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2016-09-18张春梅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8期
关键词:长垣高台砂体

张春梅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张春梅*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是近期松辽盆地中浅层开展预探和提交地质储量的重点目标区。在分析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基础上,认为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类型是构造背景下的断层—岩性油藏,扶一油层组大面积连续含油,是本区的主力产油层;油气成藏受油源、储层、运移通道等多重因素控制,构造高部位和北西向断裂带是油气主要富集区,是直井部署的首选目标区;斜坡及局部次洼单井产量低,建议部署水平井,提高单井产能。

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成藏规律

高台子地区位于大庆长垣南段,构造上跨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太平屯与葡萄花构造(图1)。研究区面积约500km2,上部的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以全面投入开发[1],下部扶余油层近几年也取得较好的勘探成果,是近期开展预探和提交石油预测、控制地质储量的重点目标区。尽管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由于该区成藏机理复杂、砂层厚度薄、层间非均质性强等原因,控藏因素不明确,富集区优选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对长垣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下一步在井位部署及储量提交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1.1构造特征

高台子地区位于大庆长垣的中南部,地处三肇和古龙2个有利生油凹陷之间,东、西两侧均有油气供给,具备较好的油源条件[2-3]。其中,高台子和太平屯背斜分别为北东走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幅度均较小,其间还发育局部次洼。葡萄花背斜轴向近南北向,构造幅度、面积均较大,形态较完整。区内断层极为发育,延伸长度大于2km的断层达200多条,主要发育3条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带(图2)。断层垂向上主要断穿T2反射层,3条大的断裂带从基底向上延伸,穿过泉头组到嫩江组的下部。

1.2沉积及储层特征

高台子地区泉头组沉积时期主要受控于北部、南部2大沉积体系,其中南部沉积体系作用范围较广,沉积了一套以浅水湖泊三角洲为背景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4-5]。

扶余油层储集层主要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平面上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分流河道砂体一般呈条带状、断续透镜状,平面分布连续性较差。扶一油层组单砂层厚度一般2.0~4.0m,砂层数一般5~10层,砂地比大部分小于20%。扶二油层组单砂层厚度多为1.5~3.5m,砂层数一般4~12层,砂地比多为10%~20%。扶一油层组孔隙度平均为10.8%,空气渗透率平均为1.34mD;扶二油层组孔隙度平均为10.2%,空气渗透率平均为0.7mD,属低孔特低渗储层。

图2 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顶面断裂分布图

1.3盖层条件

区内青一段暗色泥岩发育,具有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排替压力大的特点,既是有利的生油层,又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同时各层段内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对油气也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可作为局部盖层。

2 油水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

高台子地区位于大庆长垣的中南段,东、西两侧均有油气供给,具备较好的油源条件,区内发育的局部构造对于油气运聚起到诱导作用,同时本区主要受南部物源控制,主力河道较发育,河道砂体错叠连片分布,因此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平面上具有整体含油的特征。

垂向上油水分布特征比较简单,扶一油层组大面积连续含油,构造的高部位以纯油层为主,且产能相对较高;构造翼部出现油水同层或油夹层、水夹层,其分布变化受断层和岩性共同控制。扶二油层组含油范围较小,仅在靠近高台子、太平屯和葡萄花构造主体部位才形成局部的油气富集区。扶余油层自上而下纯含油面积变小,全区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扶一油层组是本区的主力产油层。

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砂岩储层具有“层薄、砂地比低、横向分布均质性强”的特点,受构造、断层及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油藏类型主要是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断层—岩性油藏[6](图3)。

图3 过G59-2~G24井油藏剖面图

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3.1油源宏观上控制了油藏分布

高台子地区处于齐家—古龙和三肇2个有利生油凹陷之间,齐家—古龙凹陷生油条件最好,其次为三肇凹陷。齐家—古龙凹陷位于研究区的西侧,三肇凹陷位于长垣的东侧靠南,受两侧油田条件及储层发育程度控制,本区扶余油层油气富集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南部,而东部缓坡构造带含油性相对较差。

3.2局部构造是油气运移、富集的主要指向区

明水组沉积末期,发生一起规模较大的区域构造运动,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发生差异抬升运动,地层遭受剥蚀,大庆长垣各个局部隆起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型背斜,构造幅度、面积进一步增大,大庆长垣基本定型。此时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青一段生泥岩进入生、排烃高峰,因此该时期形成的葡萄花构造、高台子构造和太平屯构造3个局部构造对于本区油气的运聚起到诱导作用。

3.3河道砂是本区最有利的储层

本区扶余油层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在各种沉积微相中,分流河道,特别是主力河道的储层物性最好,主力河道发育区,砂体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因此主力河道砂是该区最有利的储集体。

3.4油气富集主要受北西向断裂体系控制

在油气运聚过程中,NW向断层受NW向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主要表现为张扭性,以输导作用为主。河道砂体与北西向断层相互切割构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运移路径上油气差异聚集,构造高部位和北西向反向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带。

4 结论及认识

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类型是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断层—岩性油藏,扶一油层组大面积连续含油,是本区的主力产油层;油气成藏受油源、储层、运移通道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气主要富集在构造高部位和北西向断裂内,是下步直井部署的主要目标区;斜坡及局部次洼含油性相对较差、单井产量低,笔者认为应优选相对地质条件较好区块部署水平井,提高单井产能,为下步地质储量提交提供依据。

[1]高瑞琪,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林景晔,张革,杨庆杰.大庆长垣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勘探潜力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3):16-18.

[3]王雪.松辽盆地齐家凹陷与大庆长垣扶杨油层油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294-297.

[4]向景红.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862-4864.

[5]梁旭,邓宏文,秦雁群,等.大庆长垣泉三、四段扶余油层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1,19(1):58-61.

[6]王涛.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地质与矿业工程·

TE121.1

A

1004-5716(2016)08-0105-03

2015-10-12

2015-10-19

张春梅(1963-),女(汉族),黑龙江巴彦人,工程师,现从事油气勘探与石油地质储量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长垣高台砂体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长垣市
城乡融合发展的县域调查与研究——以河南省长垣市为例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
推进“厕所革命” 建设美丽长垣
擂台小腰精
南图尔盖盆地SA区块河道砂体演化及定量刻画
危如累卵
杭高台籍校友名人史迹考——林木顺与李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