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对江苏地区小麦生长影响的浅述
2016-09-15耿成钢贾卫昌常州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
□ 耿成钢 贾卫昌 常州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
农业气象灾害对江苏地区小麦生长影响的浅述
□ 耿成钢贾卫昌常州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
小麦在生长期间质量极易受灾害天气影响,出现各类病虫害情况,从而造成产量、质量的下降。本文通过对气象灾害发生时,小麦出现的品质变化、蚜虫发生、白粉病及赤霉病的情况进行综合阐述,提出对小麦种植需要提倡全过程观测、监测的观点,对于病虫害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全球气候变化较大的环境影响下,小麦在生长期受突发气象灾害的状况越来越突出。根据农业气象统计数据显示,小麦易遭受干旱、洪涝、暴雨、连阴雨、冷害、高温、大风、龙卷风和干热风9种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江苏地区在小麦生长期的气象灾害主要为暴雨、连阴雨、大风和龙卷风,而且近年来呈频次增加明显的态势,随之带来小麦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灾害天气影响分类
灾害天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通过选用强筋与中筋小麦品种,以各试验点小麦在开花与成熟期的气象观测资料为依据,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沉降值进行研究表明:平均气温为20.0 ℃和20.5 ℃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面团稳定时间的延长;气温日差为12.7 ℃和11.7 ℃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降水量为48.6 mm和52.1 mm,日照时数为297 h和299 h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沉降值的提高;降水量为53.5 mm和53.9 mm,日照时数为295 h和298 h时,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小麦面团稳定时间的延长。江苏小麦收获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由于气候特点,特别易产生阴雨低温寡照的天气,梅雨季节如果提前到达,极易产生暴雨大风的灾害性气象,影响小麦的优良品质形成。以南京为例,5、6月份的历年平均降雨量在100 mm左右,降水量过多造成小麦的品质下降,蛋白质、稳定时间和沉降值都不如北方的小麦。
灾害天气对小麦蚜虫发生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温度、湿度、降雨量的不正常会对小麦在抽穗期、籽粒形成期及灌浆期造成严重危害,并易形成小麦蚜虫的虫害发生。根据统计,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降水量有相关性。降水量越大,蚜虫的头/百株数量也成正相关(如图1所示)。如果江苏地区5月份的降水量达到100 mm,小麦蚜虫的头/百株数量将急剧增加。
灾害天气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和云南普遍发生,危害也重。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果遇到灾害性连续阴雨天气,极易造成大面积的形成,造成其发生的气象因子主要有温度、湿度和光照。根据研究表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为:相对湿度>75%,日照时数<60 h。当持续3 d降水且降水量>30 mm时,小麦赤霉病极易发生流行。对于温度,目前多数研究仅考虑小麦赤霉病发病期间的天气温度,而发病前期的温度考虑较少,这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尤其是越冬期间的高温对后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冬季高温能够使病菌的休眠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导致发病期的菌源量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作物感染赤霉病及其发病严重程度的可能性。
结束语
江苏气候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除与菌源基数有关,气象条件更是决定性因素。有关专家发现,白粉病的发生高峰时间与厄尔尼诺发生时间相关。江苏地处厄尔尼诺影响地带,如果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灾害天气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图1 1976-2004年山东东平县小麦蚜虫发生与5月中、下旬降水量变化分布图
小麦赤霉病近年来在江苏地区愈来愈呈发展严重态势。赤霉病的爆发直接导致了本地区小麦的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者其所含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俗称呕吐毒素)极易超标,卫生指标不达标,影响食用安全。赤霉病的发生具有间歇性和爆发性,如过渡型气候,气温温和,雨水充足。由于气候变化原因,近年来多发灾害性天气,尤以多雨天气为主,这对小麦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亦直接导致小麦质量的下降,因而易形成“靠天吃饭”的收获行情。在种植小麦时要形成全过程监测、观测的机制。小麦的质量影响不仅是在生长期,而且在播种时的天气特点也会导致今后的病虫害发生,需要根据其生长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施药施肥,当遇到灾害性天气时,要提前关注,及时防治,注重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种植方针,播种好江苏地区的优质小麦。
耿成钢(1979-),男,江苏金坛人,硕士,常州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研究方向:粮食质量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