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陇南探索

2016-09-18张永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陇南小学教师顶岗

张永明,颉 静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甘肃成县 742500;2.陇南市与软件教育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陇南探索

张永明,颉静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甘肃成县742500;2.陇南市与软件教育学校,甘肃 成县742500)

主动适应中小学及幼儿园对教师特质的新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陇南师专作为一所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地方师范专科院校,把主动适应当前小学课程改革作为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积极探索与小学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具体做法是:创新“双向导师制”,构建兼容开放的教师队伍合作模式;实行“顶岗支教”,构建置换培训的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成立“研究机构”,构建“多元主体”的学术交流模式;共建“实践基地”,构建“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师教育;小学教育; 协同发展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8.0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改革是20世纪末以来全球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教育改革整体向前发展。同样,伴随21世纪初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质量成为改革的关注热点,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必然反映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的选择上。因此,主动适应中小学及幼儿园对教师特质的新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陇南师专作为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地方师范专科院校,把主动适应当前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特质的要求作为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积极探索与小学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一、深化“双向导师制”的内涵,构建兼容开放教师队伍的合作模式

美国有学者认为,“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需要大学中的教育学院及中小学通力合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基础教育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美国课程理论家小威廉姆·多尔(William E. Doll,Jr.)也指出,课程本身应该开放而不是封闭,“这一开放的系统允许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在会谈和对话之中创造出比现有的封闭性课程结构所可能提供的更为复杂的学科秩序与结构”[1]。此外,根据我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1)的规定,“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2]鉴于此,为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体系,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有效合作,有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我校在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上创新实施“双向导师制”。

“双导师制”原意为“一定数量的学生群体有两个导师负责指导他们的学习与研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位导师承担不同的责任,校内导师负责课堂教学工作,校外导师负责课堂外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3]陇南师专实行的“双向导师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突破了原本意义上“双导师制”的概念,在原“双导师制”内涵的基础上,把“双向指导”的内涵拓展到:“高校教师指导小学教师与小学教师指导高校学生相结合”、“职前小学教师培养与职后小学教师指导一体化”的培养小学教师的机制。具体做法是:陇南师专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本校导师在教师教育专业基础理论指导的同时,也接受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同时,我校也选派教育学科和学科教学论教师深入小学听评课,与小学教师共同研讨教改课题,为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共同探讨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现已聘请陇南市成县城关区160名小学骨干教师为我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指导教师,并聘请20名小学学科带头人为我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上教法课,指导教学技能与实践,为师范生介绍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经验,作他们教育实践上的引路人。

“双向导师制”是一种在新型教师观思想引领下的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双向导师制”的建立,使得高校教师、未来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学生发展成了一个高效协作的“学习共同体”,是一种通过对话与反思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合作共建平台,为提升师范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师生交流而设计,是高校与小学合作共建师范专业的一个教师教育工作平台”[4]。对高等师范院校而言,这种“学习共同体”能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最真实的教育实践环境;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而言,能够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与高等师范院校合作的地方小学及小学教师而言,能够使其获得自身更好的专业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接触到不同教师角色,受到不同教师文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双向导师制”给我校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为我校及陇南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象,并与陇南市各合作小学、指导教师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信任、协同发展的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合作共同体”,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坚持“顶岗支教”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实践取向的“置换培训”的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2002年2月,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5]这说明了教师教育的方向应该是一个连续的、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活动,被誉为兼具教师培训优势和农村支教意义的“双赢”模式,顶岗支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新形势下体现教师教育连续、一体化的依托。有学者还进一步阐释,认为“顶岗实习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师范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有效保障。”[6]现有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师范生顶岗支教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师范生顶岗支教活动,使师范生得到充分的教学实践锻炼,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为将来走向教学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顶岗支教活动使农村教师获得到高校接受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培训的机会,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三是通过顶岗支教活动,推动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革新,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7]。

高等师范院校的顶岗支教是由师范院校和实习小学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推动置换培训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校校双赢的有效培养模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在师范我校施行的“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是一种高等师范院校顶岗实习与小学教师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精神,结合陇南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在2010年,甘肃省陇南市制定了《陇南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计划》(陇教发〔2010〕86号),培训机构确定为我校。陇南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是通过陇南师专师范类实习学生“顶岗支教”的互换方式实现的,我校师范专业大三学生“顶岗支教”置换陇南市中小学教师脱岗参加为期2个月的培训。具体的做法是:我校师范生在实习之前,先按照模拟实习的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再到小学顶替原教师岗位进行实习,承担2个月的全部教育教学任务,被顶替的中小学教师则到我校接受专业培训,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陇南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已连续实施五年。截止2014年,已经培训学员6979名。并在培训过程中研制出了“实践取向”的培训模式,“实践取向”的培训模式包括适合于通识理念专题培训的“问题+案例+研讨”培训模式;适合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观摩+研讨+点评”培训模式;适合于培训后期的“展示+自评+他评”培训模式。还设计出了8个模块化培训课程方案,开发出两套教材。培训期间,接受培训的一线教师从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受到所在小学的普遍好评,顶岗支教的我校师范生不仅检验了专业技能,同时,也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三、成立“研究机构”,构建“多元主体”的学术交流模式

为了加强我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的协同联系,了解农村小学,研究农村小学课堂,促进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我校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更能满足地方农村小学需要,2009年5月由“陇南师专初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几所重点小学校长联合发起了关于成立“陇南市初等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的倡议,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陇南市初等教育研究会”于2010正式成立。首届“研究会”共吸收了26家县区教研室、小学等单位作为理事单位,155名个人作为会员,揭开了我校初等教育专业与地方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序幕,也搭建了一个陇南市初等教育研究的平台,加强了陇南各区县间的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了陇南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学术报告、论文交流、专题研讨和教学考察等形式,探索陇南小学教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经验,为陇南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陇南师专初等教育专业的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不懈努力,“研究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已经构建形成了一种由知名专家学者引领,高校教师智力支持,重点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支持的“多元主体”学术交流模式,在陇南市乃至全省教育事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会”结合陇南市小学的发展现状及瓶颈问题,精心设计,确立主题,每年筹办一次学术年会,每届年会推出一个特色小学作为观摩样板。会议通过“专家引领”、“课堂观摩”、“学术交流”、“特色展示”等形式,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问题与职后成长问题有机的统一到学术交流的主题上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圆满地举办了六届年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陇南市初等教育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与全国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2014年学术年会在陇南师专联合召开,全国13所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陇南市38所小学的校长、骨干教师以及陇南师专部分教师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本届年会。首次将高校学术交流和小学办学经验交流有机结合,这种探索促进了小学教师的培养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校校合作,真正形成了“地方行政——大学——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办学机制。

这种互利双赢学术交流模式的构建,一方面加强了高等师范各兄弟院校间的交流与协作,借鉴其在初等教育专业建设发展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思考我校初等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改革对策,另一方面又给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提升自己专业发展的平台。

四、共建“实践基地”,构建“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教育具有实践生成性的本质出发,坚持教育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以教育实践为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而建构走向实践的教育学,是克服当前中国教育学发展瓶颈的一个有益的尝试。而与各合作的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多元化的协作方式,才能真正体现“实践取向”的内涵和价值。也只有走向实践,人的精神性、文化性、伦理性本质和教育的本质才能够最终得以生成。[8]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我们知道,实践教学环节是师范毕业生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自己专业情感的机会, 也是教师职前教育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顺应这一趋势和要求,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秉承70多年培养小学教师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与途径,着力培养未来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教师教育培养方面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在多年的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方面,与地方及周边的省市,建立了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合作机制。现阶段已与陇南市成县城关区32所小学建立了长久的合作机制,已经将这32所小学纳入到了我校的实践基地。在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方式上采取“共建共享”形式,我校给所共建的实践基地提供“物质与智力”支持,如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指导,桌椅、图书资料、电脑、经费等方面适当的物质支持。一方面改善了实践基地的办学条件与水平,另一方面,为我校师范生见习、实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使我校与各实践基地的协作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有机体。

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我们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础,我校初等教育专业总结多年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经验,实行“2.5+0.5”的培养模式,就是把大学的三年学制分为两年半在校学习和半年到小学实习。师范生在学校的两年半完成普通教育及学科专业课程,剩下的半年则到当地小学实习,接受实习学校教师的指导,实习结束后还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培养和提高。这种培养模式更侧重把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看成培养教师过程中的一环,各个环节不是独立分割的部分,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理论的学习为进入实践打下基础,实践的锻炼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提升。[9]

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强化了实践性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建立具有现代教师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及与之配套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能力和绩效,实习生在实践过程中,围绕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与研究),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实战演练,让他们能从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逐步具备了一名未来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高等师范院校实习生的到来,为农村尤其是薄弱地区的基础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实习学生以全职教师的身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这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师资紧缺的矛盾,有效解决了陇南市部分地区师资短缺等问题。

地方与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互为一体,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我校通过对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模式的不断摸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要在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其它方面,如教育价值追求的融合方面、谋求教师自身的解放、谋求学校组织变革与创新等问题上继续思考前行。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23.

[2]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3]王大磊.教师教育“双导师制”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5.

[4]叶萍恺,梁国建.教师教育“双导师、双主讲”合作共建平台探析[J].教育与职业地,2013(6).

[5]关于“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02-06.

[6]魏亚琴.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7]张爱华,宋萍,刘兆丰.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河北师范大学“3.5 + 0.5”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11):101.

[8]王大磊.教师教育“双导师制”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9]宋静磊.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王耀辉]

A Study on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Longnan

ZHANGYong-ming,XIE Jing

(1.Longnan Teacher college,Chenxian 742500,China;2.Longnan Special school,Chenxian 742500)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to actively adapt to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s well as kindergartens.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as a local school which takes train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s its main purpose, has been actively explore the new thought of joint development with primary schools. The specific approaches are: to create “double tutorial system”; to build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teaching groups which is open and receptive; implement “taking post for field work and replacement training” in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establish “ research institution” to build the model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teacher education; elementary education; joint development

2016-03-17;

2016-05-17

张永明,男,甘肃庆阳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初等教育;颉静,女,甘肃成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职前教育

G451.2

A

2095-770X(2016)08-0131-04

猜你喜欢

陇南小学教师顶岗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陇南记忆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圆梦陇南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