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他喜欢的书
2016-09-18尚燕琴编辑饶晓阳
文:尚燕琴 编辑:饶晓阳
读他喜欢的书
文:尚燕琴 编辑:饶晓阳
理解了,支持了,甚至感动了,成为共同的生活乐趣,独乐乐不如两人一起乐来得好。
周围的人都说我和先生相当有夫妻相,但我俩生活爱好却迥然不同:他不爱听音乐,我对经典老歌百听不厌;他爱看动画片,我总嘲笑他长不大;即使我俩买的书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甚至两人一人一个书柜各放各的,以示渭泾分明。
我总抱怨他买一大堆的《王阳明选集》太占地儿,也常指责他看动画片没长进。有时想想两人的共同点,竟然一下子想不出来。所以,两人能一起聊的事儿也很少。
那天上卫生间,从角柜上随手拿起一本先生上卫生间时常翻阅的书,是一本军事类的杂志。头一篇关于AK-47冲锋枪的介绍,文字写得很是大众口味,算是我的一次扫盲阅读。后来,有意无意间,在很多方面总能接触到这个“AK-47”相关的信息,因为有了之前的知识普及,很容易理解,不禁暗自感叹,幸亏借先生的书了解了这一点信息,要不然一定会不知所云。有次晚餐后,瞥见先生手里的一瓶饮料上居然也印着“AK-47”,不禁低呼一声:连这也是AK-47!先生奇道:你还知道这个?!我撇撇嘴告诉他前因后果,先生不出意外地自夸起来,让我多读读他的书,必有裨益。我没有反驳——确实如此。
后来,又翻阅过先生读的《文心雕龙》,发现里面他勾勾画画批注不少,对有些词句的喜好倒和我一致,至此方觉得先生这个一直被我划为差生行列的理科生还有点文学鉴赏能力,也并不是我所认定的那么“没文化”。有时候,先生兴起时,还给我诵读一段词藻华美的古文,难得两人竟在这方面有了交集。
其实和先生也并不是志趣径庭难以相投,多半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排斥,根本没有尝试去体验他的兴趣所在。
先生经常看一些动画片看得着迷,看到乐处径自笑得前仰后合,很让我嗤之以鼻。这天,先生非得拉着我一起看,反正也没事可做,就耐下性子和他一起看。看的是很早的一部动画片,宫崎俊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内容立意深刻、人物形象饱满、画面风格唯美,一切都引人入胜。看过欲罢不能,后来又和先生把宫老爷子的所有作品全部看过,还津津乐道探讨个不停,恨不得再挖出两部来看。
过了很久,谈起这些动画片,我问先生,你怎么想到看这些片子?我怎么没想到?先生不以为然道,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多着呢,你哪里知道我脑袋里有些什么。
我想了想开始反省,一直觉得作为伴侣搭档的先生我是很了解他的,其实却是带着偏见表面上的了解,对他的爱好从不想去理解,更不想去参与。就像先生爱好的制作军模,总认为是小孩子的玩艺儿,一片片纷繁琐碎的板件,磨切组装、粘连组合,一个坦克模型至少得四五个晚上时间才能完工。既浪费时间又不坚实,组件比较细小一碰就有可能掉落。当先生做完第六个军模摆放在我汽车仪表上时,看着我一脸的不认同,他认真对我说:“你就没好好想想,我每次做这个模型的时机么?”我假装想了想,摇摇头,先生接着说:“每次你开车出差,我都提前赶工给你做一个放车里,我做的时候就想着让它保护你一路平安。”听闻此言,心里顿时百感交集,从未体会到他这番用意,自己却只在一旁叨叨他不干正事儿。回想一下之前的几次,确实都是在我驾车去外地出差时做好摆在车里的。现在再回头看这些一码军绿色的坦克、悍马模型,满心喜欢。当先生做第七个军模,不小心把绿漆洒在桌上时,我大度地表示:不碍事儿!还殷勤地在旁边伺候着。当同事都好奇我的汽车摆件别具一格时,我自豪地对他们说,这是纯手工制造,量身定做!并且告诉他们,把玩时要不心,此物精细,小心损坏。
以前,总觉得他的偏好不可理喻,比如,市面上那么多现成的葡萄酒,何必费工费料费心费劲儿地自己酿造。后来逐渐融入一点,发现其实他的世界也并不是与我格格不入。理解了,支持了,甚至感动了,成为共同的生活乐趣,独乐乐不如两人一起乐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