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对比技术在Z断块油田中的应用
2016-09-18赵洪侠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天津300283
赵洪侠(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天津 300283)
地层对比技术在Z断块油田中的应用
赵洪侠(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天津300283)
Z断块油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属于典型的湖相沉积环境,其沉积特征为砂体发育,但砂体侧向重叠,连通性差,在纵向上砂体层数多、厚度薄,使得储层分布难以识别。本文应用钻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地层对比工作,为下一步该断块油田精细开发提供依据。
Z断块;沙河街组;砂岩
Z断块油田在构造上跨南大港和北大港两个构造带,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为港西主断层下降盘被断层切割的断鼻构造,南部为向北倾斜的斜坡部分,中间以浅鞍相接。该区钻井所揭示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地层、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中生界。由于该区地层处于南大港凸起的北坡,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与改造,沙三段地层超覆于南大港凸起北坡中生界地层上,沙二段地层大部分缺失。Z断块油田油层主要分布于沙一段下部生物灰岩及沙三段底部砂层组,本次研究工作对沙一下、沙三2、沙三3含油层段顶与底进行对比划分。
1 地层对比划分
1.1划分原则
Z断块油田有两套含油层系,第一套是沙一下的生物灰岩油层、第二套是沙三段底部的砂岩油层,这两套油层含油井段都比较集中。沙一下含油井段一般为15~45m、沙三含油井段在50m左右。
在对Z断块油田对比划分的过程中发现沙一下含油层段的顶底界都有稳定的电性标志层:特征为①灰岩顶部标志层在2.5m电阻率曲线上呈“w”型,厚度一般在8m左右,顶底电阻率值较高、中间较低。②灰岩底部标志层为1.0~1.5m厚的稳定泥岩,在2.5m电阻率曲线上表现为低阻(见图1.1-1)。
图1.1-1 沙一下储层对比标准
沙三段含油层段是夹持在大套泥岩之间的稳定砂层组,油层集中主要分布在顶部和底部,其顶底界有比较稳定标志层。顶部标志层为厚度3.0m左右的低阻泥岩,声波曲线上表现为低速;底部标志层为稳定砂岩,厚度5~10m(见图1.1-2)。
1.2对比方法
首先,选择标准井骨架剖面做为对比标准,沙一下段井剖面,沙三段井剖面等,做为地层对比的骨架剖面
其次,采取等时对比方法进行地层对比即在同一沉积环境下,相同相带某一时间的沉积物是相同的,但厚度可能不同。
最后,进行地震、地质互相结合以含油目的层为关键层位,主要以标准测井曲线、综合录井图为准,结合合成记录标定的地震特征,逐个口井核对分层,对钻井与地震不符合井的分层逐一进行原因分析,并作相应调整,作到地震地质层位的统一。(见图1.2-1)
图1.2-1 连井标定
2 结语
Z断块油田与黄骅坳陷的发育息息相关。从地层发育情况看,它经过了初断期、扩张期和稳定期。
初断期(沙三5—沙三3)在中生代之后长期侵蚀的背景上,形成了半地堑的沉积洼地,砂体成因表现为密度流沉积特征,其沉积范围小,厚度大。以灰色碎屑为主。
扩张期(沙三3—沙三1)逐层超覆在下伏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总体上反映出北东侧陡、深,沉积厚;南侧缓、浅,沉积薄的不对称结构。砂岩平面上多集中分布于背靠陆源的港西断层下降侧和古地形的低斜坡与盆地低洼处,如H1井几套砂体,都属近岸水下扇砂体。
稳定期(沙二末—沙一段)这一时期的水域已经达到最大范围,Z断块油田的少一下的沉积厚度达到250m,这一时期发育两种岩性,以西的是暗色泥岩油页岩、生物灰岩为主;以东的是暗色泥岩、油页岩白云岩发育。
Z断块油田地区下第三系时期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湖泊相,依其形成层序自老而新有①盆缘冲击扇系的砂体类型②近岸深水密度流系③沿岸三角洲、滩、坝系④大陆冲积系,包括深水浊积扇、深水密度流水道砂,生物鲕滩,波浪三角洲。
通过对Z断块油田的地层对比研究,从该断块地层的发育特征,可找到油层的潜力点,为下一步该断块油田的精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