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2016-09-15袁荣斌林贵兵徐艳琴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用武夷山

刘 勇,张 琪,袁荣斌,林贵兵,徐艳琴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2.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上饶 334500)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刘 勇1,张 琪1,袁荣斌2,林贵兵1,徐艳琴1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2.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上饶 334500)

采用野外线路调查与民间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标本采集、鉴定、实物拍摄等方式,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219科748属1436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5属160种;裸子植物6科14属20种;被子植物173科659属1256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98种。并发现江西地理新分布药用植物3种。

药用植物;新记录;自然保护区;江西武夷山

药用植物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天然庇护场所,更是各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保护地。近年来,“人类保健需要传统医药”的观念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医疗保健产品备受大众青睐;随着全社会对天然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产品的重视,药用植物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大众医疗保健的战略性资源[1]。因此,开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尤其是保护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调查,是寻找药用植物新资源并研发天然新药物的重要途径。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具有国际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自1981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虽已陆续开展了各种自然资源的本底调查,但针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很少,本文报道了笔者多年来深入保护区开展药用植物调查的结果。

1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1年3月,总面积16007 hm2,其中核心区4835 hm2,缓冲区2021 hm2,实验区9151 hm2。地理坐标为27°48′11″—28°00′35″N、117°39′30″—117°55′47″E。保护区地处我国东南部最高峰黄岗山的西北坡,是江西省极为罕见的原始状态森林的主要分布区域。保护区范围大多位于海拔1000 m以上,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7.7 m,最低海拔350 m,相对高差1800 m以上;年均气温14.2 ℃,年均降水量2583 mm;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和山地草甸4大类;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境内植被的垂直分布非常显著,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和山顶灌丛草甸6类天然植被。保护区内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植被茂盛,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南部地区极为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研究表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41科93属248种,裸子植物6科19属27种,双子叶植物153科672属1868种,单子叶植物24科185属410种[2]。

2 调查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保护区内叶家厂、篁碧、车盘、篁村4个保护管理站管辖区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考察和研究,并通过拍摄照片、采集标本、记录药用植物的生境、习性、药用习惯、用途、保护及利用现状等方式,获取保护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相关信息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用植物种类与组成

经调查及鉴定,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药用维管植物1436种(表1),占全国药用维管植物种类总数(10500种)的13.68%[3-4],药用植物科数占全国药用维管植物总科数(272科)的82.35%,显示该区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各科的种数相差较大,最大的科有药用种类达105种,最少仅含1种。其中含20种以上药用植物的优势科有菊科(105种)、蔷薇科(89种)、豆科(75种)、唇形科(64种)、百合科(51种)、兰科(49种)、伞形科(37种)、禾本科(36种)、茜草科(34种)、玄参科(31种)、蓼科(27种)、大戟科(27种)、毛茛科(26种)、水龙骨科(24种)等14科;药用种类较集中的大属(10种以上)有蓼属(23种)、悬钩子属(18种)、冬青属(16种)、猕猴桃属(15种)、珍珠菜属(13种)、堇菜属(12种)、卷柏属(12种)、紫珠属(11种)、蒿属(14种)、铁线莲属(11种)、菝葜属(10种)、蔷薇属(10种)等12属。

表1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 维管植物分类群组成

3.2 常用中药植物

常用中药植物是指收载于《中国药典》的药用植物种类,有药材收购利用和商品药材流通,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5]。调查表明,保护区共有《中国药典》收载的药用植物209种,占江西全省《中国药典》收载种类(281种)的74.38%[6-7];其中重要药用蕨类有:庐山石韦(Pyrrosiasheareri)、石韦(P.lingua)、槲蕨(Drynariaroosii)、石松(Lycopodiumjaponicum)、紫萁(Osmundajaponica)、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等;祼子植物有:榧树(Torreyagrandis)、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等;被子植物198种,其中重要种类有: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 Wils.ssp.biloba)、草珊瑚(Sarcandraglabra)、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 var.chinensis)、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野木瓜(Stauntoniachinensis)、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伏生紫堇(Corydalisdecumbens)、锐尖山香园(Turpiniaarguta)、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忍冬(Lonicerajaponica)、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一把伞南星(Arisaemaerubescens)、天南星(A.heterophyllum)、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等种类[5]。

3.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调查表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及受保护野生药用植物98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14种,包括Ⅰ级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红豆杉(Taxus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等3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榧树、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凹叶厚朴、花榈木(Ormosiahenryi)、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野大豆(Glycinesoja)等11种[8];江西省重点保护或稀有野生药用植物: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领春木(Eupteleapleispermun)、猫儿屎(Decaisneafargesii)、蓝果树(Nyssasinensis)、竹节人参(Panaxpseudo-ginsengWall.var.japonicus)、延龄草(Trilliumtschonoskii)等47种[9-10];《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的保护物种有:独花兰(Changnieniaamoena)、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短萼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var.brevisepala)[11];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兰科药用植物有:无柱兰(Amitostigmagracile)、天麻(Gastrodiaelata)、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铁皮石斛、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roxburghii)、细叶石仙桃(Pholidotacantonensis)、见血青(Liparisnervosa)、钩距虾脊兰(C.graciliflora)、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kwangtungense)、虾脊兰(Calanthediscolor)、斑叶兰(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绶草(Spiranthessinensis)、白及(Bletillastriata)、橙黄玉凤花(Habenariarhodocheila)、鹅毛玉凤花(Habenariadentata)、多花兰(Cymbidiumfloribundum)、春兰(C.goeringii)、蕙兰(C.faberi)、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等34种[12]。

3.4 特色药用植物资源

野生药用植物的自然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分布于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独特传统用药经验的民间中草药[13];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分布着许多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与省内其他保护区相比较,这些种类在此区域内分布较广泛,药用资源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以下是保护区内10种常见特色药用植物。

3.4.1 庐山石韦(Pyrrosiasheareri(Baker)Ching) 水龙骨科,附生草本,在保护区海拔850~1000 m的山地沟谷、林下石壁上或树上较常见。《中国药典》收载,叶入药,具有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等功效。商品药材称“大叶石韦”,因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较高,临床疗效好,成为我国石韦药材中的佳品。

3.4.2 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 毛茛科,藤本。在保护区海拔500~950 m的山地林缘或路边灌丛中较常见。《中国药典》收载,根和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等功效;威灵仙既是常用中药,也是民间重要中草药资源植物,民间应用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可入药。

3.4.3 伏生紫堇(Corydalisdecumbens(Thunb.)Pers.) 罂粟科,草本。在保护区海拔400~950 m的林缘、溪边、路旁草丛中较常见。《中国药典》收载,块茎入药,药材名“夏天无”,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功效,主要作为中成药原料利用,临床应用较少,是江西著名的新兴道地药材品种。

3.4.4 白接骨(Asystasiellaneesiana(Wall.) Lindau) 爵床科,草本。在保护区海拔600~980 m的沟谷、林下、林缘较常见。《中华本草》[14]收载,根茎入药,药材名“橡皮草”或“接骨草”,具有化瘀止血、续筋接骨、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著名民间中草药,止血、接骨疗效佳。

3.4.5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ieb.et Zucc.) Maxim.) 小檗科,草本。在保护区海拔600~1000 m的山地沟谷、林下、林缘或路边灌丛中较常见。《中国药典》收载,叶入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箭叶淫羊藿既是著名壮阳药植物,亦是民间常用中草药植物资源。

3.4.6 中华沙参(AdenophorasinensisA.DC) 桔梗科,草本。在保护区海拔800~970 m的沟谷、溪边较常见。《中华本草》收载,根入药,具有清热养阴、祛痰止咳等功效。稀有药用植物资源,在江西其他自然保护区分布极少,目前有关此种药用资源的现代研究报道很少,有待研究开发利用。

3.4.7 食用土当归(AraliacordataThunb.) 五加科,粗壮草本。在保护区海拔1000 m以上的林缘、沟谷、路旁较常见。《中华本草》收载,根状茎入药,药材名“九眼独活”,具有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消肿等功效,著名民间中草药植物资源。

3.4.8 一把伞南星(Arisaemaerubescens(Wall.) Schott) 天南星科,草本。在保护区分布广泛,林下、林缘、沟边或路边灌丛中较常见。《中国药典》收载,块茎入药,药材名“天南星”,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3.4.9 长梗黄精(PolygonatumfilipesMerr.) 百合科,草本。在保护区海拔600 m以上的山地沟谷、林下、林缘或路旁广泛分布;野生资源极为丰富。《中华本草》收载,根状茎入药,具有养阴润肺、补气、健脾、益肾等功效,有待研究开发利用。

3.4.10 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 var.chinensis(Franch.) Hara) 百合科,草本。在保护区海拔800 m以上的沟谷、溪边、林下或路旁灌丛中较常见。《中国药典》收载,根茎入药,药材名“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七叶一枝花现为我国珍稀名贵药材资源,也是江西民间著名中草药植物,应用广泛,省内其他地区野生资源破坏较严重,但在本保护区内野生种群较多,有时在林下可见成片分布。

3.5 江西新分布药用植物资源

在野生药用植物调查过程中,通过拍摄照片、采集药用植物标本,鉴定了3种保护区药用植物地理新分布,这3种被子植物同时也是江西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以往国内外文献未记载江西分布。

3.5.1 蜂窠马兜铃(马兜铃科)AristolochiafoveolataMerr.中国植物志24:229.1988;A.kaoi T.S.Liu et M.J.Lai in Fl.Taiwan 2:573.1976;Fl.of China 5:266.2003。

江西:江西省上饶市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1150 m以上的山地林缘、路旁(图1)。标本采集人刘勇、张琪,采集时间2013年10月7日,采集号:JW1310056。标本存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馆。

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15-16]。江西省为首次记录。

3.5.2 肉色土圞儿(豆科)Apioscarnea(Wall.) Benth.ex Baker in Hook.f.,Fl.Brit.Ind.2:188.1876;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494,图2718.1972;Fl.of China 10:204.2010。

江西:江西省上饶市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1050 m左右的沟谷杂木林下(图2)。标本采集人刘勇、张琪,采集时间2014年8月2日,采集号:JW1408033。标本存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馆。

分布: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福建、湖南[17-19]。江西省为首次记录。

3.5.3 湘南星(天南星科)ArisaemahunanenseHand.-Mazt.,Symb.Sin.7:1365.1936;Fl.of China 23:50.2010。

江西:江西省上饶市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于800 m左右的林缘、林下阴湿处(图3)。标本采集人刘勇,采集时间2013年4月6日,采集号:JW1304006。标本存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馆。

分布:重庆、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浙江、贵州[20-22]。江西省为首次记录。

图2 肉色土圞儿图3 湘南星

4 讨论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因其自然环境独特,山势险峻,海拔落差大,地貌类型多样,并保存有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虽然前人对该区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过调查,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多年来,笔者通过深入保护区各地调查、访问,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常用中药植物、特色药用植物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有些常用中药植物分布较为广泛,药材资源蕴藏量较大,如一把伞南星、石韦、庐山石韦、石菖蒲等,在科学保护野生资源基础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保护区分布较多的特色药用植物如中华沙参、长梗黄精等,在加强保护管理的同时,有必要对其药效物质、药理活性作深入研究,以便药用资源更好造福人类。调查中也发现有些珍贵药材已处于极为濒危状态,野生资源量极少,如短萼黄连、花叶开唇兰、铁皮石斛、广东石豆兰在野外已很难见到,应切实加强此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和限制有限自然资源滥用的最有效途径,每一种药用植物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保护好药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就保护了药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药用植物来源为主体的中药材需求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因此,科学保护好野生药用资源,合理采收利用现有药材资源,加强药用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中医药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由于长期以来的滥采乱挖、野生资源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等原因,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渐趋减少。因此,为缓解野生药用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与名贵野生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可在保护区周边居民区或实验区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开展特色与珍稀名贵药材资源的人工引种栽培,或采用野生抚育措施,扩大药源,以满足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用药需要,实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科学管理,严格保护,大量珍稀名贵及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良好,成为我国东南部山地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保护地。

[1]袁昌齐.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刘信中,方福生.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陈拥军,季梦成,邹菊花,等.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52(3):236-239.

[5]刘勇,葛菲,林昌勇,等.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江西科学,2012,30(4):459-462.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7]刘仁林,张志翔,廖为民.江西种子植物名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物杂志,1999(5):4-11.

[9]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1批)[Z].南昌,1994.

[10]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2批)[Z].南昌,2005.

[11]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2]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3]刘勇,林贵兵,徐艳琴,等.江西三十把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江西科学,2013,31(1):60-62.

[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5]黄淑美.马兜铃属[M].∥邱华兴,林有润.中国植物志:第24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29.

[16]Wu,Z.Y.,P.H.Raven,D.Y.Hong,et al.Flora of China:Vol.5[M].Beijing:Science Press,and 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03:26.

[17]李树刚,张本能.土圞儿属[M].∥李树刚.中国植物志:第4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02.

[18]Wu,Z.Y.,P.H.Raven,D.Y.Hong,et al.Flora of China:Vol.10[M].Beijing:Science Press,and 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0:204.

[19]傅立国,陈潭清,郞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7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20]李恒.天南星科[M].∥吴征镒,李恒.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62.

[21]Wu,Z.Y.,P.H.Raven,D.Y.Hong,et al.Flora of China:Vol.23[M].Beijing:Science Press,and 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0:50.

[22]傅立国,陈潭清,郞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12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Study of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s in Jiangxi Wuy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LIU Yong1,Zhang Qi1,YUAN Rong-bin2,LIN Gui-bing1,XU Yan-qin1

(1.Jiang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chang330004,Jiangxi,China;2.JiangxiWuyi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ManagementBureau,Shangrao334500,Jiangxi,China)

Based on rout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survey,combined with sample collecting,identification and taking picture in Jiangxi Wuy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medicinal vascular plants are abundant,there were 1436 species in 748 genera of 219 families.Among them there were about 40 families,75 genera,160 species in Pteridophyta;6 families,14 genera,20 species in Gymnosperm;173 families,659 genera,1256 species in angiospermae;98 specie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3 species new record species of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Jiangxi Province have been found out.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new record;nature reserve;Jiangxi Wuyi Mountain

2015-04-03;

2015-05-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居群”概念的淫羊藿属疑难类群分类学研究及DELTA描述,31360036)

刘勇(1962—),男,江西万载人,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E-mail:1647192899@qq.com。

10.13428/j.cnki.fjlk.2016.01.029

S759.82;Q949.95

A

1002-7351(2016)01-0134-05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药用武夷山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药用植物入菜需谨慎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互帮互助好朋友
武夷山漂流口占
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