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及治理研究
——以“昆明PX事件”为例

2016-09-15卓四清冯永洲

关键词:群体性民众群体

卓四清,冯永洲,王 博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新媒体时代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及治理研究
——以“昆明PX事件”为例

卓四清,冯永洲,王博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媒体时代下,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会利益冲突和信息传播理论角度出发,基于昆明PX环境群体事件,借助百度搜索指数工具,探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传播机制。从大数据思维角度提出有效防止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对策,这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制定应急管理预案、网络舆情监控、事中应急管控等措施,及时有效地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

新媒体;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机制;大数据;应急管理

一、引 言

近年来,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并以30%的速度持续增长,重特大环境事件高发频发。2005年以来,环保部直接接报处置的重特大事件72起,其对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性事件,已经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①。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平台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变了人们接收和认知信息的方式和水平[1]。环境群体性事件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互联网新媒体时代能够对事件进行实时性裂变传播和直播,对环境群体性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大大扩大了群体性事件的影响,使其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3]。从网络信息传播演变为网络群体事件,再从网络群体事件演变为现实社会中的公共危机事件,其演变进程快、社会破坏性强,给社会危机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4]。

新媒体时代下,环境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及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有其客观存在的原因。首先,环境问题损害了公众的环境权益。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忽视公众的环境权益。其次,环境权益救济途径不畅。环境问题产生以后,公众不能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寻求权利救济,只能采取极端的手段扩大事件的影响力。第三,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能够迅速通过社交平台智能终端及时发布所见所闻,并以“有图有真相”方式客观报道事件,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群体。第四,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缺乏。环境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环境问题发生,而当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没有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案来化解,事件的负面影响会迅速发生裂变。第五,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社会进步和新媒体时代呈现出全民环保和维权意识觉醒的趋势,环境维权的组织性不断增强。

由于环境群体性事件是近年来才凸显出来的群体性事件,因此很少有人考虑新媒体时代的因素,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比较缺乏。本文着力于互联网新媒体时代背景,从社会利益冲突和信息传播理论角度出发,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案例,综合考虑事件中的主体利益冲突关系,借助百度搜索指数工具,探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传播机制。最后,从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角度提出有效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对策,建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新思路,对及时有效化解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关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文献综述

环境群体性事件不仅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而且在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探索革命。刘德海等人从“信息传播-利益博弈”的协同演化视角,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事件的协同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多主体社会仿真分析,得出群体事件的协同演化路径[5-6]。孙德梅等人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提出不同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模式,强调了群体心理和情绪对群体事件演变的重要作用[7]。郑君君从整体、长期影响和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优化理论探讨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事件的有效方案[8]。汪伟全、刘细良等人以环境群体事件的暴力抗争为切入点,在社会与政府间关系的框架下分析事件的产生和演变[6, 9]。朱德米用社会心理理论和演化博弈模型,阐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的决定因素,并用实证数据论证了愤怒、恐惧情绪指数及群体情绪感染在群体事件中的作用[10]。赵玲、虞铭明等人基于社会运动的心理、社会助燃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知识,构建了网络舆情扩散动力学机制作为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框架,对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1, 11]。黄杰等基于风险感知、社会冲突理论提出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解释框架,分析了风险感知差异到应对策略和行为,最终冲突爆发和升级的过程链条[12]。

综上所述,学者们大多从博弈论、社会心理和社会冲突视角来研究其发生机理和给出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的研究很少考虑到新媒体网络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变中所起的作用,这将导致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演变机制的研究不足,本文主要从新媒体角度来探索这个问题。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逻辑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都涉及政府、企业和民众这三个不同利益主体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利益各方都是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环境问题维权的实质是政府、民众和企业三方之间的博弈。社会心态是整个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7],当民众的社会心态受到环境问题的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潜在的社会心态将会转变为负面社会情绪。累积的社会情绪将会借助偶发事件发泄出来,最终将消极的社会情绪转化为群体行为,如果政府和企业在此时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矛盾,这种群体行为就容易失控,将会演化成更大规模的群体事件[7,9-10]。相反,如果民众的诉求得到合理解决,社会情绪借助有效渠道得到释放,环境群体事件也将会得到有效预防。

图1 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逻辑

环境群体性事件虽然具有突发特性,但也具有其内在的传播逻辑和演化过程。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起因并非突如其来,其形成过程具有一个因果流程[19]。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机制可以用一个流程图来表示(见图1)。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是环境问题,民众在理性面对环境问题时,首选正当环境维权,并利用网络舆论给地方政府施加压力,希望以合法的途径争取环境权益的实现[2, 6]。如果其合理要求得到满足,维权行为即将终止,就不会爆发群体性事件。只有当环境诉求遭到蔑视的情况下,网络舆论会进一步扩大,并借助一定的耦合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才得以发生。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机制

吃晚饭时,我认识了吴国栋,他长得粗壮,看起来有力气。半锅饭和半锅菜都是他的。他吃得飞快,也不怕烫,也不怕噎着。李大头同他说了句话,话语中流露出让他走的意思,他反问李大头,怎么,没活干了?没活干,那大伙都得撤呀。李大头说,很快就有活了。他说,那李老板为何要我走呢?莫非饭都供不起?李大头露出一丝冷笑,他自然不能说供不起一个打工仔的饭菜,那样显得他没实力,他找来的这些力工都得跑。李大头说,你随便吃,随便喝,大活马上下来了。在这儿干一天,够你吃一年的。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环境风险和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首先会被特定的网民通过微信、微博发贴或“上图”的形式予以曝光,成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的信息源,随后会被众多网民以分享、转载和评论的形式传播扩散[17]。根据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具有一个接收和反馈的过程:信息源—接收—理解—反馈。网民在传播扩散信息之前,会有一个初步的分析判断,只有受到网民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才会得到大量、迅速传播。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从信息发出到信息反馈之间具有一个时间差,环境问题被曝光到演变成为舆论风暴阶段有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到反应的阶段[20-21]。很多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形成过程并非短暂,有的可能经过很长时间发酵才最终演变成群体性事件。随着环境问题网内舆论的对抗升级,再借助一定的耦合事件,最终导致网外群体聚集事件。环境问题的直接利益相关者、第三方媒体和其他聚集群体在聚集中互动,进一步激发聚集群体的情绪,从而推动环境群体事件对抗升级。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演化机制见图2。

图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演化机制

四、昆明PX事件的网络演化分析

昆明市政府为拉动GDP增长准备上马PX炼油项目,民众担心该PX项目会对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情绪,并要求政府召开听证会,公开项目审批的详细信息,对项目环境评价作出合理的说明。在政府对公众环境诉求响应甚微的情况下,民众和NGO组织于2013年4月通过微博、微信和QQ群等方式自发进行联络,在网络上对昆明PX事件发表各种看法,逐渐形成意见领袖并组织抗议活动,决定以“散步”形式文明表达抗议和诉求。到5月初,网络上的民众群情激奋,网内舆论风暴已经形成。 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市民聚集中心街头反对PX项目,对PX炼油项目落户当地进行抗议示威,暗地汹涌的民意最终爆发,网络舆论最终演化为网外实际行动。

在昆明PX事件发生时,PX炼油项目还处于准备阶段,没有产生实际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没有实质性损害公众的环境权益,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民众的环境风险自我感知,政府对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不管不问为群体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此次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维权主体既包括与环境风险紧密相关的民众,也包括环保非政府组织(NGO),二者在新媒体环境下抱团维权,是环境权益救济途径不畅的结果。群体事件爆发前,民众代表曾向昆明市政府提出召开听证会和公开项目审批信息的请求,但政府对公众的合理请求置若罔闻,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阻挡了民众正当合法的环境权益救济渠道,民众在不得已情况下发动环境群体维权事件。

从百度搜索指数发现(见图3),昆明PX事件在爆发前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爆发当天的搜索量就达到5367次,并于次日达到搜索最高峰19496次。群体事件爆发前,人们通过微博、QQ等社交平台发布PX项目对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图片或者言论,并相互转载和评论社交圈的相关信息,从而让昆明PX项目的负面影响迅速扩散,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群体。PX项目环境风险危害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被放大,进一步助长了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当环境问题由网内舆论转向网外实际行动的时候,就是事情转型升级的阶段,群体事件就会立即爆发,而网络舆论会进一步扩大,事件的负面影响会不断升级。从百度搜索指数走向还可以发现,网络舆论最初来自移动搜索终端,PC端搜索量在群体事件爆发后才逐渐和移动端搜索量持平,这与新媒体时代移动智能终端逐渐普及的网络时代相契合。

图3 昆明PX事件百度搜索指数-移动趋势

昆明PX事件发生以后,市政府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没有应对环境群体事件的危机管理意识、机制和预案。政府妄图以暗箱操作的方式跟民众进行博弈,采用不透明的敷衍方式化解危机,最终导致环境群体事件爆发第二波浪潮,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群体事件的预防和治理具有先动优势,如果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政府可以选择与民众协商谈判的方式进行博弈,民众的信息沟通渠道更加畅通,邻避运动演化的路径表现为和谐化解方式[5]。相反,如果政府唯GDP增长的政绩观至上,忽视民众合理的环境诉求,选择暗箱操作的博弈方式处理群体事件,那么各种非正式渠道消息将会泛滥成灾,群体事件演化的路径将朝着网外行动发展[5,8,11]。环境群体性事件一旦爆发,如果政府没能有效管控,可能反复发生并进一步恶化升级。

五、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

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网络传播演化机制,有助于有效防治群体性事件,控制环境群体事件的发生过程,找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策略。环境群体性事件不仅危害社会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因此做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十分必要。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政府、媒体、网民和利益相关方等多方群体[6,22]。环境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思路是树立大数据思维,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挖掘关联数据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探讨群体性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着重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后的应对策略。通过合理的应急管理制度设计,预防和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

(一)政府做到信息公开

环境群体性事件与政府信息不公开密切相关,民众对新建项目缺乏了解,对其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缺乏认识,因而只能产生抗拒心理,这是风险感知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6]。因此,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涉及到环境问题的重大项目,在上马前需要充分论证,让民众参与项目决策,并将项目的环评信息公开,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消除民众对未知项目的恐惧心理。虽然昆明PX项目通过一系列可行性研究获得环保部批准,但政府信息缺乏透明度,缺乏公众信息沟通渠道,民众没有从官方渠道获得项目环评信息,对PX项目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缺乏认识,由此产生诸多环境风险猜疑才导致事情恶化。最后,政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PX项目作出正面回应,并开通官方微博,与网民对话,搭建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并承诺重新与市民进行座谈,群体性事件才得以平息。

政府和媒体依法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信息,防止网络舆论的扩散和裂变。重点监控微博、论坛和网站,及时发现问题,引导网络舆论。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人工识别很难把握和防范群体事件,充分利用网络数字监控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环境群体性事件。密切关注和捕获可能引起网民大规模关注的带有负面性质的信息,利用网络代言人或者权威媒体发布真实信息,对不符合事实真相、严重偏颇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当环境问题显露以后,无论是公众感知的环境问题,还是客观发生的环境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网络舆情监控具体操作方面,以百度搜索指数平台为例,通过设置关键词,将与环境有关的敏感性词汇录入数据库,并设置一个合理的搜索阈值。当关键词的搜索量达到这个阈值时,可以作为认定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指标,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从昆明PX事件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发现,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其搜索量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指标,可以作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预警指标。当民众和NGO组织在网络社交平台联络抱团组织群体事件时,如果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事中应急管控

新媒体时代,环境群体性事件事前控制很关键,但并不一定能避免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因此需要做好环境群体性事件事中管控,及时化解矛盾和防止其蔓延扩散。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及时有效介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控制手段。

一方面,做好线上舆论引导和排查恶意虚假言论,迅速捕捉网络初始信息,及时引导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的主帖往往带有某种偏见,或者被利益集团操控,这样容易让民众产生误解。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公众会对项目环境问题产生质疑,政府需要通过官方微博和权威媒体及时公布事情细节和真相,安抚网民情绪,平息事件,防止网内外遥相呼应,甚至利用网络进行串通[14]。与此同时,应及时告知民众事件处理方式和进展,并公布处理结果。另一方面,线下深入实际调查,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实际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时阻止其进一步扩大,对造成的实际损害进行赔偿,并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昆明市政府在后期处理PX群体事件中,通过官方媒体和微博搭建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召开座谈会澄清事实,并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让群体事件得到平息。

(四)制定应急管理预案

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需要政府上马的项目不对环境造成破坏或者避免民众的环境感知风险。而在后工业化时代,环境问题不可完全避免,要消除民众对环境的感知风险也不现实[23]。面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需要及早做好防范和采取应对策略,从而减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政府需要将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归类,按照不同性质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有针对性地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例如,可将环境群体性事件划分为环境污染群体事件、环境破坏群体事件和环境风险群体事件。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制定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措施、发生后的管控措施和流程、处理原则和目标等。应急管理不仅要关注事故本身是否被有效处理,而且要着重考虑事件的演化和变异。具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预案,当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就不会感到茫然无措。应急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控制事故事态发展,阻断事故恶性裂变,化解民众感知危险[24]。

六、结 语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环境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和网络传播原因。环境群体性事件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彰显着政府公信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面对微博、微信和论坛等网络社交微平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演化呈现出新的特征,政府在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时,需要一改传统的“封堵删”做法,而是要线上线下进行疏通,深入实际调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时化解群体事件,从而保障民众的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注释:

①参见大公财经综合的《十八大热点追踪:环境类群体事件处置不当危害巨大》一文,http://www.takungpao.com/finance/content/2012-11/14/content_1378792.htm.

[1]赵玲,张静,王欢.微博对群体性事件助燃的动力学机制分:以“昆明PX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3,32(8):50-56.

[2]Tyshchuk Y, Hui C, Grabowski M, Wallace WA, editors. Social media and warning response impacts in extreme events: Results from a naturally occurring experiment. System Science (HICSS)[C]. Hawaii :2012 45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2.

[3]墨绍山.环境群体事件危机管理:发生机制及干预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145-151.

[4]林凌.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J].学海,2010(5):19-24.

[5]刘德海,陈静锋.环境群体性事件“信息-权利”协同演化的仿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2):3157-3166.

[6]刘德海.环境污染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协同演化机制:基于信息传播和权利博弈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3,4(10):102-112.

[7]孙德梅,王正沛,康伟.群体性事件管理的一个心理学视角:基于社会心态、社会行为理论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143-149.

[8]郑君君,闫龙,张好雨,等.基于演化博弈和优化理论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15(8):168-176.

[9]汪伟全.风险放大、集体行动和政策博弈:环境类群体事件暴力抗争的演化路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5(1):127-136,159.

[10]朱德米,虞铭明.社会心理、演化博弈与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以昆明PX事件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7-64.

[11]虞铭明,朱德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扩散动力学机制分析:以“昆明PX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5(8):115-121.

[12]黄杰,朱正威,赵巍.风险感知、应对策略与冲突升级:一个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解释框架及运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4-143.

[13]陈振明,马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东南学术,2010(5):40-51.

[14]罗成琳,李向阳.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6):163-171.

[15]商磊.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成因及解决路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6-130.

[16]缪金祥.美丽中国_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研究[J].生态经济,2014,2(30):65-67.

[17]Liu D, Dong Y, Xu W. Internet emergency search and control analysis based on network information flow[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09,5(3):1537-1544.

[18]自然之友,刘鉴强.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4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9]谢俊贵,叶宏.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特性及相应对策[J].求索,2011(9):61-63.

[20]Johnston D, Becker J, Paton D. Multi-agency community engagement during disaster recovery: lessons from two New Zealand earthquake events[J].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2,21(2):252-268.

[21]Mair J, Whitford M, Brown S, Hutton A. Developments in the real-time evaluation of audience behaviour at planned ev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ent and Festival Management. 2013,4(1):43-55.

[22]余光辉,陈天然,周佩纯.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7):13-18.

[23]华智亚.风险沟通与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人文杂志,2014(5):97-108.

[24]佘廉,刘山云,吴国斌.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模型与应急管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8):1004-1009.

[25]ZHANG X-w, ZHANG G-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Groups and Government in Group Even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Game Theor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2012(3):017.

[26]刘细良,刘秀秀.基于政府公信力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1)(Special):153-158.

(责任编辑王婷婷)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s in the New Media Age: Take “Kunming PX Incident” as an Example

ZHUO Si-qing, FENG Yong-zhou, WANG Bo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Hubei,China)

Environmental group in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which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Under circumstances of the new media age, environmental group incidents have taken on new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nd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Baidu search index tool, we have explored the evolution and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s based on the Kunming PX event. Finally,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ig data,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developing contingency management plan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contingency management and other measures. It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olve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s timely and effectively.

new media;environmental group incident;evolution mechanism;big data;contingency management

2015-08-12

卓四清(1965-),男,湖南省慈利县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

冯永洲(1989-),男,湖北省巴东县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

D67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6.04.0006

王博(1993-),男,辽宁省沈阳市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群体性民众群体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