药施用行为

表4显示,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主要体现为过量使用农药、不遵守用药的间隔期以及在施药前不阅读相关的施药说明,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等级可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据统计,约15%的农户在施药前不阅读标签说明、不遵守间隔期,且存在过量使用农药的情况,从而可能产生较高的风险。产生中等风险和低风险的样本比例为21.6%和39.4%,说明大部分的农户的施药行为还是较为规范的。

4 模型的估计与结果分析4.1 模型估计

根据前文构建的模型,运用STATA11.0对所得的样本数据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回归结果见表5所示。

表5的结果显示,对y1和y2的估计,GEND、MAGE和HAGE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表明农户的性别和年龄对其施药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男性更倾向于过量施用农药和不遵守间隔期;相对于年轻的农户,农户的年龄越大,采取高风险施药行为的可能性越高,60岁以上的农户普遍倾向于过量施用农药、不遵守间隔期和在施药前不阅读标签说明。对y2和y3的估计,HEDU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其是否遵守间隔期以及是否阅读标签说明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更易遵守施药的间隔期,在施药之前也更关注标签的说明;然而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5还显示,政府政策对农户施药的行为均产生负向影响,表明政府干预或多或少都降低了农户施药行为的风险性,但不同的政策对农户施药行为影响效果的显著性不同。具体分析,政府的干预政策主要可分为命令控制政策、宣传培训政策和激励政策[16]。其中,命令控制政策包括:强令禁止高毒农药(BAN)、对违反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处罚(PUNI)、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检测(INSP);宣传培训政策则包括:组织农药施用技术培训(TRAI)和农产

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PROM);而提供生物农药补贴的政策(SUBS)则属激励政策。由回归结果可知,政府的命令控制政策,(BAN、PUNI、INSP)能有效减少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并促使农户遵守施药的间隔期,但对农户在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的影响并不显著;宣传培训政策,如农药施用技术培训(TRAI)能有效规范农户遵守施药的间

隔期以及促使农户在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但对于减少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影响甚微,政府出台“保证农产品安全的监管政策”(POLC)以及组织农产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PROM)能规范农户在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但对减少农户过量施用农药和促使其遵守施药间隔期的影响效果不大;而激励政策,即提供生物农药补贴的政策(SUBS)将显著改变农户的施药行为,不仅能有效减少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而且对农户遵守间隔期和阅读标签说明也能起到很好的规范效果。

4.2 结果分析

有序Logistic回归的结果表明,命令控制政策,如强令 禁止高毒农药和对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进行处罚等政策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能起到较好的规范效果,但对于农户的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的行为以及施药过程中是否遵守间隔期的控制效果却并不显著,这与Downing和Hanf的结论类似。这是因为对农户而言,阅读标签说明的行为属于事前行为,强令禁止高毒农药、对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进行处罚以及对农产品进行检测等命令控制政策则属于规范行为结果的政策,这种结果导向的政策对事前行为并不具有太大的约束力,从而解释了为何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政策对规范农户整个生产过程行为的效果不佳;而农药施用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宣传培训政策则可以改变农户对农药的认知,对农户在施药前的行为以及整个施药过程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在事前防范农户不规范的施药行为所带来的风险,这与Goodhue、Jacquet等的研究结论类似。

5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为规范农户农药的施用行为,近年来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因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我国的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分散化,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等特点,规范农户施药行为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成本高、实施难度大的困难,因此,研究不同政策对农户不同施药行为的规范效果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全国986个农户的实证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不同政府政策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3.2%的农户在施药前从不阅读施药说明,从不遵守施药间隔期,并且存在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11.9%的农户通常存在此类不规范的行为,从而可能产生较高的风险;产生中等风险和低风险的比例分别为216%和39.4%。由此可见,在本研究调查的区域,大部分农户的施药行为相对较为规范。

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和年龄对其施药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户倾向于过量施用农药、不遵守间隔期和不阅读标签说明。政府政策对农户的施药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由此表明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施药行为的风险性,但不同政策的影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命令控制政策(强令禁止高毒农药(BAN)、对违反农产品安全生产进行处罚(PUNI)、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检测(INSP))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效应,但对阅读标签说明等事前行为的规范效果不佳。宣传培训政策(农药施用技术培训(TRAI)、农产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PROM))能有效规范农户在施药前阅读标签说明,但对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农药的影响不大。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提供生物农药补贴(SUBS))对农户过量施用农药、阅读标签说明以及遵守间隔期均有显著的规范效果。

5.2 政策建议

中国目前正处于激烈的转型之中,我国农产品的供需矛盾也逐步由量和质为主的矛盾转化为由农产品品质供应不足问题引发的矛盾。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和保障,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农户的施药行为则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政府政策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程度,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对于政府而言,命令控制政策能从结果上有效减少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现象,但不能有效地规范农户整个生产过程的行为,Downing和Hanf[18]认为,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政策面临高昂的实施成本和监督困难,从而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对于政府而言,配合相应的安全教育宣传和技能培训政策,能更有效地达到规制效果。由此提出,在实施强令禁止高毒农药等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为农户提供农药施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对农药施用方式、农药施用间隔期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不同的农药施用行为可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的风险,增强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科学用药。

(2)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能有效弥补命令控制政策的监管漏洞,从而更有效的规范农户的施药行为。Power等[19]也认为,集体奖励与惩罚基础上的税收-补贴政策能有效克服监管困难,并且税收-补贴政策比集体惩罚政策更能够实现效率效果[20]。因此,应当建立相应的惩罚-激励机制,对使用高污染高毒农药等行为进行征税,对使用生物农药、施用有机肥等具有正外部性的投入行为进行补贴,使农户能够因规范用药而获得收益,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农户施药行为的随意性,引导农业生产者规范用药。

(3)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分散化的特征,给政府的监管和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农户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往往存在不规范的施药行为,因此,要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对称性,防止农户出于利益最大化目的而采取不规范施用农药的投机行为。

(编辑:刘呈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阳检. 农药施用行为和农户特征研究: 基于农产品质的安全供给视角[D]. 无锡:江南大学, 2010:1-2. [YANG Jian.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applying pesticides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ing perspective[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 2010: 1-2.]

[2]MORRIS M L, DOSS C R. How does g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C]//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Nashville: AAEA, 1999: 8-11.

[3]ISIN S, YILDIRIM I. Fruit growers perceptions on the harmful effects of pesticides and their reflection on practices: the case of Kemalpasa, Turkey[J]. Crop protection, 2007, 26(7): 917-922.

[4]KUMARI L P, REDDY K G.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safety use of pesticides among farm workers[J]. IOSR jou rnal of agriculture and veterinary science, 2013, 6(2): 1-8.

[5]ABHILASH P C, NANDITA S. 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 an Indian scenario[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5: 1-12.

[6]周峰, 徐翔. 无公害蔬菜生产者农药使用行为研究:以南京为例[J]. 经济问题,2008(1):94-96. [ZHOU Feng, XU Xiang. Research of pollutionfree vegetables producers using pesticide behaviors: a case of Nanjing[J]. Economic problems, 2008 (1): 94-96.]

[7]赵建欣, 张忠根. 对农户种植安全蔬菜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山东、河北两省菜农的调查[J]. 国际商务, 2008(2): 52-57. [ZHAO Jiangxin, ZHANG Zhongge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farmers planting vegetables safely: based on the survey of vegetable farmers in Shandong and Hebei province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8 (2): 52-57.]

[8]王建华, 马玉婷, 李俏.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J]. 公共管理学报,2015(1):117-126. [WANG Jianghua, MA Yuting, LI Qiao. Agricultural products security and the cho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pesticide application behavior [J].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2015 (1): 117-126.]

[9]HRUSKA A J. Government pesticide policy in Nicaragua 1985-1989[J]. Global pesticide monitor, 1990 (1): 3-5.

[10]LUTZ E, YOUNG M.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to agricultural policies of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J]. World development, 1992, 20(2): 241-253.

[11]GOODHUE R E, KLONSKY K, MOHAPATRA S. Can an education program be a substitute for a regulatory program that bans pesticides? evidence from a panel selection model[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92(4): 956-971.

[12]JACQUET F, BUTAULT J P, GUICHARD L.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pesticides in French field crop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1, 70(9): 1638-1648.

[13]SHUMWAY C R, CHESSER R R. Pesticide tax, cropping patterns and water quality in south central Texa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1994, 26(1): 224-240.

[14]THEODOROS S, STEFANOU S E, OUDE L A. Can economic incentives encourage actual reductions in pesticide use and environmental spillovers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2, 43(3): 267-276.

[15]代云云, 徐翔. 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农户对政府、市场及组织质量安全监管影响认知的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8-53. [DAI Yunyun, XU Xiang. Study on the farmers behavior in controlling vegetable quality and safety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regulatory impact of government, market and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3): 48-53.]

[16]王常伟, 顾海英. 市场VS政府,什么力量影响了我国菜农农药用量的选择?[J]. 管理世界,2013(11):50-66. [WANG Changwei, GU Haiying. The market vs. the government: what forces affect the selection of amount of pesticide used by Chinas vegetable grower?[J]. Management world, 2013 (11): 50-66.]

[17]BOCCALETTI S, NARDELLA M. 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esticidefree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in Italy[J]. 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00, 3(3): 297-310.

[18]DOWNING P B, HANF K.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in implementing pollution laws [M]. Boston: KluwerNijhoff, 1983:45-48.

[19]POWER M E, BROZOVIC N, BODE C, et al. Spatially explicit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and sustaining inland water ecosystems [J].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5, 3(1): 47-55.

[20]SPRAGGON J. Exogenous targeting instruments as a solution to group moral hazards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 84(3): 427-456.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