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2016-09-15张广海
张广海 孟 禺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张广海孟禺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选取254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数学方法和地理空间分析手段,研究其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均衡程度,以考察分析目前国家乡村旅游政策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与评选结果具有地域合理性;示范县的分布在省级尺度和八大综合经济区尺度上都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特点,而且城镇人口数量是其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示范县总体分布在东中部地区,主要聚集在省会城市周围,尤其以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分布密度最高,其次是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游地区,政府要注意区域的分布平衡并加大地区的扶持力度。
乡村旅游;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空间结构
一、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和市场状况成为研究热点。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空间结构分析研究较早,多集中于特定区域,注重模型的应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Peter Eibich运用分层贝叶斯模型反映德国行政县的空间依赖性;[1]Vytautas Snieška从人均GDP、政府投资等经济要素研究游客人数与乡村农场旅游的相关关系;[2]Vytautas Barkauskas从宏观环境分析立陶宛农村旅游业的影响因素。[3]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空间研究多集中于地区性研究和景点研究,[4]从研究的地域看,在2006年之前最初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理论研究或者是对农业较发达的乡村地区或有文化特色的民俗村进行研究。[5]2006年后,乡村旅游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对中西部地区的模式研究和国内外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6]2010年后,乡村旅游多围绕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7]李爱兰选取江苏省13个地市的15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分析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市场特征;[8]胡美娟将江苏省的乡村旅游景点分为五类并比较其空间分异特征;[9]许贤棠总结了影响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10]在分析方法上,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要是运用计量学和经济学,包括分形理论、地理集中度指数、不平衡指数、最邻近点指数等。[11]然而目前针对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简称示范县)的研究并不多。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决定着国家旅游政策的影响空间范围和作用程度。针对各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现状,本文主要从空间尺度对其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并为分析评价国家乡村旅游政策效应范围奠定基础。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分析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的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为依托,联系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突显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风俗习惯等特点,以达到吸引周边城市居民进行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活动。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旅游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4-2015年,中共中央连续12年颁布的一号文件都是以推动“三农”发展为主题,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崭新的时代。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于1998年、2002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组织主题为“华夏城乡游”“中国民间艺术游”“中国乡村游”和“中国和谐城乡游”的旅游年活动。2010年,国家旅游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全国欢乐乡村游”主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鼓励政策的相继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主要通过参与农耕活动、乡村田园观光与度假、乡村民俗节事体验等,出现了多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包括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的参与式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以餐饮住宿接待和农副产品的消费为特点的农家乐和家庭农舍,以及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和乡村民俗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创意产业等等,形成了以农业休闲综合体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多种区域类型。
与此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扶贫脱困的有效手段,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通过整合当地农业和农村景观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形成特色化的乡村旅游小镇,既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又大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与农业化、工业化的融合,加快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省朔州市掌柜窑村利用当地天然的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习俗,立足于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舍和红色旅游线路。上海朱家角古镇以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为中心,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在城市近郊建立中心公园等,开展会展、养老、康体保健等主题的城郊型休闲旅游。
三、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状况
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从2010年开始,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对在建设规划、政策方针、管理规范、基础设施方面具有领先水平和模范作用的县域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创建评选活动,示范县审批条件需满足县域范围内具有知名乡村旅游点10个以上,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带和集聚区,年接待量达到100万人次,农民经培训上岗,就业率达到该地区的60%的条件。2015年底,我国评审通过了6批共计254个示范县(见图1),其中2010年颁布了32个示范县,2011年公布了38个,2012年增加41个,2013年增加38个,2014年通过了37个,2015年通过了68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建设极大地推进和带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按照区位条件,可分为城郊型、景郊型和边远乡村型。进一步分析这些示范县的具体分布特点,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分布在大中城市近郊的示范县,交通通讯条件较好,可进入性强,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力大,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例如,京津冀地区和沪宁杭地区,靠近都市郊区的乡村利用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周边的城市居民,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和游憩的功能,这种示范县目前较多。一类是在长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示范县利用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景区区位开发乡村旅游,在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下,与景区资源形成资源组合。一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西部边远地区,这里民族乡土风情差异明显,这些示范县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进行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利用区位优势开发旅游产品与旅游路线,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品质要求,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旅游体验。总体来看,通过把地域相关的旅游强镇、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休闲渔业示范点、畜牧业示范点、农家乐双改户、精品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产品有机组织起来,就构成了示范县乡村旅游的多样化产业结构。
图1 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分布图
四、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示范县的分布格局特征和规律,以目前涵盖除港澳台以外31个省市区的254个示范县为研究样本,通过Google Earth获取样本的地理位置,利用ArcGIS10.0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将样本以点要素标记在中国行政区划图的底图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理空间可视化表达。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反映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类型,采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在省域尺度上分析示范县分布的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运用地理联系率反映数量分布与人口的均衡性,利用基尼系数分析示范县在八大经济区分布的均衡程度,从省际和区域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ArcGIS10.0的核密度分析,研究254处示范县的空间分布密度。
(一)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类型
点要素有均匀、随机、凝聚三种空间分布形态,用最邻近点指数判断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类型。
最邻近点指数表示示范点在地理空间中相邻近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二)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空间分布的均衡性
1、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
对地理集中指数衡量省际间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示范县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省的示范县数量,T为示范县总数,n为省的数量。G的取值范围在0至100,G越大,说明示范县分布越集中,G越小,说明示范县分布越分散。
2、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
地理集中指数显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但也不能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说明,论证该县的规模分布程度,因此,引入不平衡指数来解释示范县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具体公式为:
式中,n代表省份的数量,即n=31,Yi为各省拥有示范县的数量与示范县总数量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不平衡指数S在0至1内取值,S=0表示示范县平均分布在各省中;S=1表示示范县集中分布在一省内。经计算,不平衡指数S=0.237,小于0.4,说明示范县分布很不均衡。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示范县的空间分布也造成不同影响。为进一步分析这种特征,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判断示范县在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分布比重大小。基尼系数是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从理论上说,基尼系数在0到1之间,其数值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Gini是基尼系数,C是分布均匀度,Pi是研究区域内示范县个数占示范县总数的百分数;N是经济区域的个数,即N=8。经计算,H=2.051,Hm=2.079,Gini=0.987,C=0.013。表明示范县在八大综合经济区中分布是非均衡的,是集中分布趋势。
表1 示范县在八大综合经济区中的分布
3、空间分布与人口数量的均衡程度
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数量分布与客源市场的人口数量形成的联系程度,即地理联系率,是反映示范县分布与人口分布之间均衡性的重要指标。地理联系率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Xi表示第i个省的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数量占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数量的百分比,Yi代表第i个省的城镇人口数量占全国城镇人口数量的百分比。n=31,地理联系率的值在0到100之间,值越大表示示范县与城镇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越均衡,协调程度越高,两者之间的空间联系越紧密。经过计算,地理联系率F为82.950,表明城镇人口数量是乡村旅游示范县分布较大的影响因素,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数量分布与客源市场的人口数量的联系较为紧密。
从各省的分布情况看,示范县的数量超过10个以上的省份有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南省,其累计数量占31.496%比重。同时这些省份的人口数量都达到5000万以上,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0.742,属于强相关,说明人口数量与示范县的数量具有相关关系。上述省份是重要的乡村旅游客源地,一方面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地区,另一方面,各地要通过整合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的优势,结合人口结构特性来细化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尤其是高度商业化的大中城市的居民,吸引的对象主要包括城市里的商人、周末放假的工薪阶层、离退休职工、学生群体、入境游客等,旅游方式以散客、家庭出游、自驾游、一日游方式为主。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当地经济收入的提高。
(三)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分布密度特征
利用ArcGIS10.0的Spatial Analyst工具对254处示范县进行核密度分析,搜索范围和输出栅格大小采用默认值,面积单位选择平方千米,用该指标反映全国范围内示范县的密集程度,用核密度估计值表示每个核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核密度图
由图2可知,示范县的分布与省会城市的分布有紧密关系,该区域是一种都市郊区型乡村。示范县聚集在省会城市周围,依托大都市的资源优势、政策导向、客源充足的有利条件,以吸引城市居民利用周末及闲暇时间休闲度假。
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分布的高密度地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城市化水平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好,区域旅游交通便捷,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引导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改革,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乡村旅游产业优势条件。上海崇明县通过举办采摘节、建设森林公园发展乡村旅游;江苏主要依托古村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生态旅游、农事活动、农俗节庆等吸引城市游客;浙江开展乡村旅游主要在城郊地区或景区周围,以体验农家生活、休闲观赏为主要目的。在示范的影响下,长三角地区现已形成包含古村、古镇等具有吴文化理念的乡村景观和农业生态示范园、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模式,具有国家级乡村示范县33个,示范点7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205家。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合作得到了加强,2014年和2015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旅游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博览会,积极举办以上海市为主的乡村旅游专线和乡村旅游推荐景点的评选活动,极大促进了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依靠有利的区位优势,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北京市乡村旅游以休闲农业和人文保健为主,对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较好,河北、天津受京津冀地区的辐射作用,将乡村旅游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加快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力培育旅游品牌。
除上述地区外,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还有山东省、黄河中游及长江中游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中心,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各地在粮食、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方面有各自的农业优势,发展农业旅游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从图2中可知,经济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示范县密度并不大。尽管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但是自然资源较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差距,乡村旅游景点小而分散,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针对这一状况,应着重开发独具特色的岭南乡村旅游产品,对沿海渔村、粤北山区原始村寨进行改造升级,充分宣传客家和潮汕乡土文化,充分调动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开发,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五、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属于凝聚分布类型,最邻近点指数R≈0.119<1,表示当前示范县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国家级示范县旅游线路的空间组织和外部竞争的形成,也有利于形成典型的乡村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研究结果说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与评选结果具有地域合理性。
第二,我国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在省域的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地理集中指数G=19.42;在省域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平衡指数S=0.237;示范县在八大综合经济区中分布也是非均衡的,是集中分布趋势,基尼系数Gini=0.987;我国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与城镇人口数量在地域上分布均衡,地理联系率F=82.950。这表明我国目前示范县的分布在省级尺度和八大综合经济区尺度上都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特点,而且城镇人口数量是其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有利于把发展乡村旅游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
第三,我国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总体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地区,进一步从核密度分析可以看出,示范县主要聚集在省会城市周围,尤其以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分布密度最高,其次是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游地区。今后国家政策上应加大对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注意全国区域上平衡;在省级范围内则要注意边缘区域,做到省域内全域的均衡布局。
[1] Peter Eibich, Nicolas R. Ziebarth. Examining the structure of spatial health effects in Germany using Hierarchical Bayes Model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4,49(11):305-320.
[3] Vytautas Barkauskas, Kristina Barkauskien?, Edmundas Jasinskas.Analysis of Macr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Lithuanian Case[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13(1):167-172.
[4] 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5] 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1(01):115-120.
[6] 姚治国,苏勤,陆恒芹,等.国外乡村旅游研究透视[J].经济地理,2007,27(06):1046-1050.
[7] 胡德翠.大城市周边乡村旅游的时空分布及市场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8] 李爱兰,张捷.江苏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分析[J].江苏商论,2015,(03):58-61.
[9] 胡美娟,李在军,侯国林,等. 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J].经济地理,2015,35(06):202-208.
[10] 许贤棠,刘大均,胡静,等.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09):182-188.
[11] 刘国明,杨效忠,张琳伟.中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01):49-53.
责任编辑:王明舜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National Rural Tourism Model Counties
Zhang GuanghaiMeng Yu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This paper selected 254 national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model counties as the research sample, and studied their distribution types, concentration and equilibrium degree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tional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model county creation and selection had regional rationality; the distribution of model counties on the provincial scale and eigh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zone scale had typical spatial cent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urban popul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model county population distribute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mainly in and around the capital cities, especiall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hose distribution density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of distribution in the region and increase efforts to support.
rural tourism; national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county; the spatial structure
2016-02-25
张广海(1963-),男,山东临沂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区域经济研究。
F592.7
A
1672-335X(2016)04-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