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2016-09-18钟凰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

钟凰元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福建福州 350117)



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钟凰元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福建福州350117)

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审核评估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设计思想上存在契合之处,高校可以通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个性化发展,强化高校办学自主权三个方面加以关注,实现整体优化的“学习人”培养目标,以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审核评估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8.009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可视表现。人才培养重在于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满足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连续的大学扩招后,高等教育步入了质量时代,而审核评估是推动高校进一步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评判高校进行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因此,推动高校开始启动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势在必行。

一、设计思想:审核评估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契合

高校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生力军。进行合理的办学定位,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适应我国国情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审核评估目标的内在一致性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事关高校的整体发展方向。目标如果过高,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如果目标过低,则容易造成发展的滞后性,错失许多发展机遇。[3]而审核评估的核心在于强调高校办学目标的合理预设,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推进人才培养形式的丰富多样化,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可见,审核评估是基于高校自主治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而设立起来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4]通过审核评估,可有效检验、鉴定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从而推动专业建设和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多样性。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开展审核评估,准确把握高校特质,合理掌控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审核评估目标在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内在一致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目标的设定,后者是目标的监控。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审核评估的互补性

审核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5]虽然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其教育产出质量也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审核评估体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推动高校及时采取有效决策,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积极解决问题,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确保高校教育朝着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进,保证高校教育能够高质量产出。具体而言,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校教育质量提供了结构性规范,为高校教学水平制定了一个基本的要求,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的基准;而审核评估则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情况的有效核查。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不足,建立目标适中的独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再通过审核评估来发掘和补充先前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不足。这不仅是紧随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审核评估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深化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教育大国,尤其是在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也实现质的提升,但是在过去的这些年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偏向于外延式发展,由此所带来的问题不可小觑。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存在着明显短板,如一些高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坚守本质理念之间存在疑虑,在培养全面型“学习人”的素质人才和以就业为目标的“工具人”之间存在选择难的问题。

为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在未来十年内,我国高校应当建立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人才产出质量、科研水平以及社会服务水平,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在国际层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亟需完善高校教育质量的审核评估。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段性局限,通过与时俱进的审核评估体系来进行调整,不仅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更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高校教育发展需要有危机意识,更需要有前瞻意识,要紧紧立足于现状,通过审核评估这一把尺子进行自我测量,建立高校自我检查、自我修正、自我发展的制度,才是高等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当代高校应当强化质量立校的基本意识,通过审核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加速推进高校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

二、价值取向: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学习人”

人才培养目标也称“教育目的”,主要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以当下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即实然需求下的“工具人”的固守;二是以人的自身全面发展需要、院校的生存与长期发展为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学生全面需要、满足院校长期发展,能够适应社会各方面需求为理想目标,即应然需要下的“全能人”的追求;三是以整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整体优化后的“学习人”的培养。

(一)实然需求:一个“工具人”的固守

受社会宏观条件的影响、科学知识水平的牵制以及自身办学资源的制约,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为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满足大学生的现实就业需求,高校不可避免地制定适宜所处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于是,高校人才培养愈发作为高校的“产品”出现,高校人才培养愈发向“工具人”演变。

在“工具人”这样的培养模式下,高校被视为工厂,教师充当工人,学生充当原料,育人的过程则被演化为造物制器的过程。这种高效率、机械化的育人机制虽然能够满足一时的社会需求,但是从长远的发展历程来看,其遭受到的最大质疑将是来自育何人的本源思考。有学者曾提出,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虽然是社会化的动物,但是这种“工具人”的培养模式过分强调把人培育成服务社会的工具,最终将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本质的原始状态相脱离。[6]历史的发展车轮已经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教育的最本源目的即是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成才,让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都能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显然,单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具人”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因人而异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发展需求,显然不符合高校真正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应然需要:一个“全能人”的追求

“以人为本”是当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思想,应然状态下的高等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每一位受教育者获得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成长成才,达到人的绝对自由。[7]这种应然教育的育人模式被历代中西方教学大儒所推崇,例如,中国教育大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庶、富、教”的贤人教育;而西方的教育学者中,纽曼、洪堡、雅斯贝尔斯等人也强调了大学的教育和科研不仅仅在于传播事实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全能人”。从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来看,这种“全能人”具有全面发展的通才的性质,其紧紧立足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看,“全能人”要求又必须具有专才的性质,能精通各行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全能人”的教育追求是对业务能力的“专”的强调与对知识储备的“博”的看重,在“博”中突显“专”,以“专”带动“博”。二者之间的相容相生,共同促进。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对于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源追求。然而,之所以称之为应然状态下的培养目标,原因即在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与掌握水平存在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兴趣与爱好也存在明显不同,兼具通才和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真正实现,学校试图培养出“全能人”的目标只能称之为应然状态下的目标,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价值追求。

(三)整体优化:一个“学习人”的培养

面对上述中提及的高等教育是培育应然状态下兼具通才和专才的“全能人”,还是实然状态下以就业为导向,批量生产“工具人”的生存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陷入了两个极端困境。后者的“工具人”培养模式,诚然是不符合教育理念的,更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而前者“全能人”的培养目标固然是教学育人的终极目标,但这种应然状态下的“全能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漫长的时间、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要平衡上述两个极端走向,高校教育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在行动上予以调适,“学习人”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人”的培养模式正契合了这句古话。所谓的“学习人”是指将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培养成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学习人”培养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完全区别于“工具人”培养模式的功利性和“全能人”培养模式的理想主义,忠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忠于学校育人的根本宗旨。这种“学习人”的培养模式兼具“工具人”、“全能人”的需求,强调受教育者在高校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高校从社会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又要考虑到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所以,综合考虑“工具人”和“全能人”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二者的整体优化整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建构“学习人”。通过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鼓励和培育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高校间的错位发展与有机共融。综上,“学习人”培养目标是当下社会经济环境下较为符合教育理念的高校育人目标。

三、目标建构:审核评估视角下“学习人”培养目标之设置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校内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总方向和立足点,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审核评估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适当评价具有现实意义。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的相关规定中,概括了审核评估的总体要求,即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大基本原则。各省市、各大高校在《评估方案》的指导下,也分别根据本省市、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动能性,制定出符合本省市、本院校的具体评估方案。但是,存在部分高校在具体审核评估过程中,无法独立自主地、有效地发挥自主性;无法适当设定审核目标和具体质量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习人”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故而审核评估环境下,要实现“学习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落实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深化改革,思想先行。“学习人”培养目标的建构,其首要因素在于学校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学习能力培养优先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要制定现实有效的评价标准进行培养目标的框定。各大高等院校就必须转变完全的自我评估方式和完全的专家审查评定方式。从国际上高校所普遍采用的评估情况来看,审核评估为近些年较为通用和常用的做法。审核评估往往是通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定位。自我评价是基础,结合审核评估“用数据说话,用材料实证”的特点,经过学校自我评估,获得了原始数据,摸清了真实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确定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8]专家的实地考察和审核是为了帮助高校诊断问题,修正高校内部所建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促进高校发展向着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前进。

学校在秉持自我评价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两者角色之间的互为补充,深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人”的办学宗旨。具体而言,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宏观上应当根据学校未来发展的整体情况,明确建立“学习人”培养宗旨,因地制宜地制定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权衡高校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微观上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多方面的需求,适当鼓励和支持创设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平台,将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于其中,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中不断提升与巩固,并利用审核评估全面考量该目标能否涵盖适用于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双标准要求,真正落实人才培养任务。

(二)凝练特色,彰显高校个性化发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优化,彰显高校个性化发展,突出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成为高等教育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反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趋势,早期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呈现出诸如设立的师范类院校、农林业院校、理工类院校以及医药类院校。这些过分强调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工具人”状况。综合性高等院校发展模式的兴起,给这类专业化培养模式的高等学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各类高等学府积极把握住这个契机,在综合转变的过程中,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发展,在综合发展中凸显特色、在普遍性中彰显个性。

“学习人”培养目标提出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模式不同于专业化发展模式,提炼特色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强调专项发展,而是从学生自身兴趣特长出发,通过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的整合配置,优中选优,形成个性化带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人”的培养,要求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根据院校自身的发展经历、现实情况、办学经验、办学成绩进行摸索、总结、反思而确定的真正适合本校未来发展方向的目标。“学习人”培养目标是在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结合所处地区社会经济因素,正视自身实际情况,放眼未来的基础上,通过审核评估“一校一标准,一校一类别”的标准进行论证研究,深入挖掘提炼出来的。[9]但是,审核评估下的“学习人”培养目标并不是最终所确定的“事实成果”,要获取最后的“胜利果实”,必须由包括学习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人群通过互动而实际创造的成果,即“学习人”的培养目标仅仅是“建构的过程”。基于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平台优势不同,“学习人”的培养目标往往具有学校特性和区域特征。各大高校应当牢牢把握好自身的发展优势,充分在“学习人”培养目标中展示自我,发挥特色,体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为高校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三)自主设定,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审核评估的最大特色即在于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自主定位培养目标。自主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我国高校发展历程中,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标和指航器,但是我国高校发展存在着“一放就乱”、“一收就紧”的尴尬局面,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极强的政府,极弱的社会”,高校发展缺乏自主办学、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同于以往的评估,审核评估的标准不再是由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设定,而是由高校及利益相关者根据本校的现实发展需要,商讨共同构架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这为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迈出了坚实一步。审核评估一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要求高校要达到一定的培养标准或形成良好的人才质量,而是注重帮助学校自主定位发展目标,鼓励学校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激发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鼓励高校进行特色化办学,维护高校学术自由,还必须坚持以下几点[10]:首先,完善审核评估体系,严格制定审核评估标准和制定方式,明确审核评估主体范围,限定谁是评估主体,谁有权进行评估;其次,应当落实限政放权的指导思想,合理限制政府权力,充分赋予各大高校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自主权利;再次,建立完善的审核评估协商机制,尊重各大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定权;最后,建立完善的审核评估标准听证程序,充分听取利害相关者的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深化评估标准。只有紧紧把握审核评估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等特点,才有利于在常态化和开放化的状态下推动高校对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核实”,推动高校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

[1]吴伟龙.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提升高校育人质量[J].科教导刊,2015(07):22-23.

[2]杨建国,杨彦勤.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4(6):1-3.

[3]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8.

[4]李振泉,李庆丰,吴培群,周大森.实施审核评估构建本科毕设(论文)质量保障体系[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03):67-69.

[5]曾红权.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问题治理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5(2):35-38.

[6]樊华,周庆贵,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55-58.

[7]申天恩.对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2):13-27.

[8]朱长江,贺占魁,叶飞.审核评估: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催化剂——华中师范大学对评建工作的认识与应对[J].中国大学教学,2014(6):71-73.

[9]丛玉豪.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认识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3(3):7-11.

[10] 张晓鹏.审核评估:最为个性化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J].上海教育,2009(20):36-37.

[责任编辑李亚卓]

The Colleg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under the View of Audit Assessment

ZHONG Huang-yuan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China)

The colleg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under the view of audit assessment poses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deas of audit assessment share similarities with the designing idea of the colleg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realize an optimized training objective by promo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developing teaching specialties and strengthening autonomy in running, thereby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location; audit assessment

2016-03-11;

2016-04-07

钟凰元,女,福建尤溪人,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教育理论

G640

A

2095-770X(2016)08-0043-0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办学定位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