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名胜 自然旅游胜地,有“江北第一 名山 ”之美称

2016-09-16

台声 2016年2期

风景名胜自然旅游胜地,有“江北第一 名山 ”之美称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江淮丘陵地区东部,距和县县城15公里。公园境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基岩为沉积岩,成土母质为变质岩类残积物、坡积物。土壤属棕色石灰土黄棕壤,PH值在6.4-7.7之间。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林为主,含少量乔灌木树种的落叶与常绿混交林。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杉木、板栗、雀梅、枫香、乌桕、油茶、毛竹、野柿、六月雪、野樱桃、卫矛、胡枝子等200多种,林中生有何首乌、明党参、杜仲、桔梗、草珊瑚等名贵药材。山上具多种动物,常见的有刺猬、穿山甲、画眉、白鹭、野鸡(长尾雉)、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还有多种蝴蝶和龟蛇。拦龙山怪石峥嵘,娘娘山林木葱笼,小花山绚丽多姿。在这群山环抱之中,鸡笼山傲然矗立,崔巍雄奇,山上“宝顶”突兀,巨石如鸡笼,高数百仞,怪石嵯峨,悬崖耸峙,雄险异常,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美称。“宝顶”之上有“南天站”“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等诸景点,幽奇险绝,乐趣无穷。登上“宝顶”,极目远眺,佳山秀水尽收眼底,只见大江如练,白帆点点,大小水库如散落之珍珠;天光云水,晨曦晚霞,松涛撼谷,轰然有声;微风拂面,白云荡胸,令人志清意远,如入仙境。此外,公园境内还有大小深浅不一的奇洞。小的仅能容一两人,大的可容数百人。最值得玩味的是观音洞和老虎洞,洞口开阔,阴幽恬静,洞四周诸多象形石,似龙似马,如兔如犬,充满活力。

香泉生态旅游度假区

香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及其临近地区共有山丘17座,2座湖泊(水库),2个湖中岛屿,以及4处天然泉组成。山丘大体按照西南—东北向排列成3条山丘链(带),湖泊、农田、居民点等集中分布在3条带之间。“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旷远。”山、水、田、林、路、宅等整体协调,构成了一幅山环水绕,林木葱茏,田园青翠,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宜人风光。

位于覆斧山山麓的香泉,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与南京汤山温泉、巢湖半汤温泉等同出一脉,而且水质相似。自然出露面积2700平方米,单孔自溢涌水量120吨/日,总计自溢水量约1600吨/日,水温47-50度,水温适中,水温和涌水量四季稳定,水中含硫较高,药用价值明显,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病等。加之周边秀美的山丘和田园风光,以及宁静的环境,是游客,特别是城市居民郊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龙潭洞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乡汪家山北坡。地居长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中间地带。构成洞穴的地层系寒武系白云岩,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乡农民兴修水利时,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省、县考古工作者联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一块左下侧下颌骨碎片和3个零星的牙齿。经专家初步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属中更新世。

陋室

位于和县城半边街。为唐代长庆四年(824),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所建。有铭,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并勒石成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载:“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辟,有《陋室铭》柳公权书。”明代正德十年(1515)知州黄公标补书《陋室铭》碑文,并建有“梯松楼”“半月池”“万花谷”“舞鹤轩”“瞻辰亭”“虚山亭”“狎欧亭”“临流亭”“迎熏亭”“筠岩亭”“江山一览亭”等,俱遭兵燹。清乾隆年间,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间,民国6年(1917),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室产有石铺小院和台阶,室后有小山,颇为雅洁,形似卧龙,苔藓斑驳,绿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龙池”,碧波如染,游鱼浮沉清晰可见。

霸王祠

霸王祠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离县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屡遭兵燹,大部建筑物被毁。清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拔山盖世”匾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镇淮楼

又称“鼓楼”。座落在和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对面,建于北宋时期,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建。清乾隆、道光年间,知州徐元、李煜先后重修。清光绪十七年(1881),知州罗锡畴,又一次修复,楼高11米,宽21米,平台长55米,内筑土,外砌砖,形成高楼。楼基城墙用一尽长方的石砖砌成,砖上记有“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字迹。楼下正中拱形门洞,宛如城门。平台两边,有登楼石级。1960年以后,西路石级被毁,改由穿道登高,平台中央建成一座两层楼阁,四周为12根朱红木柱所环抱;楼上两层八角飞翘,勾指蓝天。上层楼阁,明代悬有“江淮重镇”;清代悬有“江天一柱”匾额。登楼远望,古城新貌尽收眼底。东看长江,江面如练。明太祖朱元璋驻师和阳(今和城),尝与诸将登镇淮楼,饮酒作诗,以抒其志。诗曰:“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

宋时梅

在县城西南20公里的南义乡丰山杜村,有一株近千年古老的梅树,高达丈余,枝呈铁色,花形似蝶,单瓣果梅,原先花色雪白如银,如今变成粉红。每到冬去春来,梅花怒放,香气馥郁。宋时梅为北宋康定元年(1040)歌豪杜默幼读经史,爱写诗文,因屡试不中,对官场渐生厌倦之情,终于挂冠归隐。杜默离开京师时,特购六株珍贵的玉蝶梅植在家乡,由于名梅难养,后来只活一株。平日无事,邀宴宾朋,饮酒赋诗,赏梅遗兴。杜默去世以后,这株梅花据传每年轮番开放,花开半树,因而得名“半枝梅”。似乎以此哀悼主人,从此,远近闻名。古梅近旁有“梅豪亭”系清代乾隆年间和州知州刘长城所筑,亭顶六角飞檐,上敷琉璃瓦片,随同知州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朱筠作《丰山梅豪亭记》,并刻石成碑。今亭、碑俱在,字迹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