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产权的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三个引导

2016-09-18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童相海

河南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创新能力科技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童相海

基于知识产权的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三个引导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童相海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辅导员解决难题的能力显得不足,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说大道理多,有针对性的指导少,其原因是辅导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如何尽快提升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组建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的必要性

(一)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辅导员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靠上几次课和听几次讲座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辅导员必须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有底气去组织和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然而,仅仅是辅导员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组建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集聚辅导员整体的智慧,在“创新先行”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提高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整体水平。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中,在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在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中,都会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辅导员有了技高一筹创新思维,就能影响学生,获得学生们的信任,辅导员有了创新的能力,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辅导员不仅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信度大大提高,而且对及时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仅凭辅导员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只有组建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整合辅导员的整体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辅导员去研究解决。尤其是大学生在新媒体下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多,出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针对学生的新特点,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遇到的难题,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有处理各项日常具体事务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能够及时分析与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只有组建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发挥辅导员团队研究的优势,共同研究、相互促进,才能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促进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辅导员作为教师的一部分,有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任务,又有政治思想教育与日常教育辅导的重担。两者都需要通过科研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辅导员通过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日常教育与管理方式、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通过参加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可激发辅导员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方法的灵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不断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案,取得辅导员工作的实效,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感,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辅导员的参与度

辅导员忙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常常超负荷,除了日常教育和考核外,还要负责招生宣传、就业指导、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组织各种活动等等,辅导员常常感到非常疲惫,以至于辅导员有一种片面的理解,认为他们只要凭借以往工作经验做工作就可以了,没有意识到创新能使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更高,更没有意识到辅导员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应发挥的作用。因此,建设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首先要解决辅导员对开展科研和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二)团队建设的稳定性

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普遍实行二级管理,辅导员分散在不同的二级学院(系部),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和辅导员的考核也是以二级学院(系部)为单位,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研究与创新也局限在本单位氛围内,即使成立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也是由本单位的辅导员组成,科研或者科技创新的水平有限,很难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学校来说,要组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必须打破二级学院(系部)为单位的界限,打破专业的界限,以出大成果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在全校范围内组建团队,整合辅导员资源,按照不同的项目任务,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

(三)团队的研究方向

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除了要有稳定成员外,团队还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来自不同二级学院的辅导员,有着相同的领域研究特长,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是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竞赛的指导团队,为了同一个研究目标,进行长期的、不断的创新研究,团队不会因为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结题或者是某个创新大赛的结束而解散,团队研究方向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因此,如何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培养创新型人才,坚持团队鲜明而又稳定的研究方向,不断研究出创新成果,也是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

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大多数是文科,缺乏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辅导员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弱。辅导员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又如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发挥作用,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去影响和服务大学生。因此,进行辅导员的创新思维训练,系统培训辅导员的科技创新技能,提升团队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也是影响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因素。

(五)团队的创新环境

组建高校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不是形式上的随意跟风,更不是作秀。要想真正发挥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的作用,还需要学校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引导辅导员解决参加科技创新团队,保证辅导员在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支持。调整辅导员考核和辅导员评审职称的指标,鼓励辅导员研究出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学校的创新研究环境宽松了,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才有动力。

三、建设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路

(一)引导团队成员形成共同愿景

建设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首先要有一个团队成员认同的团队建设愿景。一是选好一个带头人。团队的带头人一般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创新实践经验丰富,能够统筹团队研究项目进程和进度的辅导员担任。二是形成团队的共识。团队成员一般拥有共同研究兴趣、研究领域,共同参与创新研究,共同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着共同的研究任务而一起努力。有了团队共同愿景的共识,在团队成员间就会有默契,就会产生共同奋斗的信念和精神支柱,三是引导辅导员通过一个个小的创新成功逐步实现共同愿景。组织辅导员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法、新的管理模式,让辅导员在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中感受科学研究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竞赛、学生创新型社团等指导中感受科技成果转化的快乐感。

(二)引导团队成员明确研究方向

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与学校的其他科技创新团队不同,是积极围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是辅导员自己能够出科技创新成果,而是和学生一起进行科技创新,一道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因此,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不能偏。一要引导团队坚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趋势,跟踪研究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分析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动态,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可操作性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二要引导团队坚持进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法研究。无论是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还是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大赛和创新型社团活动,需要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的指导,不是越俎代庖。这就要求团队在指导前就要对创新创业的方法进行研究,共同制订出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指导方案。

(三)引导团队成员提升创新能力

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强不强,直接影响着团队建设的质量。因此,提升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需要做好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团队成员加强个人创新能力的自我训练。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创新的培训,树立创新意识,从对自己的工作创新做起,强化训练创新思维并应用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去。二是引导团队成员参加创新实践的训练。在调研分析中学会发现深层次问题的视角;在研究沙龙中学会心灵碰撞创新火花的方法;在实战训练中学会对科技前沿的跟踪方法与技巧,形成创新研究的思维方式。三是引导团队成员参与协同创新攻关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在团队中营造相互取长补短、信任与宽容的团队协作文化,有计划地培育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凝聚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在协同创新的攻关中共同创造科技创新成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加快建设辅导员科技创新团队已刻不容缓。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改进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模式,才能引领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2012SJB88002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创新能力科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