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某高校护生就业理念对就业率的影响分析*

2016-09-18王明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就业率生源毕业生

◆王明丽

吉林某高校护生就业理念对就业率的影响分析*

◆王明丽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率的影响,为高校教育者和就业管理部门提供就业指导方向,提高就业率。方法:2014年6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某高校2011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调查,2015年7月跟踪调查护理学生的就业情况,根据两组数据分析就业价值观对就业率的影响。结论: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率的影响显著。

护生;就业理念;就业率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4.115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就业价值定位、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并做出明确的就业选择与追求[1]。它不仅决定着就业目标的选择,还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及行为,对大学生的就业具有推动作用[2]。

护生在同样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情况下,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是必须回答的问题[3]。因此,对吉林某高校的409名护理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率的影响,了解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问题,为护理教育者对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 将吉林某高校护理学院2011级409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人,女376人,年龄在18~23岁,均为高中起点的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

调查方法 就业价值取向量表为自拟量表,采用自填式问卷方法。量表的拟定参考相关文献中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各种因素,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家庭情况、来自省内或省外等)和就业价值取向的相关因素。2014年7月在学生实习前,采用无记名方式发放问卷,向学生说明该研究的目的、问卷填写方法,学生当场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09份,收回40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择业首要考虑因素排序

调查结果 2015年7月中旬,在学生毕业离校后,对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如表2、表3所示。

表2 学生就业情况统计

表3 就业情况与生源所在地关系

2 结论与讨论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35.21%的学生就业首要考虑要素为离家近,省内和省外生源之间没有差异,可能与90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愿离家有关。物质待遇是学生考虑的第二要素,在其他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中,该要素排在第一位[4-5]。排在第三、第四的就业考虑要素分别为医院的级别和毕业工作的城市。多数学生表示愿意选择到家乡附近城市的二级或三级综合医院工作,不愿到县城或乡镇去工作。而职业发展空间是很少学生考虑的要素,这与黄灵等[6]的研究有差别。学生表示护理职业的发展空间差别不大,所以很少考虑该因素。最后,少数学生表示会听从家里人的意见,遵从家里人的毕业安排。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在目前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和护理专业本身特点的影响下,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显著高于升学意向,从表2可以看出,考研比率只占3.67%,省内、省外生源之间没有差别。护理本科在护理队伍中学历已经较高。原卫生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注册护理人员中,本科学历者只占护理队伍的8.8%,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仅占0.1%。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专业学生提升学历的动力不足是可以理解的[7]。

相关部门公布的就业率统计显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以上。本次调查中,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为43.3%,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水平。由于专业性特点的限制,护理专业转行或创业的比率较低,为4.65%,初次未就业率高达48.66%,值得关注。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率影响的分析在择业要素上,35.21%学生将就业选择离家近放在第一位,导致学生回本省就业成为首选。如吉林省内学生主要选择吉林省内就业,就业数据也显示吉林省内生源毕业到省外就业的人数是11人,占省内生源的3.9%,就业范围选择的局限是导致吉林省内生源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

在就业价值取向调查中,省外生源就业取向也未显示离家就业的特点。调查中省外生源学生中有7人到省外就业,占省外生源的5.98%,略高于省内生源到外省的就业比率,差异不显著。但省外生源就业率却达到58.12%,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与南北方经济水平差异、医患比例配置较高等其他因素有关。吉林省内护理专业就业率低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区域性饱和、护患配置偏低等,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3 对策引导

从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护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教育者和就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率。

1)针对学生注重就近就业的取向,学校应教导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价值观,淡化传统就近就业理念,树立走出去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率。

2)学校应做好国家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使个人就业价值取向与国家就业政策一致,鼓励学生就业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选择有需求的中小城市就业,扩大就业范围。

3)针对注重工作薪酬的取向,应该呼吁国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护士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待遇,同时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对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4)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就业行为缺少积极性,抗挫折能力差,在被就业单位拒绝几次后,就产生消极就业心理,导致错过最佳就业时机。因此,就业指导部门和护理教育者应该在日常的教育中培养护生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林振涛,王庆华,于泽秋,等.护理本科生就业价值取向现况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4-6.

[2]盖世洲,刘雅宁,李蔚娅.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62-64.

[3]林振涛,杨秀红,董兆举.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10):775-776.

[4]陈佩丽.在杭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49.

[5]王鹤.“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27-29.

[6]黄灵,许虹.杭州市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396-397.

[7]李东洋,吴世芬,高文,等.新医改背景下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流失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525-527.

G642

B

1671-489X(2016)14-0115-02

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课题“提高护理学院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基金编号:JGJX2015C89)。

作者:王明丽,吉林医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与护理伦理(132013)。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生源毕业生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