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能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

2016-09-18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技能型英语专业应用型

张 芒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128)



应用技能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

张芒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8)

中国本科院校的转型为英语专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英语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符合英语专业自身发展趋势,而且是地方经济转型和学生自身职业规划的需要。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英语专业需明晰人才定位,加强内涵式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调整质量评价体系。

英语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8.0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教育部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通过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目前,英语专业经过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遭遇到瓶颈期,就业率持续走低使之失去了原有的专业优势。在本科院校面临转型之际,英语专业如何把握机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寻求培养新模式,推动内涵式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是其重新获得专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英语专业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定位

国际上一般把人才划分为两大类:学术性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学术性人才包括科学性和理论性人才, 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则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习研究型工作的人才, 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本科应用技能型人才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2) 它是理论知识与行业知识兼备的人才;3)它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人才。

表1 学术型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辨析[1]

笔者认为,对于英语专业来讲,应用技能型人才是具备熟练的英语技能,厚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自主灵活地使用英语从事语言、翻译、文化、教育、贸易、外交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是能将所学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真正运用到所从事的工作或社会实践中去的人才,概括地说就是能以用为本、学以致用、学而会用。

二、 英语专业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性

(一) 英语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已然成为多元文化对话与理解的最主要交流语言,作为我国高校中培养规模最大的外语语种,英语专业教育也被多元文化共生时代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要求[2],而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束缚了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英语专业想要保持良性的发展轨道,一定要“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事实上,在2000年后,各个本科院校逐步开始探索“英语&专业”的复合型应用性培养模式。在培养英语专门人才的同时,强调英语语言技能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开设经贸、商务、新闻、法律、旅游等专业方向。随着部分英语专业方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专业体系的完善,英语专业更加强调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2012年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做了调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本科专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列入目录内基本专业[2]。新增加的这两个专业具有很强的技能型和实践性,标志着教育部把英语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上。

(二)地方经济发展与英语专业人才对接的需要

英语专业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划分,我国经济处于经济优化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地方急需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实力雄厚、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的从事设计运行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1]。而英语专业近些年却因为就业率下滑、工作专业不对口等现象,成为就业高风险的红牌专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发展太严重,趋同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需求。根据我国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中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达到3900万人,占所有人才的28%左右[3]。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英语专业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迎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培养一批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实践能力的外语应用型人才。

(三)学生职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也是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发展和职业规划多元化、多层次化的需求。我国目前处于大众化教育时代,每年英语专业招生上万人,由于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特长及发展潜力都不尽相同,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与学习需求也大相径庭。除了一少部分学术型人才有志于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外,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学以致用,所学有用,能够在学校接受到英语技能的踏实训练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便无缝对接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李奕华[4]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及在校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75%的同学希望掌握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其次55%的同学希望掌握用英语教学的能力,48%的同学希望能够掌握用英语从事商务外贸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一群体学习者的需求,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英语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一)明确培养目标

本科阶段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高专及学术性本科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异,英语专业必须得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寻求错位发展之路。潘懋元先生将我国高校主要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职院校[5]。除了39所985院校和73所211院校之外,其它本科院都应当定位为“立足特定行业、产业或岗位群,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大学[3]。这类院校对人才的定位应是“懂技术、会应用、善思辨的行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英语专业应在明晰所在院校定位的基础上,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利用自身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的优势,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讲,这类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种特征:

1.更加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译的熟练操练技能;

2.更加宽广的知识面,包括文学、语言学和相关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

3.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4.较强的运用能力,即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和创新能力;

5.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 调整传统课程设置

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包括三个类型: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科知识课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课。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课程设置以专业&行业为本位,由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变,构建通识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以及专业综合能力模块[6]。笔者认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是整个课程模块的基石,因为专业技能是立身之本。与211、985院校相比,大部分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生源素质不尽人意,为了夯实英语技能,应加大对英语技能的训练,增加专业技能课的课时量。此外,课程设置顺序要讲究循序渐进,由易至难,各年级各模块之间有很好的链接,专业核心模块与专业综合能力模块一般应该在3-4年级开设,以保障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发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第三,为提高学生的行业综合能力,开发专业课程&职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为学生提供行业平台,鼓励学生进修行业知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口译课程为例,笔者建议把口译证书考试引进口译课堂,开发口语等级考试,使口语课课堂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课程考试和口语等级考试相结合。

(三) 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内容依托式教学(CBI)是本科英语专业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内容依托式教学主要强调专业知识与语言形式的融合,对英语专业来讲,就是用英语来讲授专业课程。英语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淡化学科强化专业的宗旨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理念中把语言学习和学科技能结合起来的教学指导原则是完全契合的[7]。对于学生来讲,CBI理念下的分科英语教学将语言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直接面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并将学生放在最接近母语的状态下进行专业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持,从传输知识转型到通过鹰架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迪式、问题式、综合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围绕英语实践能力这个核心目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能力结构结合起来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组织研讨、讲演、观点陈述等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如利用慕课(MOOC,一种最新的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做到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合理对接。

(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在知识结构上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复合背景:即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系统专业知识,或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果没有具有行业资格或从业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8]。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以下三个方法进行:第一,鼓励英语教师通过培训、在职教育等形式,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提供“产、学、研”结合的机会,探求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使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把先进的理论知识带到企业,也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第二,加强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一些团队授课的尝试,发挥团队每位教师的学科优势。学生可以从不同类型的教师那里不仅可以学到不同的专业知识,也可以领略到他们的专业风范。同时以团队带头人来指导、影响团队的其他教师积极投入到新课程的设计和学习中,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第三,改革教师聘任制度,积极引进政府、企业的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做专业建设带头人或担任专兼职教师,必要时可以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这类教师在课堂上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践素材,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 加大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实战技能的必需手段。传统的英语专业重理论、轻实践,要适应新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必须加大实践环节,将碎片式的实践教学系统化。第一,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实地训练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校内建设翻译方向的交传、同传实验室、商务谈判实验室,让学生首先在模拟的环境里体会并熟悉将英语知识转换成专业能力的过程。第二,提高毕业实习学分,实行毕业实习过程化管理。英语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毕业实习分值比较小,因此也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弄虚作假,只交一份实习报告草草了事。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保障实习效果,必须增加毕业实习学分,延长毕业实习时间,并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严密的监督,分阶段地考察学生的实习情况。第三,举办英语角、读书分享会、英语戏剧比赛、英语配音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历练英语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英语应用性课题研究,参与以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的专业竞赛和实践实训活动。同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渠道,建设与专业方向对口的实践平台,与相关外企、翻译公司、旅游集团、政府部门等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学习到英语语言以外的相关行业知识并学会用英语进行行业交流,锻炼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另外,积极推进海外境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加快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进程。

(六) 构建新型的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英语专业对传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第一,质量评价标准由“知识”向“能力”转变,评价学生不能分数至上,考查内容也不仅仅只包括书本知识。第二,摒弃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渠道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法,如口试、答辩、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等,甚至可以参考和引进企业、社会评价指标。第三,制定灵活的学分兑换政策,将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省级大型比赛的获奖证书作为相关课程的免修依据,对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以及承担科研项目等另设置实践创新学分。通过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拨作用,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本科院校向职业化转型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之路,也是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和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多元化的需要。英语专业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要打破传统培养模式的束缚,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内涵的建设。同时拓展学生的实践渠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丰富教学评价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及相应行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69.

[2]仲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27-133.

[3]王玲.高技能人才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区别与培养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11-14.

[4]李奕华.基于需求分析探索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7-129.

[5]李婷.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2):192-193.

[6]张向华,李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1):62-65.

[7]黄艳芳.CBI大学英语分科教学——地方本科院校向职业院校转型形势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需要[J]. 科技经济市场,2014(2):172-173.

[8]赵生学. 应用型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策略[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89-92.

[责任编辑王耀辉]

On the Path and Method of Cultivation of Applied & Skilled Tal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ZHANG Mang

(School of Tourism, Institute of Human Geography,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710128,China)

Chinese colleges’ transformation bring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majo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 skilled talents fits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the English major, meets the need of loc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caters the career planning of most students. To guarantee this goal, the English major should reposition its talents levels,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reinfor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djust the appraisal system.

The English major; Applied & skilled talents

2015-12-21;

2016-03-11

张芒,女,陕西三原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教学法。

■学科教育

H319.1

A

2095-770X(2016)08-0088-04

猜你喜欢

技能型英语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