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葆玖:一生只为传承发扬梅派艺术春归香如故

2016-09-18章涟漪,昌校宇,郑宏博

台声 2016年10期
关键词:梅葆玖梅派贵妃

戏韵人生

梅葆玖:一生只为传承发扬梅派艺术春归香如故

他是一代京剧大师之子,也是一位京剧大师;他是会说英语,爱吃牛排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是49个徒弟的恩师,也是20只猫的主人……

贴在梅葆玖身上的标签很多,但如今所有这一切都消散了。

10岁就学艺 唯一继承者

梅葆玖是一个传奇。年过80岁,居然照样能上台唱戏,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甜美温润一如当年。天生的好嗓,加之幼年打下的基本功,才使他年届耄耋依然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令多少人羡煞。

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与福芝芳夫妇所生的最小的儿子。梅兰芳原来选定的接班人本是第三子葆琪,梅葆玖描述这位三哥:“一双大眼睛跟我父亲非常像,他很受宠爱,父亲练功都带着他,又送他到外交部小学读书。他聪明超凡,自幼就看得出接父亲班的苗头。可是长到了8岁,空气传播的白喉却夺走了他的性命。”

“如果没有白喉流行,我可能和四哥、五哥一样,做我想做的工程师了,小时候也不用如此辛苦,一边读书上学,一边拼命学戏了。”梅葆玖曾回忆。

梅葆琪过世后,他便成了那个被命运选中的梅家男孩。梅葆玖10岁时,父亲让他试演了《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看他的嗓子、扮相都可以,就决定让梅葆玖继承梅派。

梅兰芳9个孩子中成年者只有4人。3个儿子当中,唯梅葆玖的外形条件最符合男旦需求,“是上台的人”。在梅家故交黄世国看来,梅派传承最难的地方,在于“漂亮”:“必须要漂亮,最重要就是漂亮。玖哥其实后来还感慨过梅家无人。梅家下一代里有个梅玮,长得很漂亮,中学时我还给他补过课,但后来孩子个子一下窜太高,没法演戏了,只能去研究理论了。”

当年,为了培养梅葆玖,梅兰芳为他请的启蒙教师是王瑶卿之侄王幼卿,武功教师是陶玉芝,昆曲教师则是朱传茗,后又师从朱琴心学习花旦,都可算得文武昆乱不挡的一时之选。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 《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成年后又多次与父亲同台演出,甚至拍摄了电影《断桥》,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在另一个角度,他父亲更欣赏的是弟子李世芳。梅兰芳并不亲自为幼子开蒙,甚至不让他听自己的《太真外传》《天女散花》等,而是延请名师,从骨子老戏开始学起。1947年李世芳飞机失事,梅兰芳自此弃演《金山寺》——再没有这样的小青了。后来是福芝芳劝说他:“别想着世芳再把葆玖都给耽误了。”之后梅葆玖才有与父亲在《游园惊梦》《金山寺》同台的机会。

但当时他的表现并不起眼,黄世国第一次看梅葆玖的《金山寺》说:“他父亲是白娘子,他是青儿,那时候他太瘦了,扮相不是太美。”那时候的熟人们都想不到,几年之后,这个玖少爷将扛起梅派大纛。

使命责任 临挑大梁

转折出现在1961年,梅兰芳去世,梅剧团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在了梅葆玖身上。“这是使命,也是责任,每年200多场大戏,靠我挑班演出。”梅葆玖曾回忆。

但只忙了两年多,1964年中开始,便几乎没有什么演出机会。“文革”来临,“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梅葆玖彻底告别幕前,亦曾下放农场劳动。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十旦九张(张君秋派)”依旧是京剧界不争的事实。就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主导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1978年恢复传统戏的第一次演出,要求梅葆玖和李万春合演《霸王别姬》。福芝芳依老规矩,开演前到后台道辛苦。李万春道:“梅大奶奶捧我了。”福芝芳道:“万春,60年过去了还是那样的老话,今天是您捧葆玖了。”梅葆玖在一旁,“有一种前程若梦的感觉”。

那一年他44岁,早过了通常意义上的唱旦角的最好时光,但他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大红大紫,成了名角。在黄世国看来,这是因为“玖哥聪明过人”:虽然父亲已过世,但跟着父亲的琴师姜凤山学艺,“也把老梅先生学到了家”。

但或许也是因为,这十多年里,他对戏梦人生有了新的感受与历练。

其实,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梅葆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从小喜欢研究机械的他,曾经长期钻研录音技术,还为父亲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演出实况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梅葆玖负责剧团音响,其调音水平之高令人称赞。玩音响是梅葆玖一辈子的爱好,从小生活在上海的梅葆玖,虽然有着“京派”的血脉,身上却又不折不扣地流淌着“海派”的血液与基因。新潮、洋派、前卫而不保守,对京剧既有着继承发展的眼光,又不乏时代的浸润,在这一点上,他与父亲梅兰芳如出一辙。

梅兰芳与言慧珠、梅葆玥、梅葆玖

“移步不换形” 护梅派正宗

不同于自己的父亲,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改编、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充其量,也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两部作品——《大唐贵妃》与《梅华香韵》。

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恰如他自己当年担当起梅剧团时所说的那样,“父亲在台上是怎样的,我一定还是要维持他这样子去演,一点都不敢乱动”。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 《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

梅葆玖在给弟子们传授技艺

“我父亲本人就是一个喜欢改革、创新的艺术家。他并没有一味强调味儿要是那个老味儿,韵还是那老韵……那个时候跟现在,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我父亲的很多戏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所以即使他改了之后,也还都是有根有源的,那样观众才爱看。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你看《大唐贵妃》这戏,原来《太真外传》里的主腔主调我们都没敢动!包括《贵妃醉酒》,一个谱位都没动,加上交响乐为的是丰富一些,在戏剧气氛上增加一点韵味。”

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

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这是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最真实、真切、深刻的想法,令人深思。

“没有特点” “中和之美”

梅兰芳“梅派”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 “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而不是一种艺术所具有的特征美。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中和之美”。所以说,所谓的“没有”,实际上是更难了,因为它都在内心了,它都化了,演员没功力是不行的。纵观梅兰芳的艺术人生,也是从简到繁,从繁又到简。

这个道理印证到梅葆玖身上,也是一样。在梅葆玖的晚年,清唱多,彩唱少。但有一次演出,令人观之赞叹不已,足以毕生难忘——那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兰心大戏院,中日两国最顶级的男旦艺术家举行汇演,能乐、歌舞伎与京剧,三种艺术的代表人物共同演绎 “杨贵妃”这一精彩的艺术形象。就在这次“无硝烟的PK赛”中,梅葆玖演出了最经典的《贵妃醉酒》。

记得他是第二个出场的,大幕一拉开,当年梅兰芳使用的天幕铺天盖地占据着舞台,一树梅花,开得绚烂、热烈、富贵,勾金嵌玉,金碧辉煌,华丽到无以复加,场下的观众一下子就被震慑住了,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久久不歇。主角尚未登场,早已声先夺人,大家知道,这不仅是给梅葆玖的掌声,更是献给天国的梅大师,献给伟大的京剧艺术的。

“摆驾……”穿着父亲生前的戏服,梅葆玖缓缓登台,眉眼间像极了梅兰芳,如此雍容富贵,仪态万千,“海岛冰轮初转腾……”台上的贵妃手拿金扇,载歌载舞,台下早已不知今夕何夕,热泪盈眶了起来。“去也,去也,回宫去也……”随着醉态的贵妃娇柔万般地走下场,兰心舞台沉醉了,沸腾了。

这就是梅葆玖的魅力,也是男旦的魅力,更是京剧艺术的魅力。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评价,甚至被诟病“不爱唱戏,不务正业”,但此时此刻,梅葆玖是对得起梅兰芳,对得起京剧艺术的,因为除了他,已经再无第二人,可以这样艳冠群芳,技压群雄。

最后牵挂 《大唐贵妃》

相比将京剧置于“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传统一端的简单化倾向,梅葆玖的思路显然先进的多。事实上,在京剧发展史上,梅兰芳本身便是一位改革者。梅葆玖则认为京剧是中国最早的主流流行音乐,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所以我们不应仅仅把它当作国宝、国粹供起来,而要将它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继续发扬光大”。

这或许可以帮我们理解梅葆玖为什么热衷于跨界尝试。2004年,梅葆玖与太合麦田合作交响乐京剧专辑,打破京剧的刻板印象,“京剧也要配合现在的大潮流,要与时俱进,可以汲取好的东西来为我所用、武装自己,让它更丰富、更可看、更美,把京剧推向一个高的水平”。

以这样的思路,他甚至不反对以电影传播京剧。2015年,梅葆玖的两会提案是“让戏曲插上电影的翅膀”。而大众的印象中,梅葆玖与电影更直接的关系,是他在陈凯歌所执导的《梅兰芳》中担任艺术总监。

除了电影,2008年,话剧版《梅兰芳》也与观众见面,当时梅葆玖介绍,“表现梅兰芳的大度、大方以及人格的完美,是所有题材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素”。

而在以电影、话剧等形式记录、传播梅兰芳生平之后,梅葆玖对父亲的纪念与总结又进入新阶段。2014年,在梅兰芳120岁诞辰时,梅葆玖虽也逢80寿辰,但为了不影响纪念父亲的活动,他不让弟子、朋友为自己庆贺。而那一时期,他以高龄世界巡回演出,访遍梅兰芳曾演出过的地方。

今年的工作重心,本应该是《大唐贵妃》的复排,《大唐贵妃》是以梅兰芳上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为底本,进行的重新创作,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曾于2003年演出。而在梅葆玖的构想中,复排后的《大唐贵妃》将更适应如今的时代和观众,计划于11月上演,在梅葆玖此前的描述中,他并不反对用新的舞台手段来展现:“像很多人都有微词的LED我并不反对,用现代手段烘托京剧我完全能够接受。”

《大唐贵妃》成为了一向豁达的梅葆玖生命中最后的牵挂。昏迷入院期间,亲友曾在他耳边放《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选段,据说梅葆玖一度有心率反应,以至于人们期待他会因此而苏醒,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

但即便有未竟心愿,然而回顾自己这一生,梅葆玖亦可觉得无愧。他已培养了40多个弟子,不但对老头儿(指梅兰芳)有了交代,也给了梅派,给了京剧一个交代。

猜你喜欢

梅葆玖梅派贵妃
大红柿子
我与京剧大师梅葆玖交往往事
快递先生与贵妃小姐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中和之美
京剧大师梅葆玖病逝
梅葆玖先生病逝
不再贪一夜暴富养贵妃鸡年销800万元
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